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迪債券

布拉迪債券,像墨西哥、巴西、奈及利亞這樣的所謂“第三世界”國家發行的債券曾被稱為“第三世界債券”,直到發生了第三世界債務危機。那時候,它們被更確切地叫做垃圾。危機之後,美國的商業銀行積壓了數十億美元的這類債券,急於脫手,不幸的是,卻沒有買家。

像墨西哥、巴西、奈及利亞這樣的所謂“第三世界”國家發行的債券曾被稱為“第三世界債券”,直到發生了第三世界債務危機。那時候,它們被更確切地叫做垃圾。危機之後,美國的商業銀行積壓了數十億美元的這類債券,急於脫手,不幸的是,卻沒有買家。
80年代後期,美國財政部長尼古拉斯·布拉迪發起了一項計畫,把這些垃圾和有價值的美國債券混合起來,製造出一種更具吸引力的、重整過的第三世界債券,希望能夠吸引買家。布拉迪“謙虛”地把這種混合債券命名為布拉迪債券。可惜的是,僅靠布拉迪的名字難以說服投資者,布拉迪債券市場陷入了一潭死水。
整個市場需要一個新的、性感動人的名字。第三世界債券經紀有不少點子。首先是“欠已開發國家”債券,但是“欠發達”的暗示太過負面。後來他們又嘗試了“LDC”,希望潛在投資者忘掉L代表“欠”。然而,這一嘗試也失敗了。不論結果如何,這一舉措要先於肯塔基炸雞改名為“KFC”的創舉。今天的快餐消費者能被欺騙,80年代的投資者卻不能。
接著,經紀們又用了“開發中國家”債券,他們幾乎成功了,不過還是和“欠發達”太接近了一點。最終,一個別有創意的經紀建議用“新興市場”。每個人都興奮地表示贊同,華爾街所有公司的部門都被重新命名。大部分其他銀行簡單地稱這一領域為新興市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