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法勤工儉學紀念館

留法勤工儉學紀念館

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紀念館,位於河北省保定市金台驛街原保定育德中學舊址,是一所歷史專題類博物館。紀念館的所有建築,按始建於1907年的原育德中學舊貌修復而成,大門座西朝東,青磚、布瓦、黑色木板門的古式門樓。這是一座典型的清末明初時期磚木結構青磚灰布瓦頂硬山高脊的四合院建築。院內松柏蒼翠,花木繁茂,碑石矗立,幽靜清雅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及參觀遊覽的極好場所。全館共占地2400平方米,建築面積870平方米。

基本信息

簡介

留法勤工儉學紀念館留法勤工儉學紀念館
紀念館的主體建築,是一座典型的清末時期磚木結構的四合院。大門(即原保定育德中學大門)坐西朝東,門楣上掛著一方棕地金字匾額,上面是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的親筆題詞:“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紀念館”。踏上石階,穿過門樓,步入青磚墁地的四合院。院子中間那座面闊3間的過廳,把一個四合院隔成前後兩個部分,過廳的兩邊與前後院相通。這所小建築群,規模雖說不大,但嚴整對稱。南北瓦房原是育德中學的教務處所,現已闢為紀念館的展廳。後院西房的門楣上有一方白色大理石匾額,上面有“幼雲堂”三個金色陰刻楷書大字,這是育德中學的創建人陳幼雲先生的祠堂。堂

內正面牆上有陳幼雲先生的瓷質遺像,遺像下面白色大理石的功德碑上,刻著陳幼雲先生的生平事跡。“幼雲堂”的西面原是育德中學的校長辦公室,現為紀念館的辦公處所。院內松柏蒼翠,花木繁茂,碑石矗立,幽靜清雅。1995年,紀念館被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為“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7年進行展廳、展室和幼雲堂、校長室及所有房屋的修繕以及院落地面整修、更新陳列展覽。

運動

由來

五四時期興起的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是在辛亥革命前後,旅法中國人士提倡並組織的留法儉學,巴黎中國豆腐公司工人工餘求學,以及歐戰期間旅法華工教育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

近代留學活動初興於19世紀70年代,容閎是中國最早的出國留學第一人,在他的提議下,清政府向美國選派了第一批12至16歲留美幼童。

1912年初,李石曾和吳稚暉、蔡元培等在北京發起成立了“留法儉學會”。其目的是鼓勵青年學生以低廉的費用和節儉苦學的精神赴法留學,從而把西方的文明輸入國內,以改良中國社會。後來遭到袁世凱政府的破壞,留法儉學會因李石曾、蔡元培等人被迫流亡法國而停止活動。

李石曾,祖籍河北省高陽縣,是清末大學士、軍機大臣李鴻章藻的兒子,他一生致力於教育事業,是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的主要領導者和組織者。1902年他到法國留學,因為對大豆研究非常的成功,遂把中國的豆製品技術引入了法國,1908在法國巴黎西郊創辦了一所“巴黎中國豆腐工廠“,豆腐工廠里的工人都是他的家鄉高陽縣一帶沒有文化的農民。為了提高他們的文化知識水平和生產勞動力,李石曾在廠內成立了一所夜校,工人們白天做工,晚上學習(主要學習一些國文和法語)。經過幾年的“以工兼學”實踐,夜校里提出了“勤於工作、儉以求學”的宗旨,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勤工儉學的由來。在李石曾等人的組織下,“勤工儉學會”於1915年在法國巴黎成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遭受嚴重的戰火侵襲,中國向法國派遣了十幾萬戰地華工,這些華工到法國以後,給法國社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中法教育界人士認為有必要對這些華工進行教育,於是在李石曾、蔡元培、吳玉章等人的組織下,1916年在法國巴黎成立了“華法教育會”,並創辦了華工學校,蔡元培任中方會長,歐樂任法方會長,李石曾任書記,吳玉章任會計。

興起

留法勤工儉學生赴法前,需要在國內進行必要的預備,學習一些法語、習俗和一般工藝技能,以便赴法後的交流、做工和學習。

1916年袁世凱倒台後,被迫流亡海外的蔡元培、李石曾、吳玉章等人相繼回國,開始在國內大張旗鼓地宣傳和組織赴法勤工儉學。經過艱苦的努力,留法預備學校和預備班在全國先後建起了20餘所。其中,1917年,在保定高陽縣布里村成立的第一所留法工藝學校。學校設有實習工廠,中國共產黨早期創建人之一蔡和森就畢業於此校。1917年秋天在保定育德中學附設了留法高等工藝預備班,該班教學質量之高,教學設備之良,赴法人數之多,是其他學校不能與之相比的。革命前輩劉少奇、李維漢、李富春等湖南學生就先後畢業於此班。1918年還在北京、長辛店設立了高等法文專修館,趙世炎、何長工等就畢業於此館。

何長工,原名何坤,因為他曾在長辛店留法班做過工,後來毛澤東詼諧地說:原來你是長辛店的工人啊!從此,何坤改名叫何長工。他曾驕傲地說:“我的名字是毛主席給起的。”

熱潮

留法勤工儉學紀念館留法勤工儉學紀念館
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勃然興起之時,正值新思想、新文化在國內廣泛傳播,有志青年迫切要求去法國尋求救國之道,留法勤工儉學適應了這一需要,加之各地政府、社會賢達的大力扶持,留法勤工儉學在五四運動後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內形成了全國規模的熱潮。

毛澤東就是為了聯繫留法勤工儉學事宜,才走出湖南、奔向北京,從而走上革命道路的。他雖然沒有赴法,但他對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始終抱以極大的熱情和支持。當時保定育德留法預備班的湖南學生賀果(又名賀培真)。他在日記里詳細記載了毛澤東等人專程從北京到保定看望在育德中學留法預備班學習的湖南學生。四川的留法勤工儉學生人數最多。趙世炎、鄧小平、陳毅、聶榮臻等均是四川籍的學生。

留法勤工儉學生經過在國內的預備學習之後,於1919年開始分批赴法。毛澤東還專程到上海為第一批學生赴法送行。據不完全統計,從1919年3月17日至1920年12月15日不到兩年的時間,共有20批學生赴法,約計2000多人。

勤工儉學生們在赴法航行途中生活非常艱苦,因為這些貧家子弟為了節省開支,他們乘坐的多是沒有等級的艙位,有的甚至和牛、馬同艙。他們一般從上海起程,途經香港、西貢、新加坡、科倫坡、亞丁入紅海,穿蘇伊士運河,經賽得港進入地中海到達法國港口馬賽或繞道英國倫敦,再到法國的首都巴黎。他們一路顛簸勞累,上岸後如患一場大病。但他們很快振作精神,投入到緊張的工作與學習中去。

學生

宣傳共產主義

大批勤工儉學生抵達法國後,在華法教育會的安排下,有的進學校,有的進工廠,在55萬平方公里的法國全境幾乎到處都有他們的足跡。

蒙達爾紀是巴黎南部的一座小城,這裡的文化教育事業非常發達,是勤工儉學生的主要聚集地。向警予、蔡暢、葛健豪等女生都曾在該市的一座女校學習,以李維漢、李富春為中心的“工學世界社”就在這裡成立,留法的新民學會會員大都集中在這裡。蒙達爾紀一度成為留法學生學習、宣傳共產主義學說的中心。

楓丹白露位於巴黎和蒙達爾紀之間,是法國的旅遊勝地,先後在此公學學習的勤工儉學生就達160餘人。其中,施乃德鋼鐵機器聯合工廠,是當時法國最大的軍火工廠。在這裡做工的勤工儉學生多達150多人,趙世炎、李立三、鄧小平等均在此做工。

二八運動

留法勤工儉學紀念館留法勤工儉學紀念館

1920年10月以後,由於經濟蕭條,失業風潮遍及整個法國,勤工儉學生陷入了求工不得,欲學不能,生活無靠的困境,從而迫使他們向中法當局進行了英勇的鬥爭。無工可做的勤工儉學生們聚集在巴黎華僑協社,每天靠華法教育會借貸的五法郎維持生活。因長期營養不良又無錢看病,兩年內病死60餘人。在這危機關頭,蔡和森、向警予等人組織了400多名骨幹於1921年2月28日向中國駐法公使館發起了一場爭取“生存權”和“求學權”的鬥爭。這次鬥爭雖遭到法國警察的阻攔沒能達到預期的目的,但也引起法國政府的重視,答應勤工儉學生繼續發放每人每月150法郎生活維持費。這就是有名的“二八”運動。

拒款鬥爭

1921年夏,中國北洋軍閥政府向法國政府秘密借款五億法郎,用於買軍火打內戰。條件是用滇渝鐵路的建築權和全國印花稅等作抵押。這個訊息泄露以後,遭到廣大勤工儉學生的強烈反對,在周恩來、趙世炎、陳毅、李立三等人的領導下,又掀起了一場反對中法秘密借款的鬥爭,並終於取得了勝利。

拒款鬥爭的勝利,妨礙了法國的遠東利益,法國政府決定於1921年9月15日起停發留法勤工儉學生生活維持費,企圖置勤工儉學生於死地。然而,經過兩次鬥爭考驗的勤工儉學生們,更加堅定鬥志,聯合起來,又掀起了爭回里昂中法大學的鬥爭。里昂中法大學,原本是以解決勤工儉學生名義,利用庚子賠款的餘額和國內的一些捐款興建起來的,學校當局卻把勤工儉學生們拒之於門外,另從國內招收了一批官費生。訊息傳出以後,被逼到絕境的勤工儉學生們在趙世炎、蔡和森、李立三、陳毅等人的帶領下於9月21日占領了里昂中法大學。法國政府以此為藉口,把這批學生囚禁在兵營,並沒收了他們的居留證。駐法公使館不但不保護這批學生,反而還同意了法國政府遣送回國的決定。就這樣104名留法勤工儉學生帶著滿腔的怒火,於10月14日被法國警察強行押上法國郵輪“寶勒加”號,踏上了東歸的航程。

留在法國的勤工儉學生繼續矢志勤工儉學,由於經濟原因,部分學生轉赴比利時、德國學習。

勤工儉學生中的先進分子,抱著振興中華的目的,從一開始就注重學習馬列主義,牢固地確立了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使他們克服了分歧,實現了共產主義目標下的大聯合。

早在1920年5月9日,蔡和森給遠在國內的毛澤東接連寫了三封長信,其中信中提到最多的是在中國建立共產黨的主張和辦法,他認為在中國必須成立主義明確、方法得當、和俄保持一致的黨。同年12月1日,毛澤東在給蔡和森回信中表示深切的贊同。蔡和森的這些意見,對國內建黨活動以及在留法勤工儉學生和華工中建立共產主義團體,都提供了理論和組織上的準備,因此他在建黨方面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

歷史的功績

歷時10年之久的留法勤工儉學運動雖然是短暫的一瞬間,但它對我國現代歷史發展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他的最大功績是為中國革命與建設培養、造就了一大批棟樑之才。

留法勤工儉學紀念館留法勤工儉學紀念館

回顧留法勤工儉學運動至今幾十年的歷史,人們都可以看到它之所以為世人矚目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從中湧現出了中國共產黨的一大批優秀幹部,並獻身於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之奮鬥終生,至今風範猶存,功績不滅。他們的名字幾乎與中國革命的每一個歷史階段,每一個重大時間相連,如早已獻身革命的我黨早期革命家蔡和森、趙世炎、向警予、王若飛、陳延年、陳喬年、劉伯堅、熊雄、李慰農、張昆弟、羅學瓚、傅烈、郭隆真、高風、傅汝林、佘立亞、穆清、冉鈞、周文楷、戴坤忠、李林、孫炳文、馬志遠、林修傑、袁慶雲、蕭朴生、秦青川、張增益等等。還有我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周恩來、陳毅、李富春、聶榮臻、李維漢、李立三、何長工、蔡暢、歐陽欽、傅鍾、徐特立以及當前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他們大多是從留法期間開始投身到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中來的。他們是留法勤工儉學運動中的先進分子,代表了這一運動的主流,而他們也是在運動中成長成熟起來,經受了鍛鍊和考驗,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和傑出的革命活動家,他們為黨和國家的事業鞠躬盡瘁,直到生命結束。

留法勤工儉學運動還為中國革命建設培養了一批科技人才。他們抱著“科學救國”、“實業救國”的目的,始終堅持勤工儉學,埋頭苦讀,掌握了先進的科學技術,成為科學家、教授、工程師。他們回到祖國,為在貧窮落後的中國發展科學技術和民族工業,艱苦的創業開拓,為祖國的科學文化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旅遊指南

交通信息

交通:由保定火車站東行500米北拐即到。自駕車可由京深高速保定口下道,沿七一路向西直行5公里向南拐入恆祥大街到裕華路右拐西行200米即到。在火車站乘1、2、3、4、18、19、22、27、31、32、102、103、105、301路公車在保定賓館下車北行約200米即可到達。

門票價格

門票:5元/人

遊覽時間:約1小時

相臨景點

留法勤工儉學紀念館留法勤工儉學紀念館

清西陵直隸總督署博物館白洋淀 滿城漢墓 淶源風光 開元寺塔狼牙山古蓮花池 涿州野三坡冉莊地道站遺址大慈閣聚龍洞定州貢院白石山國家地質公園涿州雙塔漢中山王墓 鳴霜樓 龍潭景區腰山王氏莊園阜平天生橋國家地質公園北嶽廟石佛國家森林公園 戰國城 天生橋 紫荊關抱陽山大龍門城堡 開善寺 清真西寺燕下都古城 三義宮 光園 昌利農業旅遊示範園 曲陽橋鄉淮軍公所 永福寺 龍潭湖自然風景區天橋瀑布群白石山仙人峪龍門天關競秀公園藥王廟義慈惠石柱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倒馬關

河北旅遊景點

來到河北你應該去哪兒觀光旅遊呢?這裡有寫相關介紹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