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里留法工藝學校

布里留法工藝學校

布里留法工藝學校位於保定市高陽縣西演鎮布里村東南部,始建於1917年8月,創辦者為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的發起人之一李石曾(高陽籍人)和老同盟會會員段子均(高陽布里村人)。

介紹

這裡共培養留法學生200多人,為中國共產黨和新中國培養了一大批棟樑之材,在偉大的勤工儉學運動和新文化運動中占有重要的歷史地位。1917年夏季,李石曾到高陽縣布里村,探望好友段子均,二人共同商議在布里村成立“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為李在法國創建的豆腐公司招募華工。1917年7月,李石曾向北洋政府教育部呈送公函,申請成立“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北洋政府教育部同意申請並予以備案。第一期招收學員60餘名,其中有後來的著名法國僑領王守義。1917年8月,李石曾、段子均在北京邀請著名藝術家梅蘭芳、姜妙香、韓世昌、侯益隆等在北京江西會館為“布里留法工藝學校”籌集資金。共募得現款大洋數千元,並在布里村發行彩票,籌集辦校資金。當月,“留法工藝學校”遷到現址。李石曾親自為學校設計了建築方案,蔡元培為學校題詞:勤於做工,儉以求學。1918年,毛澤東、蔡和森、周恩來等大力倡導青年學生赴法“勤工儉學”,毛澤東親赴北京、保定,聯繫學生入布里留法工藝學校上學事宜。同年10月10日,毛澤東送蔡和森、顏昌頤等湖南學生赴布里求學,蔡和森任南方班文科教員併兼學法語。1919年除夕,蔡和森由布里返北京,參加“五四”運動,並赴法留學,開始了他偉大無產階級革命家的人生歷程。1919年暑期,布里留法工藝學校招收第三批學員40餘人,其中南方班多為江西、湖南學生。1920年,因法國經濟凋敝,學生赴法留學發生困難,學校停辦。

學校布局

布里留法勤工儉學工藝學校布局合理,坐北朝南,原有3排平房41間,占地10畝左右,現存2排平房,前排為大門、伙房和實習工廠,後排為辦公室暨宿舍。舊址現保存基本完好,蔡和森舊居和學校教室、辦公室保存了歷史原貌,其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在中國北方獨樹一幟。有代表性的單體文物為蔡和森辦公室和學校舊址大門。

這是布里留法勤工儉學工工藝學校舊址大門,是一處北方農村不多見的富有哥德式風格和傳統中國特色的建築物,1918年,李石曾、段子均在籌建布里留法工藝學校時,充分考慮了學校建築的風格和實際用途之間的關係。加之布里村當時在法華工的建議,所以學校大門修建得中西合璧。大門上部為歐美哥德式建築風格,富於“團塊式”結構,一高聳的磚塔,頂部呈尖狀,寓意進取和希望,下為兩個半圓形的扇面式牆體,意為團結和互助;大門下方為中國傳統的建築式樣,拱門、磨磚帶有園林式建築風格。大門中部為當地著名書法家張卓甫書寫的校名“留法工藝學校”。書體為隸書,古樸蒼勁,精緻典雅,與整座建築風格渾然一體。這是蔡和森辦公室兼臥室,現保存基本完好。該辦公室為二十世紀初北方農村典型的農家房屋,樸實、實用。院內這棵老槐樹是蔡和森和同學們種下的。

勤工儉學

勤工儉學的歷史意義

二十世紀初葉蓬勃於中華大地上的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是我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交替之際,廣大有識之士和進步知識分子與有志青年為輸入西方科學文化技術,尋求救國真理而開展起來的一場影響深遠的民眾運動,是我國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是新文化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重要一頁。

在留法勤工儉學運動興起和發展的過程中,河北省高陽縣曾起了特殊作用,亦可稱是“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的發祥地之一。在運動早期的倡導者中,李石曾是一位核心人物。親身經歷旅法勤工儉學運動和中國近代史學家對李石曾在這一運動中的作用都給予了充分肯定。從巴黎豆腐公司華工的招募,到“勤工儉學”主張的提出;從“勤於工作,儉以求學,以盡勞動者之智識”為宗旨的勤工儉學會的成立到布里村留法勤工儉學工藝學校的成立,李石曾功在不朽。

勤工儉學的學生

高陽縣布里村留法勤工儉學工藝學校做為留法勤工儉學運動中的第一所預備學校,先後為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培養了二百多名學生,其中便有近代史學家公認的勤工儉學的佼佼者蔡和森。蔡具有清醒的政治頭腦和縝密的科學思維方法,作為中國最早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先進青年,通過留法勤工儉學,他不僅認識到了中國的改造完全適用社會主義的原理,而且理解了“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行動。”加之毛澤東親自參與其事,吳玉章、向警予、顏昌頤等人的參加,使得布里村留法勤工儉學工藝預備學校在中國共產黨的早期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背景

由於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是在五四運動前期開展起來的,一開始就是在資產階級新文化與封建階級舊文化的激烈鬥爭中產生的。蔡元培、李石曾等新文化運動的重鎮親手創建的布里留法勤工儉學工藝學校在中國近代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留法勤工儉學運動起源於教育更是對中國近代教育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摒棄了官辦教育和早期留學教育的陳腐觀念,為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結合,知識分子與工人的結合,教育與生產勞動的結合,提供了光輝的榜樣。

歷史貢獻

布里留法勤工儉學工藝學校的學生為增進中國和法國、歐洲各國人民的友誼做出了貢獻。抗戰期間,法國政府對中國政府的支持,歐洲各國對中國人民的聲援,均與以李石曾為代表的中國留法學生的廣泛而持久的外交活動分不開。中國外交史特別民間外交活動,應該記下布里留法勤工儉學工藝學校的豐功偉績。

現狀

抗日戰爭期間,校舍遭日軍破壞。1950年,在段子均所辦的北京日實工廠做工的布里籍人士捐款重修校舍。1980年,省政府出資落架重修。1982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首批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