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虞山園區國小

常熟市虞山園區國小

創辦於1947年2月,開辦在頂山村廉莊橋王姓氏家。1951年春,學校遷入小王堂,轉成民辦廉橋國小。1952年9月轉成公辦廉橋初級國小。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常熟市虞山園區國小前身為廉橋私塾,創辦於1947年2月,開辦在頂山村廉莊橋王姓氏家。1951年春,學校遷入小王堂,轉成民辦廉橋國小。1952年9月轉成公辦廉橋初級國小。在1958到1959年期間,由於學生逐漸增多,連續增添了兩個民辦班,成為四班初小。1960年開辦高級班,成為完全國小。1962年9月高級班併入白雲國小,恢復初小。1969年2月轉由大隊辦學,同時改名“頂山國小”。1973年5月由大隊籌款在頂山村11隊建造新校舍。1985~1987年夏由城郊鄉政府兩次撥款擴建校舍。1995年虞山鎮人民政府征地13畝,易地新建了頂山國小,為興福中心國小附屬完小。2002年5月鎮政府又征地25畝整體搬遷至此。一期工程:2002.5~2002.8,9月1日啟用,二期工程:2004.5~2004.8,9月1日啟用。新校總投資800多萬元,總建築面積4300多平方米,為常福中心國小附屬完小。2006年3月10日經“常熟市機構編制委員會”同意批覆,學校獨立設定,同時更名為“常熟市虞山園區國小”。

辦學規模

截至2006年10月,學校國小部有12個教學班,學生460多名,其中吸納外地學生300多名,
常熟市虞山園區國小企業合作常熟市虞山園區國小企業合作
達到了64%以上,極大的服務了園區建設;幼稚園有3個教學班,幼兒90多名。在編教師36名(其中在職教師32名,退休教師4名)。32名在職教師平均年齡34.15周歲;具備本科學歷的教師11名,大專學歷的14名,中師學歷的7名。其中大專以上學歷的教師占到了78.12%,全校教師學歷達標率為100%。應參加現代教育技術培訓的教師已取得合格證,國語登記測試已達標。學校有國小高級教師的20名,占全體教師總數的62.5%,國小一級教師的10名,另有村幼師4名。學校有市級教學能手3名(其中幼稚園1名),鎮級教學能手8名,教學能手占全體教師的比例達到了34.37%。中共黨員5名,占全體教師數的15.6%。

裝備情況

該校擁有計算機教室、音樂教室、多媒體教室、科學實驗室、圖書室等專用教室。學校投入巨資,添置各專用教室的設備設施,並馬上到位。學校圖書室已初步建成,截至2006年10月,圖書室有圖書9600多本,生均比達到了20:1。學校接入了100M光纖寬頻網,各辦公室信息點到位,計算機教室45台學生計算機全部安裝了最新的系統,各辦公室均配備了電腦。學校有計算機63台,生機比達到了7.4:1,師機比達到了2:1。學校在2007年假期中精心設計製作了學校網站,爭取在本學期完成全部工作。2007年暑假,鎮政府投入近100萬元,建成了現代化的塑膠田徑場。學校有籃球場2塊,學生室外活動場地面積達到了6800多平方米。學校另有1800多平方米的小花園,可供師生小憩,放鬆身心。

教育教學

學校設校長室、教導處、總務處,下設教研組。各條線分工明確、責任到人。2006年3月學校獨立設定後,在短短的的一年多的時間中,學校領導班子團結帶領全體教師,開拓創新,紮實工作。制定了學校十一五發展規劃,逐步形成了“以德育人,教書育人,環境育人,為學生終生髮展奠基”為辦學理念,以“學校管理規範,教學秩序良好,職業道德優秀,校園環境優美,教學質量過硬”為辦學目標,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現代意識、人格健全、基礎寬厚、特長明顯、體魄健康、適應未來的一代新人”為培養目標。形成了“文明、和諧、求實、奮進”的校風,“嚴謹、紮實、高效、創新”的教風,“勤學、好問、多思、善練”的班風。進入校園,巨大的校標展現的面前,它已成為每一位師生的驕傲。校歌也正在作詞、譜曲過程中,並即將完稿。

教學管理

1.深化素質教育,嚴格執行省關於深化素質教育的十項規定和《蘇州市深化素質教育,豐富校園生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三項規定》、常熟市《關於管理規範深化素質教育的若干規定》,學校調整了學生的作息時間,並在3:20分後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課程,積極探索深化素質教育的新理念、新舉措。
2.嚴格執行《蘇州市義務教育課程設定實驗方案》,開足上齊各類課程。積極調配師資,確保按《方案》制定的課表正常運行。加強校本培訓,落實藝術、品生(社)、科學、健康教育等課程的教學和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3.加強課題研究學校國小部有省級課題2個,分別為“讀好書,寫好字,促進農村小學生全面和諧發展”和“民工子女科技素質的培養”,市級課題1個,“依託園區優勢,完善學生人格”。課題組組織教室積極開展課題研究活動,如專門辟出早晨15分鐘時間,組織學生讀書或在古典音樂聲中練習寫字;通過與父母的交流、溝通,了解父母一天的工作、生活情況,了解父母小時候學習、生活情況等;
4.強化德育管理工作。每周舉行一次隆重的升國旗儀式;每半年召開一次學生家長會;上學期舉行二、四、六主題觀摩活動,下學期舉行一、三、五年級主題觀摩活動;每年度對教師進行一次全面考核;每兩年舉行一次校園文化藝術節等。

教師管理

學校制定了《虞山園區國小教師工作考核細則》《教師“五認真”工作要求》《各級教學能手管理條理》等制度,《各級教學能手考核細則》也將出台。學校還制定了相關制度要求,包括學習制度、請假制度、值日制度、辦公制度等,彙編成《虞山園區國小教師手冊》。

學生管理

學校制定了《虞山園區小學生一日活動常規要求》《小學生榮譽卡管理辦法》《四項競賽規則》《校星、班星評選辦法》等。學生活動開展經常化,間周進行紅領巾廣播;每月評選一次班級四星(勤學、藝體、禮儀、進步);每學期評選兩次校級四星;每年舉行一屆小學生田徑運動會及冬鍛競賽;每年“六一”舉行全校性學生表彰大會。

強化意識

該校已創建成為“蘇州市綠色學校”“常熟市優秀家長學校”“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協會團體會員”等。2006年3月至今教師撰寫的論文及輔導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獲得鎮級以上獲獎的有45人次,其中全國級的有3人次,省級的有5人次,蘇州市級的有6人次,常熟市級的有20人次。學校還結合實際,制定了《學科質量獎》,督促教師狠抓課堂教學,努力提高學校教學質量。行政做好“三化”,即常規檢查經常化,隨堂聽課經常化,考核考查經常化。教師做到“三抓”,即抓平時,抓基礎,抓後進生。2006~2007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考試中,全校語文學科及格率96.3%,數學及格率97.83%,英語及格率92.0%。2007年畢業班考試中,語文、英語的平均成績高於市平均。這些成績在原有基礎上均得到了提高。

特色建設

學校狠抓特色建設,環境、科技、體育特色初現。2007年暑假,學校對校園環境進行了精心設計規劃,不僅進行了外部的綠化建設,而且對各教室、走廊進行了美化。積極開展“伸出你的小手,維護校園整潔”的活動,從而達到“環境育人“的效果。學校在2007年成功地創建了“蘇州市綠色學校”。學校的科技活動也初具特色,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科技競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學校已成為“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協會團體會員”。學校狠抓體育特色建設,研究並制定了《體育衛生五年發展規劃》。第一次參加了常熟市國小生田徑運動會,實現了零的突破。學校田徑隊一舉奪得團體總分第13名的好成績,提升了近30個名次,實現了巨大的跨越。學校還成立了男女籃球隊,堅持常年訓練,力爭取得優異的成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