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雷頓森林體制

布雷頓森林體制,是《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建立了第一個國際貨幣體系,即布雷頓森林體系。

布雷頓森林體制

背景:布雷頓森林會議

1944年7月,44個國家參加了在美國新罕布夏州舉行的布雷頓森林會議,討論建立戰後國際貨幣體系問題。
布雷頓森林會議通過了《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決定建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亦即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建立了第一個國際貨幣體系,即布雷頓森林體系。
布雷頓森林體系即以美元為核心的國際貨幣體系。

布雷頓森林體制的內容

1、採取黃金-美元本位制。即以黃金為基礎、以美元為國際儲備貨幣的金匯兌本位制,並實行“雙掛鈎”制度:美元與黃金掛鈎、其他成員國的貨幣與美元掛鈎。
2、確定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制。各成員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一般只能在平價上下各1%的幅度內波動。
3、設立資金支持制度。為避免成員國採取有害於本國或國際繁榮的措施來改善本國的國際收支狀況,基金組織依據《基金協定》的規定,有權向國際收支逆差國提供資金支持。
4、力圖取消經常項目下的外匯管制。除《基金協定》允許的情形外,基金組織成員國不得限制經常項目的支付,也不得採取歧視性的貨幣措施。

20世紀60年代以後,美國經濟持續下滑、美元危機不斷爆發,布雷頓森林體制在美國政府拒絕以黃金兌換美元、基金成員國相繼宣布本幣與美元脫鉤的浪潮中走向崩潰。1978年4月,隨著《牙買加協定》的問世,布雷頓森林體制從法律上正式宣告終結。

評價

布雷頓森林會議在國際經濟合作上具有歷史性的意義,它第一次以世界性的協定形式明確規定了國際貨幣制度的規則以及執行和維護其原則的手段。布雷頓森林會議所取得的協調一致,反映了各國的需要,同時,各國公開在一定程度上犧牲了本國的經濟主權,以適應全球經濟復甦的需要,在以後的幾十年中,也確實促進了國際貿易和收入的增長。但是,布雷頓森林會議也取決於各國經濟上的實力,反映了美國在國際經濟中的重要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經濟發展不平衡,歐洲、日本等的經濟實力增強,而美國經濟地位相對下降。60年代以後,多次發生美元危機,西方主要貨幣相繼實行浮動,開始與美元脫鉤。1973年,布雷頓森林會議所建立的體系解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