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炮

巴黎炮(Paris-Geschütz)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用來轟擊巴黎的一門火炮。這門被安裝在火車上的炮曾在1918年3月到8月中被使用。這門炮是戰爭中最大的一門,它可以算是一門超級大炮。

簡介

巴黎炮(Paris-Geschütz)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用來轟擊巴黎的一門火炮。這門被安裝在火車上的炮曾在1918年3月到8月中被使用。這門炮是戰爭中最大的一門,它可以算是一門超級大炮。
該炮的另一名稱是“威廉皇帝炮”(Kaiser-Wilhelm-Geschütz)。由於和另外兩門炮很相近,它們經常被人搞混。這兩門炮是Lange Max炮和Dicke Bertha炮。

作用

這門炮在軍事用途上來說並不成功,它能帶的炮彈不多,炮管要經常替換,而且準確度很低,只能瞄準城市。不過這門炮主要是用來給給法國人的心理上作打擊。
巴黎炮的性能沒有一個正確數據,所以以下的數據都是大概的估量。由於該炮在戰時被盟軍摧毀,所以其數據沒有一個固定的說法。
巴黎炮可以把一枚98公斤重的炮彈發射到40公里的高空,飛行130公里。每發炮彈能達到1600米一秒的速度(音速的5倍)。
全炮被安裝在火車軌道上,重256噸;有一個28米,210毫米口徑的炮管和6米長的滑膛炮管。
最初這門炮是一件海軍武器,後來被放在陸地上使用。該炮由80名海軍士兵操作,並由一位海軍上將指揮。在炮的旁邊會有幾排其他的炮以製造噪音,這樣就不會被英國和法國的軍隊發現。炮彈能發射到40公里的高空,是第一個達到平流層的人造物品。由於炮彈發射的速度,每一次發射時炮管內一大塊鐵都會被磨擦掉,所以每發炮彈會比上一個要大。。當65發炮彈發射完後,炮管會被重新修到240毫米的口徑。
巴黎炮是當時最大的一門火炮,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才被史威爾·古斯塔夫炮和V-3炮超越
1918年3月23日7時20分,—聲巨響突然在法國巴黎塞納河畔響起。伴隨著滾滾濃煙,從睡夢中驚醒的巴黎市民四處奔逃。之後,每隔15~20分鐘就有爆炸聲在巴黎城內響起,一直持續到下午。當天黃昏,法國的電台廣播了這樣—則訊息: “敵人飛行員成功地從高空飛越法德邊界,並攻擊了巴黎。有多枚炸彈落地,造成多起傷亡……”可是,對於電台的說法,巴黎市民並不相信,因為他們既沒有看到飛機,也沒有聽到飛機的轟鳴聲。3月29日,德軍的一發炮彈擊中了巴黎市中心的聖熱爾瓦大教堂,造成91人死亡、100多人受傷的慘劇。巴黎市民人心惶惶,紛紛議論是否德國人已經攻入了巴黎。就在人們驚慌失措的時候,法國的特工在靠近法德邊界的克雷彼發現了德國的一種遠程大炮,並認定轟炸是從這裡發起的。但當時普通大炮的射程最遠不過一二十公里,而克雷彼距離巴黎120公里之遙,不要說法國人,就是不明就裡的德國人也認為這是無稽之談。可事實上,這種被命名為“威廉火炮”的超級巨炮就是德軍最新研製的秘密武器。鑒於其威震巴黎的業績,德軍又把它稱為“巴黎大炮”。“巴黎大炮”的設計與製造堪稱世界一流,其射程之遠也堪稱世界之最。這種大炮的口徑雖然只有210毫米,但身管卻長達34米。若把炮身豎立起來,其炮口要超過10層高樓的樓頂。從3月23日至8月9日,3門“巴黎大炮”從不同位置向巴黎共發射了300多發炮彈,其中有180發落在市區,其餘的落在了郊外,造成200多人死亡、600多人受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