度支

度支尚書負責掌管財政收支。 三國魏置,掌財政收支。南北朝以度支尚書領度支、金部、倉部等曹,其中北齊度支尚書兼轄左民、右民等曹,於度支之外,包括民政事務。

簡介

度支,官名。掌管全國財賦的統計與支調。魏文帝設度支尚書寺,晉及南朝宋、齊、北朝北魏、北齊均設度支尚書,領度支、金部、倉部、起部四曹。隋初沿之。文帝開皇三年改稱民部,為六部尚書之一。唐初避太宗李世民諱,改民部為戶部,下有度支郎中。至宋代,度支使與戶部使、鹽鐵使,總領全國財賦,合稱三司使。度支命名下設有副使、判官等。元明不設三司,事權歸於戶部。《宋書.百官志上》:“魏世有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五曹尚書。晉初有吏部、三公、客曹、駕部、屯田、度支六曹尚書......江左則有祠部、吏部、左民、度支、五兵,合為五曹尚書。”《舊唐書.職官志二》:“【戶部】其屬有四:一曰戶部,二曰度支,三曰金部,四曰倉部。”又“度支郎中一員,從五品上......掌判天下租賦多少之數,物產豐約之宜,水陸通途之利。每歲計其所出而度其所用,轉運征斂送納,皆準程而節其遲速。”《新唐書.杜佑傳》:“歷金部郎中,為水陸轉運使,改度支兼和糴使。”參見“三司使。”參閱《通典.職官五.戶部尚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