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日額

布日額

布日額,男,蒙古族,1963年10月生,中共黨員,副教授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布日額,男,蒙古族,1963年10月生,中共黨員,副教授。1987年畢業於內蒙古師範大學生物專業,大學本科學歷,理學學士學位。1999年12月在職通過自學考試畢業於內蒙古醫學院蒙醫專科專業。2003年7月在職通過成人考試畢業於內蒙古醫學院蒙醫本科專業。2003年9月考入蒙古國衛生科技大學藥學院攻讀藥學博士學位,2005年10月畢業獲藥學博士(Ph.D)學位。

教學工作

主要承擔蒙醫專業的蒙藥學,蒙藥專業的藥用植物學,蒙醫高護和臨床高護專業的醫用生物學,蒙西醫結合碩士研究生的醫學分子生物學,藥物製劑專業的蒙藥學和藥用植物學等四門課程的理論、實驗課教學和野外實習任務。承擔蒙藥專業、藥物製劑專業畢業生畢業設計的指導工作,從選題、實驗設計到撰寫論文全過程。撰寫了藥用植物學實驗指導、藥用植物學野外實習指導、藥用植物學自編教材、藥用植物學影響教材和圖片教材、中藥商品學、醫學細胞生物學與醫學遺傳學基礎等8冊規劃教材和自編講義,編寫了藥用植物學等2部教學大綱。參加了《中國當代醫學名人錄》、《中國民族醫學概覽》等2部專著的編寫工作。現承擔《藥用植物》(專科規劃教材-教育部)和《藥用植物學》(本科規劃教材-中醫藥管理局)的主編,正在編寫中。

科研工作

主持的科研課題有內蒙古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助的項目《蒙醫用達克沙的品種調查和質量研究》、學校立項的課題《20種蒙藥材的生藥學研究》二項課題。參加的主要科研課題有,教育廳的《蒙藥藥性數據挖掘與量化研究》、衛生廳資助項目《新藥心血舒通膠囊的開發研究》等11項。目前已完成了9項課題,其他項目正在進行當中。在國外學術刊物上發表了《эм материал эрхтэний гарын уг сурвалжийг магадласан нь》(Онош)、《эм материал шихэр дэгд болон сормууст дэгдийн ургамалын з үйлийн судалгаа》(Монголын анагаах ухаан)、《Amino acid content of Halenia Sibirica Borkh and Gentianopsis barbata (Froel) Ma》(Joint Symposium of Health Sciences University of Mongolia The University of Tokushima Japan)等11篇論文,在國家核心刊物上發表了《蒙藥驢耳風毛菊的游離胺基酸成分分析》(中藥材)、《蒙藥材巴沙嘎的本草考證》(中草藥)、《論無誤蒙藥鑒在蒙藥學史上的作用》(中國中藥雜誌)等30餘篇論文,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了《蒙醫用貫眾的本草考證與商品調查》(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誌)、《蒙醫用達克沙的質量研究》(中國民族醫藥雜誌)、《蒙藥材邦簪的本草考證》(世界華人醫學雜誌)等34餘篇論文,在省級刊物上發表了《薄層掃描法測定苦豆子的苦參鹼和氧化苦參鹼的含量》(蒙醫藥)、《用正交實驗法對黃芪種子硫酸處理的工藝研究》(內蒙古蒙醫藥學院學報)、《蒙藥黃花鐵線蓮的生藥研究》(內蒙古師範學院學報)、《蒙藥材薺菜的民族植物學研究》(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40餘篇論文,發表了《套用模糊數學對畢業生成績作綜合評價》(藥學教育)、《論蒙醫教師的知識結構》(醫學教育)、《蒙藥專業的學生性別與學習成績的比較研究》(哲里木畜牧學院學報)等教學研究論文7篇,在各級各類學術會上交流了 篇學術論文12篇。其中《蒙醫用貫眾的本草考證及商品調查》被載入《中國九五科學研究成果選》證書號:16385 。《蒙古族民間藥鄂爾多斯畢日羊古的生藥學研究》被收入《中國當代民族醫藥集成》95科技出版社,證書號:014。《鄂溫克民間藥霞日毛都的生藥學研究》被載入《中國中醫藥最新研創大全》96年古籍出版社。《硫酸處理黃芪種子的優選研究》1995年收入《中國科技成果大辭典》ISBN7-81022-782-3/Z 第211頁 。收入《中國實用科技成果資料庫》CN.XJ-R95-001 檢索號:03030508。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獲教育廳、內蒙古團委、內蒙古學聯“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優秀指導教師3次,獲民族大學“十傑青年”獎1次,獲學校暑期社會實踐優秀指導教師2次,榮獲自治區政府教學成果二等獎1次,內蒙古民族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1次。撰寫的論文《蒙古族民間藥鄂爾多斯比日羊古的生藥學研究》1996年在首屆中國民族醫藥國際研討會上獲優秀論文一等獎,論文《蒙藥材孟根哈日嘎納的生藥學研究》2000年在北京民族醫藥國際研討會上獲優秀論文一等獎。論文《蒙醫用達克沙的本草考證及商品調查》等8篇論文分別獲內蒙古民族大學優秀論文一、二、三等獎項。

履歷

1982年參加工作,1985年加入中共黨員,2005年畢業於東北農業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10年9月於東北林業大學與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完成病原生物學博士後研究工作,並順利出站。主要研究方向為牛乳安全相關病原微生物學及生物製品研發。現為內蒙古民族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副院長,碩士生導師,內蒙古民族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碩士點建設項目負責人,學術帶頭人,內蒙古民族大學自治區級“生命科學實驗教學中心”主任,內蒙古民族大學動物研究所副所長,內蒙古科技廳2009年首批企業科技特派員,中國畜牧獸醫學會高級會員、公共衛生學與動物性食品衛生檢驗兩個分會理事,通遼市科技局成果評審專家,《食品科學》雜誌審稿專家。

近幾年主持《牛乳腺炎無乳鏈球菌sip及pgk基因B細胞標位蛋白的免疫特性研究》(批准號:3106035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主持第45批中國博士後科學研究基金項目《牛乳房炎無乳鏈球菌DNA多態性及其PGK蛋白抗體介導的免疫保護性研究》(批准號:20090450909)1項,主持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公共安全科技行動計畫項目《螢光定量PCR檢測牛乳中金黃色葡萄球菌耐熱腸毒素A基因方法研究》等自治區級科研項目6項,承擔我校博士科研啟動基金項目等其它項目3項。

近幾年發表學術論文40篇,其中代表性的有《牛乳腺炎無乳鏈球菌pgk基因抗原優勢區原核表達產物的抗原性鑑定》、《牛源無乳鏈球菌sip蛋白抗原優勢區的原核表達及其初步套用》、《檢測GPV分子 DIG標記核酸探針的研究》等發表在中國預防獸醫學報、中國畜牧獸醫學報、中國病原生物學雜誌等國家一級學會核心學術期刊。

主編與副主編撰寫出版的專著、教材有7部,其中代表性的為布日額主編《人畜共患疫病的診斷與防治》(26.6萬字),於2007年11月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布日額主編《動物性食品衛生檢驗》(40.3萬字),於2005年11月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布日額副主編,《動物性食品檢驗知識》(25萬字),於2010年4月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布日額副主編《酶工程》(40萬字),全國面向 21世紀高等教育統編教材,高等教育出版,2010齣版發行。

獲得《檢測鵝細小病毒抗體的重組原核表達檢測抗原及其製備方法》等專利成果2項。部分主持完成的研究成果《GPV DNA分子快速檢測技術研究》等分別於2007年、2009年經過鑑定,在相同研究領域達到國際領先及國內領先水平。於2008、2009分別獲得通遼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