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古縣衙

平遙古縣衙

平遙城為縣治所在地,設官蒞事,必有常所。平遙古縣衙位於衙門街中段路北,坐北朝南,東西寬131米,南北長203米,占地2.66萬平方米。建築群主從有序,布局對稱,前朝後寢,左文右武。明成化十年《山西通志》稱:“平遙縣治在城內西南宣化坊,元至正六年建,國朝洪武三年主簿孫在明重建。”

平遙縣衙座落於古城中心,始建於北魏,定型於元明清,保存下來最早的建築在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軸對稱布局,南北軸線長二百餘米,東西寬一百餘米,占地26000餘平方米。縣衙遵循封建禮制,左文右武,前朝後寢,中軸線上有六進院落,由外至內依次為:大門、大堂、宅門、二堂、內宅和大仙樓;東側線上由北至南有花廳、常平倉、贊侯廟、土地祠,常平倉又叫錢糧廳;西側線由南至北有:牢獄、公廨房(遺址)、十王廟、洪善驛、督捕廳,(其中十王廟、洪善驛、馬王廟正在復修,尚未對外開放)整個建築群主從有序,錯落有致,結構合理,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無論從建築布局,還是職能設定,都堪稱皇宮縮影,2004年5月19日,第十一世班禪蒞臨縣衙考察時欣然提詞:平遙是縣衙古衙之最。
平遙古縣衙高清大圖平遙古縣衙高清大圖
平遙古縣衙高清大圖平遙古縣衙高清大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