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空隙

市場空隙指意識到自己有未滿足需要存在而又沒有發現能充分滿足自己這種需要品牌的消費群落。市場空隙是領導者品牌創建基礎,開發市場空隙是領導者品牌創建的首要任務。

市場空隙概述

市場空隙指意識到自己有未滿足需要存在而又沒有發現能充分滿足自己這種需要品牌的消費群落。市場空隙是領導者品牌創建基礎,開發市場空隙是領導者品牌創建的首要任務。

市場空隙構成領導者品牌創建基礎

領導者品牌創建指在目標市場上獲取最大比例消費者對品牌主觀質量第一的認同。
領導者品牌所對應的目標市場通常指細分市場。艾里斯與傑克·特勞特(1972)認為,通常最大銷售率與市場份額都率先歸於第一品牌;當消費者市場上已經有居於第一的品牌,再向同一市場推廣類似品牌,即使有很高知名度,也只能被人當作追隨者。這意味著領導者品牌對銷售推動力超強且具有強大的競爭防禦能力,反之則容易在競爭中處於失利地位。認識到領導者品牌享有諸多優勢,非領導品牌居於弱勢地位,許多企業把變身領導品牌當作孜孜不倦地尋求目標。
今天同類品牌質量趨同現象嚴重,數量也相比20世紀70年代增加了許多,由一個品牌在無差別市場上占據絕對優勢的情形非常少見,而且對眾多渴望成為第一的品牌而言客觀上也不可能都成為同一個目標市場上的領導者。但理論上他們有成為某個細分市場上最好品牌的潛力。消費者需要具有多樣性,不同細分市場上消費者使用不同標準判斷品牌好壞,不同細分市場消費者心目中最好品牌很可能大相逕庭。故各企業尋找自己能提供最好產品或服務的目標市場並成為該市場上的第一提及品牌更加現實。
能成就領導者品牌的細分市場必然是空隙市場,即缺乏市場空隙無法創建領導品牌。心理學認為主觀知覺與客觀事實常常相左,消費者會抵制接受那些與已有知識與經驗不服的信念。領導者品牌是細分市場消費者群體對品牌的一種主觀質量認同,並非品牌客觀質量的忠實反映。細分市場上消費者已認同某個品牌是最好品牌後,這種觀念會導致他們本能地牴觸後來接受到的相反信息,即後來品牌即使質量真的更好也難於說服消費者改變認識。由此謀求成為領導品牌的最好辦法就是率先找到市場空隙成為空隙市場上領導品牌。
但近年來中國市場競爭愈加激烈,越來越多的競爭者湧入同一行業,同一行業中品牌數量大量增加,填滿了大大小小的市場空隙,尋找市場空隙越來越艱難,因此如何開發出最好品牌的細分市場,成為創建領導品牌首要任務。

市場空隙開發方略

1.簡單找尋法
簡單找尋法即沿著既定分類法尋找有無被其他企業忽略的市場空隙。儘管由於品牌數量增多這種方法適用難度越來越大,但在開發市場空隙的過程中依然應先使用此法,逐個排除後再用其他方法。
一是因為市場千變萬化難免有例外存在;
二是採用這種方法企業投入資源較少,細分市場上消費者知道什麼最適合自己,企業有可能只需要悄悄把品牌產品投入合適渠道中就可能達到目的。
市場上同類品牌數量較少市場空隙隨處可見年代是尋找法則適用黃金時代。那時深入開發消費者需要為不同類型消費者提供不同品牌觀念尚未普及,於是一些在觀念與行動上走在前列的企業避開與強大競爭對手直接競爭,轉而進軍空白市場,成為新細分市場第一提及品牌。金龜車在微車市場上成功,摩爾香菸獲取女性香菸市場第一品牌美名,七喜占據不含咖啡因飲料市場頭把交椅均採用此法。
2.品牌類別重構法則
品牌類別重構法即發現現有產品未能滿足的消費需要,把是否滿足這種需要作為區分消費者市場的新的分類標準,重新設計品牌並將其歸入能滿足消費群落需要的新類別,同時針對目標群落銷售、宣傳這種分類,強化消費者對這種分類的意識。
品牌類別重構法的確能聚契約質消費者。
消費者對同類產品的需要因其購買、使用與處置過程的不同,因個人情況的不同等均會發生變化,而且在上述情形下消費者還能充分意識到現有產品能否滿足自己的需要,以及滿足自己需要的程度,因此上述情形下會出現大小不一的市場空隙。如果企業能夠結合消費者決策過程、個人因素、環境條件等去觀察現有品牌的不足,極容易發現這些未滿足的消費者群體。如果這種群體的規模夠大就能構成企業可用的潛在市場空隙。
企業無需耗費資源去告訴他們需要未能得到充分滿足,只需要第一個向他們證明本企業品牌能夠充分滿足其需要就可能成為該市場領導品牌。不少企業採用該方法找到市場空隙,如七喜發現了需要軟飲料的細分市場,當它成功地向消費者市場證實自己是軟飲料,不含咖啡因後,在該市場贏得了領導地位。白加黑感冒藥從患者服用感冒藥的過程中發現相當部分希望感冒藥保證療效的同時不影響學習與工作的患者群體。歐萊雅公司則發現了渴求專業護膚品公司的空隙市場,並以自己擁有羽西美寶蓮小護士蘭蔻等好幾個公眾熟悉的好品牌後來居上成為專業護膚品市場上佼佼者。
以未滿足需要聚合消費者形成空隙市場有時必須增加一個步驟,喚醒消費者需要。如前述,由於消費者對欲望的想像遠不如專業人士更豐富,有時一個能更好滿足他們需要的新產品或服務生產出來後,消費者可能不會自行產生購買新產品欲望,此時需要用一定方式喚醒消費者需要,才能真正聚合消費者。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為消費者創造一個需要這種新產品的環境,在環境操作下讓消費者自行產生對新產品的需要,由此形成市場空隙。英特爾公司就是這樣不斷為其新開發的產品創造市場空隙的。由於英特爾公司處理器更新速度過快,很多消費者還沒有感到自己現有電腦有什麼問題,新一代處理器就出來了。於是英特爾公司開始投資或者免費贊助新遊戲,新程式等的開發,當然這些新遊戲與程式等都需要在更新的處理器下才能正常運行,由此新市場空隙出現。
3.競爭品牌絕對消除法
競爭品牌絕對消除法指併購強有力競爭品牌,然後雪藏該品牌從此不再生產、銷售、宣傳競爭對手品牌,隔絕競爭對手品牌與消費者一切聯繫,讓消費者慢慢遺忘該品牌,留出絕對空缺市場。
如前述,領導者品牌是一種消費者的心理認同,這種認同反映在行為上就是持續購買。當領導者品牌與目標消費者失去任何聯繫時,消費者已有行為習慣將被迫轉變,對領導品牌的記憶也可能逐漸模糊,這就給後進入者提供了被消費者接受與認可的機會,此時市場空隙就會出現競爭品牌絕對消除法適用背景與尋找法則適用背景有相似處,同類產品品牌數量不多,品質相差大,本企業產品質量占絕對優勢。這是競爭品牌從市場中消失後,併購實施方能夠順利推廣己方品牌的保證,否則競爭對手林立,新的市場空隙出現只能導致更為激烈競爭,併購實施方並不一定能獲得消費者認同成為領導品牌,創造市場空隙的目的是為了成為該市場上領導品牌,如果沒有能力成為該空隙市場上第一品牌,創造市場空隙就失去了任何意義。競爭品牌絕對消除法之適用背景也有獨特處,併購實施方資金雄厚,在其選定細分市場上已經有第一品牌存在,其他細分市場又無法滿足企業目標,才有可能有必要實施絕對消除法。
改革開放早期一些跨國企業曾在我國採用此法並獲取成功,百事可樂寶潔公司為其中典型。百事可樂與寶潔公司資金雄厚毋庸置疑,它們使用此法時代基本上在20世紀80年代末或90年代早期,那時中國剛好處於同一行業中品牌不多,但在這兩家企業選中的目標市場上又存在已獲取第一提及知名度品牌存在。為除掉眼中釘,百事可樂併購並雪藏天府可樂,“1994年北京日化二廠與美國寶潔公司合資,後者以65%的股份控股合資公司,“熊貓”品牌被雪藏”。然後在去除強敵的市場上主要通過產品持續行銷方式逐步贏得目標消費者認可。
今天絕對消除法套用出現一定難度。鑒於此類現象時有發生,我國眾多企業已開始警覺,通常在與競爭對手就品牌併購問題談判時設定品牌保護條款,杜絕絕對消除法使用機會;而且隨著同類品牌數量日益繁多,以及同質化現象日趨嚴重,市場空隙越來越難尋求,簡單雪藏造就的市場空隙必然吸引大量競爭對手瘋搶,結果可能是為他人做嫁衣裳。但以併購為手段造就市場空隙的思路依然值得借鑑,於是轉移競爭品牌目標市場法出現。
4.競爭品牌目標市場轉移法
轉移競爭品牌目標市場法指併購強大競爭品牌,然後採用改變品牌形象或價位等手法讓競爭品牌目標群體認為原有品牌不再適合自己從而留出心理空白形成市場空隙。理論上這種方法切實可行。
首先,市場空隙實質上是一種心理概念,當某個細分市場上多數消費者都認為沒有適合自己的最好品牌存在時市場空隙就出現了。
其次,領導者品牌本質上是消費者為品牌賦予的心理地位,是目標消費者認可的最適合自己的品牌,其認可內容既包括對品牌技術質量、價位、包裝等客觀因素的認同,也包括對品牌形象、聲譽等主觀因素的認同。這意味著企業改變品牌外在因素,可導致消費者認識轉變,一旦認為原品牌不再適合自己的目標消費者人數占目標細分市場上絕對優勢時市場空隙出現。
實踐中歐萊雅採用此法已獲取巨大成功。鑒於市場空隙難求,歐萊雅併購小護士品牌並下移小護士目標市場,“‘新小護士’希望改變“老小護士”的形象和產品架構,通過大張旗鼓的終端改造和新品推廣來實現自己的市場目標。實際情況是,消費者未能很快接納“新小護士”。“新小護士”的改變太大了,定位過於年輕,讓老的消費者彷徨不前,……”。小護士原有目標群體感到小護士變身幼稚小女孩專用護膚品牌,不再適合自己優雅成熟形象,為卡尼爾創造了市場空隙。為卡尼爾取代小護士領導者品牌地位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心理基礎。
轉移競爭品牌目標市場法適用時必須注意兩大問題,第一,在新品牌未成功取代原品牌地位前,原品牌必須在原有銷售渠道中持續銷售,杜絕競爭企業窺視新市場空隙。第二,為避免企業資源浪費,在策略謀劃之初就應為原品牌尋到良好出路,使轉移競爭品牌的過程同時成為原品牌進入新細分市場過程方是上策,由此下移本企業品牌目標市場法出現。
5.下移本企業品牌目標市場法
下移本企業品牌目標市場法即改變本企業在高端市場中居領導地位的品牌之形象或價位使其更符合較低端市場需要,從而令低端市場消費者意識到現有品牌缺陷,最終造就市場空隙的方法。下移本企業品牌目標市場法通常不單獨使用,而是與轉移競爭品牌目標市場法配合使用,否則下移行為將毫無意義。
如前所述鑒於轉移競爭品牌目標市場法中被取代原品牌在相當長時間內將在渠道中持續存在,如果只是簡單放棄該品牌已投入資金,已獲得的銷售渠道力量,被放棄品牌已形成的品牌資產等都將被廢棄,造成極大浪費,降低新品牌取代舊品牌的意義。相反如果能夠為原有品牌預先找好出路,則可避免上述問題。
通常採用下移本企業品牌目標市場法可達到立即造就新市場空隙並奪取該空隙目的。這是因為同一渠道中購物的消費者通常對渠道中高端品牌主觀質量認可度高,只是因為形象、價格等因素導致消費者不願或不能購買。換言之原品牌實質上擁有潛在市場空隙,將其變現的主要條件是使產品外在因素,如形象或價位符合他們需要。當小護士形象更加青春靚麗,價位更低後實質上變現了潛在市場空隙,促使消費者對小護士的積極態度轉化為購買行為。上述兩種方法相互配合為企業迅速開拓同一行業中多個空隙市場,從專業化發展道路提供了可能。相比其他企業創造領導者品牌過程,可謂真正的高效率,低投入。
市場情況始終處於不斷變動中,具體採用上述哪種方法拓展市場空隙取決於那種方法更為有效,同時鑒於逐利性是企業本性,能以較低費用迅速幫助企業建立第一提及知名度的方法當為首選方法。整合行銷觀念是提高效力、效率,降低成本的好方法,由此在企業開發市場空隙的活動中還可能以整合思維為導向,變通使用上述各種方法。事實上轉移競爭品牌法是整合思維導向下由競爭品牌絕對消除法演化而來,下移目標市場法是競爭品牌轉移法配套方法正是整合思維引導的結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