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壩鎮

平壩鎮

平壩鎮地處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縣西南部,距縣城30公里,到縣城道路為瀝青路面,交通方便。東與古木、開化相連,南與馬關縣接壤,西與新街鄉毗鄰,北與小街、喜古相望,境內有茶八,古平公路通過,是屏邊、馬關、文山三縣相通的必經地之一。平壩鎮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不斷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充分發揮交通、區位、資源和技術優勢,把夏秋蔬菜種植作為重要產業來抓。平壩鎮地勢北高南低,平均海拔1657米,年平均降雨量1300-1500毫升,年平均氣溫15℃,無霜期323-329天,屬冷涼的半山區,主要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麥、三七、烤菸、蔬菜等,是小麥及文山支柱產業—三七的最適宜種植地區。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鎮政府辦公樓鎮政府辦公樓

地處雲南省文山州文山縣西南部,距縣城30公里,到縣城道路為瀝青路面,交通方便。東與古木、開化相連,南與馬關縣接壤,西與新街鄉毗鄰,北與小街、喜古相望,境內有茶八,古平公路通過,是屏邊、馬關、文山三縣相通的必經之地。

東與古木、開化相連,南與馬關縣接壤,西與新街鄉毗鄰,北與小街、喜古相望,境內有茶八,古平公路通過,是屏邊、馬關、文山三縣相通的必經地之一。

農林資源

平壩鎮平壩鎮

截至2007年底,全鎮共有耕地50251畝,其中:田10288畝、地39963畝,人均耕地1.43畝,林地150556畝,森林復蓋率43.3%,共有經濟林果地2245.7畝。

行政區劃

平壩三七平壩三七

截至2007年底,全鎮國土面積260.7平方公里,轄13個村民委員會,132個自然村,1

57個村民小組,轄平壩、得白、石洞門、平地、底泥、長沖、沙子洞、土戈寨、小壩子、者安、黃草壩、臘窩等13個村委會132個自然村,157個村民小組。

鄉鎮簡介

平壩鎮平壩鎮

平壩鎮地勢北高南低,平均海拔1657米,年平均降雨量1300-1500毫升,年平均氣溫15℃,無霜期323-329天,屬冷涼的半山區,主要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麥、三七、烤菸、蔬菜等,是小麥及文山支柱產業—三七的最適宜種植地區。全鎮國土面積260.7平方公里,轄13個村民委員會,132個自然村,157個村民小組,轄平壩、得白等13個村委會132個自然村,157個村民小組,總戶數7782戶,總人口35433人,其中:農業戶7767戶、農業人口35070人,勞動力20130人。居住著漢、壯、苗、彝、回、瑤、傣、蒙古等8個民族,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24%。全鎮內幹群關係融洽,社會治安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經濟狀況

平壩蕎酥平壩蕎酥

2000年,實現農業總產值7849萬元,糧食總產量1367萬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10

11.8元,鄉鎮企業產值1109萬元;全鎮耕地面積51888畝,農民主要經濟來源於種植業,主要生產水稻、玉米、小麥、油菜等糧食作物,全鎮總投資591.02萬元,建成三面光溝8條,攔河壩13座,灌溝渡槽9座,改善農田灌溉面積6172畝,大大提高人民生產勞動效率。全鎮有學校16所,其中中學1所,衛生院1所,文化站1個,廣播站1個,微波電視收轉站5座,實現村村通電,電視復蓋率達80%。

2007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1102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25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56.78 %;畜牧業收入3633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32.96%;林業收入31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2.87%。第二、三產業收入433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3.93%;外出勞務收入374.7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3.4%。人均純收入2125元。

基礎設施

平壩青菜平壩青菜

截至2007年底,全鎮各村委會已實現通電、通水,共有5667戶通自來水,784戶還在飲用井水,919戶還存在飲水困難;7402戶通電,2777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6330戶;安裝

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43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315戶;共有1805戶建有沼氣池,已完成 “一池三改”的472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64戶;建有小水窖605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7569畝。

截至2007年底,鎮政府所在地到縣城道路已改造成二級瀝青路面,到鄉鎮交通方便。到各村委會所在地的進村道路均為硬化的砂石路面。

村民的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居住為主,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截至2007年底,已有88戶居住磚(鋼)混結構住房,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的農戶5716戶,居住於磚木結構的農戶1027戶,還有951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2007年底全鎮共有汽車25輛,農用運輸車46輛,拖拉機45輛,機車2246輛。

人口衛生

平壩鎮平壩鎮

平壩鎮是以漢、壯、苗、彝等民族為主,其中苗族4838人,彝族2769人,壯族973人。現有農戶7767戶,共35070人,其中男性18328人,女性17092人。農業人口數為35070人,勞動力總數20130人,從事第一產業人口17513人,外出務工人數2026人。

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增長,農村醫療、社會保障及環境得到了進一步發展,農村居民也積極參與農村社會保障,有更多的農戶開始加入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及農村合作醫療。至2007年底享受低保人數1219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農戶6972戶,總計31212人,參合率88.09%。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室和鎮衛生院,衛生室面積為8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5人。建有公廁9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個。

文化教育

截至2007年底,平壩鎮有村國小21所,校舍建築面積19540平方米,擁有教師187人,在校學生2767人,中學1所,在校學生1573人。全鎮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人數4340人。

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圖書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3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特色產品

平壩鎮平壩鎮

平壩三七

三七是名貴的中藥材,早在明代,著名醫藥家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就有記載。在清代《本草綱目拾遺》一書中也有“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的記載。近年,三七用於治療冠心病療效明顯,並具有強心、活血,促進血液循環,使冠狀動脈流量明顯增加等作用,是預防和治療心血管方面疾病的保健藥品。

平壩鎮是文山縣種植三七的重點鄉鎮,三七是平壩鎮的主要經濟支柱產業。2008年全鎮種植三七農戶2359戶,從業人員2364人,種植三七面積達10800畝,其中GAP規範化種植4700畝,年內進行三七GAP科技種植技術培訓5期536人次,印發各類宣傳資料560餘份。

平壩蕎酥

平壩鎮平壩鎮

平壩蕎酥由於甜而不膩、素而不寡,清雅潤口、回味無窮等特點,受到了廣大顧客的喜愛。平壩的老百姓心靈手巧,將蕎子磨成面後,選上等的蕎面,配之以白糖、芝麻、玫瑰、蜂蜜等配料,加上複雜的工藝程式,製成了清香可口、口含心舒的蕎酥,讓人吃了總是忘不了。早在百多年前,文山縣平壩鎮的蕎酥就已蜚聲省、州內外,是文山人民走親戚、送朋友的最佳特色贈品。

蔬菜產業

平壩鎮依託優勢 扶持發展壯大蔬菜產業

平壩鎮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不斷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充分發揮交通、區位、資源和技術優勢,把夏秋蔬菜種植作為重要產業來抓。採取相關優惠政策扶持、貸款協調、栽培技術指導的方式,大力支持鼓勵農民擺脫家庭菜園的生產,著力培育蔬菜示範基地建設,引導蔬菜種植向規模化、專業化、效益化發展。已發展的杜孟下寨夏秋蔬菜基地,投資38萬餘元,種植蔬菜210餘畝,種植品種主要為大白菜、日本娃娃菜、甘籃。蔬菜基地採用飄浮育苗、薄膜復蓋等科技栽培措施及按照無公害蔬菜進行科學管理,蔬菜長

平壩鎮平壩鎮

平壩青菜勢旺盛,到基地參觀購買商絡繹不絕,目前主要銷往廣東和廣西。現蔬菜種植已初見效益,已採收成熟蔬菜兩茬300餘噸,畝產5-6噸,售價為700-750元/噸,實現總產值22萬餘元,基地內160畝新一茬蔬菜基本成熟,即將採收上市銷售。

含豐富維生素的青菜屬平壩一特色蔬菜,一般為7-8月育苗,9-10月定植,生長期為3至4個月。由於平壩氣候溫涼,土壤濕潤,生長出的青菜個頭高,葉柄粗,汁多而味不苦,深受外地來客的喜愛。

資源狀況

平壩鎮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全鎮13個村委會,97個自然村都通公路,境內有茶八公路和古平公路通過,是通往紅河州屏邊縣、馬關縣的交通要道。全鎮土地肥沃,是文山特產三七的主要種植基地。

新農建設

新農村建設藍圖新農村建設藍圖

新農村建設藍圖

1.積極爭取各項農業優惠扶持政策,建設高產、穩產的農業農田扶貧開發項目工程。

2.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針要求,繼續加大力度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3.以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自然資源出發,加大農村沼氣建設力度。

生態旅遊

平壩鎮平壩鎮

在平壩鎮的公路網路中,隨著茶安至八寨柏油路面的建成,古平公路的開工建設,平壩到文山形成不到一小時的經濟圈,城外生態旅遊方興未艾,進行生態旅遊項目開發,將對平壩鎮的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推動作用。公路沒線經濟通道的開發,對人們的休閒、旅遊帶來方便,茶平公路的建成,將縮短文山和八寨到平壩時間,讓更多的人來平壩,了解平壩、開發平壩生態食品、農家樂,集吃住玩一條龍服務,經濟效益可觀。基礎設施建設開發、生態環境、農家樂的建設開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