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覺記憶

幻覺記憶

幻覺記憶,字面意思是“已經見過”,它有幾個變體,包括已經經歷、已經想過和已經拜訪。法國科學家艾米莉•波拉克是首先研究這一奇怪現象的人之一,他在1876年命名了這個學科。幻覺記憶體驗分為聯想幻覺記憶和生物幻覺記憶兩個類別,誘發幻覺記憶的原因是生物功能障礙。

基本信息

概述

第一次去一家商店,就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或者正與朋友談得起勁,突然感覺到自己以前也有過完全相同的談話,雖然明知沒有。如果發現自己曾經有過這些情況中的一種,那么就經歷過幻覺記憶。人類當中百分之六十到七十的人承認在生活中至少經歷過一次這種感覺。視覺、聲音、味道,甚至有些東西的氣味都讓人們認為以前曾經經歷過,雖然知道不可能有過。

分類

(圖)幻覺記憶幻覺記憶

幻覺記憶,是個法語詞,字面意思是“已經見過”,它有幾個變體,包括已經經歷、已經想過和已經拜訪。法國科學家艾米莉·波拉克是首先研究這一奇怪現象的人之一,他在1876年命名了這個學科。

經常有人說經歷了幻覺記憶,但那都不是真正的幻覺記憶。研究人員有他們自己的定義,但幻覺記憶通常被描述為一種感覺,即明知道自己以前沒有看到或經歷過某個事物,但總感覺已經看過或經歷過。術語幻覺記憶最常見的誤用好像是與預感有關,即某人感覺即將發生什麼,並且事實上的確也發生了。它們之間非常重要的一點區別就是幻覺記憶是在事件過程中體驗的,而不是之前。預感(如果它們是真實的)表示將來會發生的事情,而不是已經經歷的事情。

因疾病或吸食毒品帶來的幻覺有時會使人增強意識,並且會與幻覺記憶混淆。精神分裂症帶來的錯誤記憶可能也會與幻覺記憶混淆。與真正的幻覺記憶(通常只持續10到30秒)不同,這些錯誤的記憶或幻覺可能會持續更長時間。

定義幻覺記憶的類型非常困難。已經研究過幻覺記憶的人都套用了他們自己的類別和區別——每種通常都依賴一個有關幻覺記憶幻覺記憶誘因的特定理論。阿蘭·布朗南方衛理公會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和《幻覺記憶體驗:認知心理學雜記》的作者)將幻覺記憶分為三個類別。他相信誘發幻覺記憶的原因有三個,即生物功能障礙(例如:癲癇症、隱式熟悉和分離感知)。1983年,西雅圖Pacific Neuropsychiatric Institute的主任Vernon Neppe博士建議將幻覺記憶分為四個子類別,包括癲癇、主觀異常、精神分裂症和聯想。

我們可以將幻覺記憶體驗分成兩個類別:

聯想幻覺記憶

實際上,正常的健康人能夠體驗到的最常見的幻覺記憶類型是聯想幻覺記憶。看到、聽到、聞到或體驗到的東西會激發您的感覺,使您將其與以前看過、聽過、聞過或體驗過的東西關聯起來。很多研究人員認為這種類型的幻覺記憶是基於記憶的體驗,並假設是大腦的記憶中心造成的。

生物幻覺記憶

患有顳葉癲癇的人群中幻覺記憶的出現頻率也很高。在發作之前,他們通常有一種很強的幻覺記憶的感覺。這為研究人員研究幻覺記憶提供了稍微更可靠的方式,並且他們已經能夠識別在大腦中生成這些幻覺記憶信號類型的區域。但是,有些研究人員說這種幻覺記憶類型與典型的幻覺記憶完全不同。有這種體驗的人可能會真地相信他們以前已經經歷了完全相同的情境,而不是獲得稍縱即逝的感覺。幻覺記憶發生時在主要的精神錯亂上也有一些預兆,包括焦慮壓抑、分離性障礙和精神分裂症

研究

研究幻覺記憶相當困難,因為它發生時很短暫,沒有預兆,只在某些人身上發生,而且沒有目擊者或者實物證明,只是那個人說:“嗨,幻覺記憶!”因此,沒有固定的研究,也沒有明確的解釋。幻覺記憶的研究必須依賴人的描述和信息的回憶。兩個世紀以來,人們已經嘗試提出我們經歷幻覺記憶的原因。從哲學家心理學家,再到超自然專家,他們都有自己的理論。

艾米莉·波拉克是第一個使用術語幻覺記憶(在他的《精神科學的未來》書中)的法國心理學研究員。但是,他沒有深入研究這一現象。弗洛伊德提出理論說這些體驗來自於受壓制的欲望,或者與受壓力事件相關的記憶,對於這些記憶,人們不能像正常記憶那樣回憶它。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科學家使用名為記憶錯誤的理論解釋幻覺記憶。

(圖)幻覺記憶介紹幻覺記憶介紹

很多科學家因幻覺記憶與過去生活體驗、直覺(ESP)和不尋常誘因的經常關聯性而將其完全忽略。這些關聯給幻覺記憶的研究帶來了一點“恥辱”。最近,研究人員將其中一些關聯擱置一旁,開始研究大腦影像技術。他們將幻覺記憶牢固地鎖定在記憶研究的範圍內,希望發現有關記憶是如何形成、存儲和檢索的更多信息。

自此,他們確定中間顳葉存在於我們的意識記憶中。中間顳葉中包含海馬旁回頂葉皮層扁桃體史丹福大學的約翰·D·E· 加布里埃利在1997年發現海馬狀突起能使我們有意識地回憶起事件。他還發現海馬旁回能讓我們確定什麼是熟悉的、什麼是不熟悉的(無需實際地檢索特定記憶即可實現)。

雖然大約有60%的人說經歷過幻覺記憶,但這個比率在15到25歲的人群中最高。雖然研究人員們認為的最高年齡有所相同,但大多數人同意隨著年齡的增長,幻覺記憶的體驗會減少。有報告說,高收入人群、喜歡旅遊和接受更高等教育的人中幻覺記憶的發生率很高。報告有幻覺記憶體驗的人群中,活動想像和回憶起夢境的能力也很普遍。

一些研究人員還報告說感覺越疲勞或壓力越大,越可能經歷幻覺記憶。但是,其他研究人員看到的正相反。他們報告說人越有精神和越放鬆,越可能經歷幻覺記憶。很顯然,與幻覺記憶有關的很多事情還沒有蓋棺定論。

一份報告發現一個人的思想越開放或政治上越自由,他們經歷幻覺記憶的可能性越高。但是,這還可能表示您的思想越開放,越可能講述潛在地被視為“超出事理”(如幻覺記憶)的事情。

前沿理論

(圖)幻覺記憶幻覺記憶

分散的注意力(手機理論)

阿蘭·布朗博士已經嘗試重新建立他認為類似於幻覺記憶的過程。在杜克大學和南方衛理公會大學 (SMU) 的研究中,他和同事伊莉莎白·瑪什將下意識建議的想法付諸試驗。他們向一組學生顯示各個地方的圖片,計畫詢問他們對哪些地方熟悉。但是,在向他們展示一些圖片之前,他們以下意識的速度在螢幕上播放這些照片。速度大約為10到20毫秒一張,這個速度足以讓大腦記下照片,但不足以讓學生自覺地意識到它。在這些試驗中,同學們對通過下意識方式顯示的圖像的熟悉程度遠遠高於那些沒有顯示的——即使將那些實際上去過這些地方的學生從研究中排除也是如此。華盛頓大學拉里·雅各比凱文·懷特豪斯使用單詞列表做了類似的研究,而使用單詞列表獲得的結果也類似。

根據該觀點,阿蘭·布朗提出他稱之為手機理論的理論(或分散注意力)。這意味著人們因其他事情分散注意力時,下意識地會注意到周圍的事情,但不會有意識地真正記錄它。然後,當人們能夠關注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時,會覺得很熟悉這些周圍的東西,即使他們不是這樣。

記住這個以後,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人們在第一次進入一個房子(可能邊走邊與主人交談)時會產生幻覺記憶的感覺。它可能這樣產生的:在實際觀看房間之前,大腦已經在視覺上和/或通過味覺或聲音處理過它,因此當真正看它的時候,就會有一種以前曾經到過那的感覺。

全息攝影理論

荷蘭精神病學家赫蒙·斯諾提出記憶就像全息攝影的觀點,意味著您可以根據整體的任何片段重新建立完整的三維圖像。但是,片段越小,最終圖像就越模糊。他說,當人們當前環境的某些細節(景象、聲音、味道等)與過去的某些殘餘記憶類似時會發生幻覺記憶,並且大腦根據那個片段重新創建整個場景。

其他研究人員還同意某些小的熟悉片段可能會成為產生幻覺記憶感覺的來源。例如,可能在1964年與朋友一起在普利茅斯開車,並且有很強的幻覺記憶的體驗,但實際上沒有記住(或者甚至知道事實)您的祖父有同樣款式的汽車,而是記住了小時候曾經坐過那輛車。味道和座椅或儀錶盤的外觀和觸感等事情會回憶起可能自己都不知道的曾經有過的記憶。

(圖)幻覺記憶幻覺記憶

雙向處理(或延遲視覺)

另一個理論基於我們的大腦處理新信息的方式以及它如何存儲長期和短期記憶。羅伯特·埃弗龍於1963年在波士頓的榮民醫院測試了今天成為有效理論的觀點。他提出延遲的神經學回響引發了幻覺記憶。由於信息通過多條途徑進入大腦的處理中心,所以可能有時候信息的混合沒有正確同步。

埃弗龍發現大腦左半邊的顳葉負責對進入的信息分類。他還發現顳葉會接受該進入信息兩次,並在兩次傳輸中有一點延遲(幾毫秒)——一次是直接的,另一次在它拐到大腦的右半邊之後。如果第二次傳輸延遲了稍微長一點時間,則大腦可能會給該信息加上錯誤的時間戳,並將它記為以前的記憶,因為它已經被處理過了。這可以解釋突然的熟悉感覺。

其他來源的“記憶”

該理論提出很多來自生活各方面的存儲的記憶,不但包括自己的經歷,還有看過的電影和圖片以及閱讀過的書籍。對閱讀過或見過但卻沒有實際經歷過的事情有很強的記憶,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記憶會在頭腦里重現。當看到或經歷與其中一個記憶非常相似的事情時,可能會體驗到幻覺記憶的感覺。

例如,小時候可能看過一部電影,其中一個場景是有關一家知名餐廳或有名的里程碑事件。然後,長大後,拜訪了同一個地方但沒有想起那個電影,只是覺得那個地方非常熟悉。

預知夢境

一些研究人員,包括瑞士科學家亞瑟·芬克豪澤堅定地相信預知夢境是很多幻覺記憶體驗的根源。J.W. 鄧恩是一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設計飛機的航空工程師,他在1939年對牛津大學的學生進行了研究。他的研究發現他的主題夢境的12.7%與未來的事件有相似之處。最近的研究,包括南希·桑德在1988年的研究,都有10%的相似結果。

這些研究人員還將預知夢境的證據和與任何地方發生的從這一天到八年後的幻覺記憶體驗結合起來。已經提出了有關為什麼幻覺記憶經曆本身通常是世俗的日常生活事件的問題。芬克豪澤的一個解釋是越令人興奮的事情越可能讓人記住,成為幻覺記憶的可能性越小。

雖然幻覺記憶作為一種現象已經研究了一百多年,而且研究人員針對它的起因已經提出了數十個理論,但對於它的含義或者發生的原因一直沒有簡單的解釋。可能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對大腦如何工作了解得更多,也會對為什麼會經歷這一奇怪現象了解得更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