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解

巴解

巴解: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簡稱。1968年,巴解與其他巴勒斯坦抵抗組織協商通過的《巴勒斯坦國民憲章》規定,巴解是巴勒斯坦各種力量的代表,對巴勒斯坦人民收復國土、返回家園的鬥爭負責。1974年10月在拉巴特舉行的第七次阿拉伯國家首腦會議上,巴解組織被確認為巴勒斯坦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相當於流亡政府)。同年11月,巴解被聯合國邀請以觀察員身份參加會議。1976年8月、9月,巴解先後成為不結盟運動和阿拉伯聯盟正式成員。此後,巴解同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建立了各種形式的聯繫,並向80多個國家或國際組織和機構(包括聯合國)派駐了代表和觀察員。巴解中央委員會共有成員100多名,由巴全國委員會選舉產生,每兩年選舉一次。在全委會閉會期間,由巴中央委員會指導巴解組織的工作。自1970年起,阿拉法特一直擔任中央委員會主席。2004年11月阿拉法特逝世後,阿巴斯繼任主席。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簡稱“巴解”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阿拉伯語منظمة التحرير الفلسطينية‎‎;英語:(Palestine Liberation Organization -- PLO),1964年5月28日成立於耶路撤冷,由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 、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陣線 (Popular Front for the Liberation of Palestine) (“人陣”)、解放巴勒斯坦民主陣線(“民陣”)、巴勒斯坦民主聯盟(“民主聯盟”)、巴勒斯坦解放陣線(“巴解陣”)、解放巴勒斯坦阿拉伯陣線(“阿解陣”)、“巴勒斯坦人民黨”和巴勒斯坦人民鬥爭陣線(“人斗陣”)等8個背景各不相同的政治派別組成,著名的巴勒斯坦政治家亞西爾·阿拉法特曾是該集團領導人。。
1968年,巴解與其他巴勒斯坦抵抗組織協商通過的《巴勒斯坦國民憲章》規定,巴解是巴勒斯坦各種力量的代表,對巴勒斯坦人民收復國土、返回家園的鬥爭負責。1974年10月在拉巴特舉行的第七次阿拉伯國家首腦會議上,巴解組織被確認為巴勒斯坦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相當於流亡政府)。同年11月,巴解被聯合國邀請以觀察員身份參加會議。1976年8月、9月,巴解先後成為不結盟運動和阿拉伯聯盟正式成員。此後,巴解同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建立了各種形式的聯繫,並向80多個國家或國際組織和機構(包括聯合國)派駐了代表和觀察員。
巴解組織是與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並存的另一個決策機構,它的最高權力機構是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全委會),有570名委員,其主要任務是討論並通過巴解組織在各個階段的行動綱領,選舉巴解組織的常設領導機構——執行委員會(負責領導日常工作)。2009年8月27日,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在約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舉行的會議上,選舉出巴解執行委員會6名新委員。
巴解中央委員會是巴解組織全國委員會和巴解組織執行委員會之間的負責監督執委會執行巴全國委員會決議和巴解組織方針政策的相關情況。同時,它還負責審議、批准阿以和談達成的相關協定等。
巴解中央委員會共有成員100多名,由巴全國委員會選舉產生,每兩年選舉一次。在全委會閉會期間,由巴中央委員會指導巴解組織的工作。自1970年起,阿拉法特一直擔任中央委員會主席。2004年11月阿拉法特逝世後,阿巴斯繼任主席。
巴勒斯坦現行權力機制運行的特點是:以巴解組織及其最高權力機構巴全國委員會為中心的決策機構,與以巴民族權力機構及巴立法委員會為中心的自治區領導機構並存、權力交錯。
巴解最初的目標是通過武裝鬥爭,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和思想上消滅猶太復國主義實體,在整個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一個民主的巴勒斯坦國,並曾以約旦、黎巴嫩為基地在被占領土上開展武裝鬥爭。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後,巴解在軍事上遭到嚴重損失,被迫撤離貝魯特,巴解總部遷移到突尼西亞。
隨著中東形勢的變化,巴解在巴勒斯坦問題的立場逐漸趨於溫和、務實。1988年11月15日,巴解全國委員會特別會議通過《政治聲明》和《獨立宣言》,宣布接受聯合國第242、第338號決議,並宣告巴勒斯坦國成立,由巴解行使國家和政府的職能。1993年1月,以色列解除禁止與巴解接觸的禁令,雙方開始秘密接觸。經過14輪秘密談判,以色列與巴解就加沙和傑里科先行自治問題達成原則協定。同年9月,巴解同以色列在華盛頓簽署巴勒斯坦自治《原則宣言》。1994年5月,巴解接管加沙和傑里科,巴勒斯坦開始實行有限自治。但巴解內部對巴以簽署的協定存有分歧,其中“人陣”、“民陣”等組織因此退出了巴解執委會。
巴解組織機關報為《革命的巴勒斯坦》,通訊社為《巴勒斯坦通訊社》,廣播電台為《巴勒斯坦之聲》。
“法塔赫”是巴解組織中實力最強、影響最大、人數最多的組織,掌控著巴解組織的軍、政、財務與外交大權,擁有坦齊姆組織、“阿克薩烈士旅”等多個軍事派別,是巴勒斯坦主流派別,在巴解組織中居於領導地位。長期以來,法塔赫一直堅持武裝鬥爭。20世紀80年代後,“法塔赫”在巴勒斯坦問題上的立場逐漸趨於溫和、務實,主張承認以色列的存在,同意在“以土地換和平”的原則基礎上和平解決阿以衝突。在1996年巴勒斯坦首次立法委員會選舉中,法塔赫控制了全部席位(88席)中的68席。2006年1月,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在新一屆立法委選舉中擊敗法塔赫獲勝。
“人陣”是巴解組織中僅次於“法塔赫”的第二大派別,1967年由“巴勒斯坦解放陣線”、“復仇青年”和“歸國英雄”三個組織在敘利亞合併而成。“人陣”反對一切形式的政治解決中東問題的方案,主張“武裝鬥爭是對敵鬥爭的唯一有效手段”,是巴勒斯坦的一個主要激進組織。

人名

人們都知道螃蟹好吃,品螃蟹之餘,都會想,這到底誰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魯迅說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勇敢的人!據說,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原來在崑山的巴城鎮.我在我們巴城挖掘到了關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介紹......
太平盛世,百業興旺.魚米之鄉,巴城地界陽澄湖東岸,歷史悠久,人文蒼翠,遊覽勝景,得天獨厚.特產大閘蟹,馳名中外.魯迅曾曰:"第一食蟹者為天下勇敢之最,傳說乃巴解也.
先民勤耜,秋稼在望,屢因八足雙螯之水蟲為患,盤禾傷人,皆畏,若虎狼而稱為"夾人蟲"也,及至夏禹治水命巴解督工晚間營地舉火照明,倏然,水蟲若紫雲壓城,見光亮洶湧疾至眾皆大駭,且被螯傷者甚多巴解設謀除害,築城挖壕,灌以沸水防阻,燃火照明,水蟲復來,越壕而皆被燙死,甲殼彤紅,溢香誘涎,巴解惑而品嘗,首知"夾人蟲"乃味鮮超俞百物之美食也,眾亦嚼而喜相饕餮.於是乎,害患成珍饈矣.為志紀巴解敢為天下先之功,遂以解字凌於蟲字之上,呼之為"蟹"此舉盤古氏開天闢地,諸神話類然.誠為敬仰先民大智大勇之創世精神也,巴解受封斯地,繁衍城邑,即巴城也,尚建巴王祠配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