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掌鄉

平掌鄉

平掌鄉位於新平彝族傣族自縣西南部哀牢山原始森林自然保護區山脈中段,地處東經101°31′50〞一101°35′18〞,北緯23°48′30〞一23°50′33〞,東南與新平縣建興鄉為鄰居,東北靠哀牢山國家級原始森林自然保護區,西接普耳市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和平鄉,西南倚普耳市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孟弄彝族鄉接壤。

基本信息

(圖)進鄉道路 進鄉道路

概述

(圖)茶園 茶園

平掌鄉東西寬20.5公里,南北長23.25公里,海拔最高點班長山主峰2644.6米,最底點谷麻江旁各折下游谷麻江和曼乾河交匯點800米,相對高差1844.6米。平掌鄉境內東北高,西南低,峰高谷深、山戀連綿,河流縱橫呈“V”型深切割中山中類型,境內主要山脈有班卡山、大亮山、養神廟山、光骨碌山、壩博大山、乾壩塘山、打磨山、岔河梁子山、黃草嶺山、那翁山、曼乾箐頭山、哪咱梁子山、支離梁子山、二台坡山。境內主要河流有白臘渡河、梭山河、班卡河、白臘度河主河上游源於猴進水庫下流至岔河、曼乾河匯入谷麻江。梭山河主源屬爛泥塘河、綠箐河、上游源頭於哀牢山自然保護區,下流入花橋河、岔河、曼乾河至各折河匯入谷麻江;班卡河由沙拉地河,新山大河二源匯集至麻大街河匯入谷麻江,鄉境內谷麻江發源於鎮沅者東李仙江水系,自北向南經麻大街、各折兩條河,匯入谷麻江向南流入普耳市盆地,注入三江。有水庫3個,猴進水庫建於1958年,庫容量186萬立方米;可灌溉農田3300畝;馬龍河水庫建於1962年,庫容量94.4萬立方米,可灌溉面積3600畝;鹿房田水庫建於1997年,庫容量52.28萬立方米。可灌溉面積1800畝。
平掌鄉境內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沖溝、細溝、坳溝到處可見,下切侵融、溯源侵蝕現象較為明顯。相對高差大,氣候和植被形成突出垂直帶譜,有明顯的寒溫、暖溫、亞熱帶立體氣候特徵,由於地貌類型複雜,垂直高差大,形成了多種類型的生態物候區,具有“冬有嚴寒,夏有酷暑、冬短夏長、夏秋多雨、乾濕分明,地區差異明顯的特點,年均氣溫15.6℃”,年降雨量1000—1200毫升,無霜期304天年日照3832.5小時。
因氣候、生物、地質、地形相互作用,土壤類型多樣。有黃壤土砂壤土黑砂壤紅壤土棕紅土水稻土等土壤類,黃壤土和紅壤土分布最廣,是主要的土資源。境內礦產資源豐富,有石棉石灰石蛇紋石滑石等9個礦種,儲量鉻3.15千噸,鎳金達2.4萬噸,鈷566噸,黃金2133千克。是新平縣礦產資源潛在價值較高的鄉鎮之一,也是玉溪市鎳礦後備基地和黃金主產區。
鄉境內主要種植經濟作物有:茶葉核桃竹子烤菸。茶葉是鄉的一大龍頭產業。

歷史文化

(圖)經濟林木 經濟林木

平掌鄉原屬新平縣建興鄉所轄。宋大理時,為馬龍部地、隸威楚府(今楚雄),元憲宗時(125l一1259),立馬龍部為二千戶所,為二千戶轄地;後改二千戶所為馬龍甸,為甸轄地;元至元十三年(1276),以馬龍先進甸管民官並於他朗(新平縣新化)甸置司,為司轄地;明弘治八年(1495),廢司置新化州,改為州轄地;清康熙四年(1665),裁新化州入新平縣,為新平縣所轄;清宣統元年(1909)至民國21年(1932),屬南區(今新平縣漠沙鎮)轄地;民國22至24年(1933--1935)南區改名第三區,屬第三區所轄第九鄉地;民國25至37年(1936—1948)改名為嵩安鄉。

1949年10月以後,仍名嵩安鄉。1950—1951年,漠沙、振武鄉改名為第四區,改嵩安鄉,劃歸四區所轄:1952年一1957年,又從第四區劃出,建為第五區(即今建興、平掌),1958年,五區分為和平、建興公社,1958年9月始成立縣轄區一級平掌公社。

1958年一1960年定名為平掌鄉人民公社。平掌人民公社轄13個管理區,榨子、中寨、銀廠、梭山、中山、新寨、甘會、丫口、曼乾、瓦寺、玉碗水、東瓜林、老廟寨。1961年仍為平掌人民公社,公社轄14個管理區,榨子、平掌、銀廠、松山、中山、新寨、甘會、丫口、曼乾、瓦寺、玉碗水、東瓜林、老繆寨、庫獨木。

(圖)畜牧養殖 畜牧養殖

1962年一1965年改名為平掌區,區轄9個人民公社,平掌、梭山、聯合、倉房、庫獨木、丫口、曼乾、瓦寺、柏枝。1966—1979年復名為平掌人民公社,公社轄9個大隊,平掌、梭山、聯合、倉房、庫獨木、丫口、曼乾、瓦寺、柏枝。

1980--1983年仍名為平掌人民公社,公社轄10個大隊,平掌、梭山、聯合、倉房、庫獨木、丫口、曼乾、瓦寺、柏枝、鹿場。

1984年一1986年復名為平掌區,區轄9個鄉,平掌、梭山、聯合、倉房、庫獨木、丫口、曼乾、瓦寺、柏枝。

1987年一1998年6月撒區建鄉,改名為平掌鄉,鄉轄9個村委會,平掌、梭山、聯合、倉房、庫獨木、丫口、曼乾、瓦寺、柏枝,1998年12月根據云南省民政廳和縣人民政府的批覆,設立新的行政村富庫村民委員會。鄉轄10個村委會,平掌、梭山、聯合、倉房、庫獨木、丫口、曼乾、瓦寺、柏枝、富庫村民委員會。
平掌的民間文化多為流行彝族的一些民間歌舞,如跳樂、對山歌等,獨特的民族風情有彝族的“朝山會”、傣族“潑水節”、拉祜族的祭籠黃飯節,還經常開展“打陀螺”、“對山歌”的傳統項目的活動,曾受到國家、省地、市、縣評為“先進體育鄉”。

農村經濟

(圖)娛樂設施 娛樂設施

2007年,全鄉完成生產總值(現價)2642萬元,其中:第一產業完成2430.46萬元,第二、三產業完成211.54萬元。完成了農林、牧魚業總產值(現價)2319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1228萬元,工業總產值27萬元。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264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60元。重點建設項目1項,完成社會固定資產517萬元,其中:基礎設施項目6項,完成273萬元。完成農村集體固定資產投資46萬元。實現地方財政預算總收入37.2萬元,完成財政預算總支出764萬元。

新農村建設

(圖)鄉內街道鄉內街道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它涉及農村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等各個領域,強調產業發展要形成新格局,農民生活要實現新提高,鄉風民俗要倡導新風尚、鄉村面貌要呈現新變化、鄉村治理要健全新機制,是黨和國家在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舉措,是科學發展觀在現階段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集中體現。
但是,新農村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沒有統一的的標準和現成的模式,地方各級黨委政府應堅持“邊實踐邊總結邊發展”的原則,結合實際,大膽實踐,爭做新農村建設的排頭兵,努力推進新農村建設。開展新農村建設以來,新平縣平掌鄉堅持“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的工作原則,研究制定新農村建設規劃,大膽實踐,首先從民房改造,村容村貌改造入手;二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後續經濟的發展;三是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以農民為本,圍繞增收致富奔小康,明確了新農村建設的目標任務。即:以“生產發展”為核心,以“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為突破口,以“民主管理”為保障,加大投入力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打牢發展基礎;四是加強領導,制定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方案計畫;五是加快經濟發展“生產發展”是當前新農村建設的核心,也是新農村建設持續進行的前提。2006年,我鄉研究制定烤菸甘蔗畜牧茶葉核桃竹子產業發展規劃,大力發展茶葉、烤菸、核桃、竹子,切實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一是抓實抓好烤菸生產,收購菸葉3萬公斤,金額28.7萬元,中上等煙比例80%,均價9.58元:二是大力發展茶葉為龍頭產業,2006年止種植茶葉8844畝;三是大力發展竹子支柱產業,種植竹子6144畝;四是大力發展核桃後續產業,種植核桃11892畝;五是大力發展甘蔗,種植甘蔗2830畝;事實證明,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抓牢一棵茶葉,抓實一棵煙,鞏固一棵甘蔗,切實抓好茶葉、竹子、核桃三棵樹是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保障。

企業

(圖)梭山水庫 梭山水庫

平掌鄉的主要產業為茶葉核桃竹子甘蔗畜牧業糧食烤菸。2006年,全鄉收購烤菸葉3萬公斤,金額28.7萬元,中上等煙比例達80%,均價9.58元。大力發展核桃、竹子、茶葉“三棵樹”。鄉黨委政府緊緊圍繞產業發展,咬住發展茶葉為龍頭產業,大力發展竹子為支柱產業,鞏固發展核桃為後續產業,到2006年止,發展茶葉8844畝,發展竹子6144畝,發展核桃11892畝。繼續加快畜牧業發展,實現畜牧業總產值1716萬元。穩定糧食生產,實現糧食總產560.52萬公斤,比上年增加16.02萬公斤。

基礎設施

(圖)沼氣池沼氣池

(一)水利設施:全鄉現有水庫4個,總庫容量363.82萬立方米。小水窖139口,共建成三面光溝58.3公里,水利化程度達38%。
(二)五通情況:全鄉現有鄉村公路22條,175.6公里,
村組公路43條,54.9公里,通車裡程175.6公里,屬土路路面。全鄉有自來水廠1座,供水人口1600人,集鎮區域自來水普及率100%。全鄉現有變電站1座,通電率100%,地面衛星接收站82座,其中:中平分配49座,發射27套節目,用戶302戶,小片網24座,用戶280戶,發射6—8套節目,聯網關圈l座,用戶380戶。共有固定電話裝機2211部,擁有行動電話1794部。
(三)能源建設:全鄉建沼氣池3089口,占農村總戶數的93.4%,實行一池三改3089戶,沼氣建制普及率達82%。安裝太陽能的農戶26戶,占總戶數的0.73%。
(四)集貿市場:全鄉有集貿市場三個,占地面積262966平方米的綜合農貿市場,三個集貿市場所在地,平掌集貿市場、聯合村壩塘街集貿市場,曼乾村集貿市場。
(五)環衛設施:有公廁13個,垃圾間10間。

招商引資

(圖)倉房茶廠 倉房茶廠

平掌鄉水資源較為豐富,但平掌鄉屬新平縣的邊遠鄉鎮,交通聯網率差,只能東進東出,故給招商引資帶來了較大的制約。近年來,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招商資工作,鄉外資金投資增長較快,現已有深圳市聚泉商貿有限公司、雲南省茶樹良種場,到該鄉投資。

民風民俗

平掌鄉屬多民族雜居鄉,民族區域分布具有“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少數民族以彝族哈尼族拉祜族居占,具有深厚的民族民間文化底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