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野小子

以色列野小子

以色列野小子,即沙漠“野小子”,1957年正式成立,直屬於總參謀部領導,被譽為“總參謀部之子”,主要使命是從事戰術偵察、情報蒐集以及營救人員等。這支部隊的與眾不同之處是非常注重團隊精神,組織形式類似家族式,一旦加入就得終生為之服務。這支部隊是以色列國防軍的軍中驕子,其作戰技巧、戰鬥力、士氣均堪稱軍中典範。這支部隊所執行的任務也是秘而不宣,外人只能通過一些引起國際關注的重大事件看出些許蛛絲馬跡來。

簡介

以色列野小子以色列野小子

日常訓練是在英國特種部隊特別空勤團SAS的訓練科目基礎上進一步加以提高,具體內容被列為機密,秘而不宣,唯一知道的就是淘汰率極高。

特別是這支部隊的軍官升遷比較快,很多高級將領都出自這支部隊,如1991年4月出任總參謀長、並於1999年5月作為工黨領導人當選總理的巴拉克就來自這支部隊。

組織的軍事行動

1973年4月,沙漠"野小子"首次引起世人關注。當時它針對“黑九月”組織重要成員發動了代號為“青春之泉”的全面刺殺行動,幾乎瓦解了整個“黑九月”組織。

1976年6月27日,一架法國航空公司的大型客機在雅典被4名巴勒斯坦人和2名西德人劫持到烏干達的恩德培機場,機上242名乘客中有105人為以色列人,他們被軟禁在機場候機大樓內作為人質。劫機者要求以色列在規定時限內將關押中的53名巴勒斯坦人送來烏干達進行交換,否則人質將被處死。以色列為救出人質,成立了以總理拉賓、國防部長佩雷斯為首的行動指揮部,由步兵-傘兵司令肖姆隆擬制了代號為“閃電行動”的軍事營救計畫。

一架以色列空軍的“C-130大力神”運輸機從以色列秘密起飛,並乘著夜色秘密降落在了恩德培國際機場,而在事先他們也並未通知那裡的地面控制塔台。以色列部隊趕在午夜降臨前一個小時悄悄降落在了恩德培國際機場。隨後以色列人便駕著一輛黑色的梅塞德斯和護衛的幾輛吉普駛出運輸機,徑直駛往舊航站樓。烏干達人以為這是伊迪阿明或是其他烏干達高官的車隊。3組突擊隊員按預定方案分別撲向各自的目標,整個行動像事先演練得那樣流暢,10分鐘攻占候機大樓,20分鐘解救人質,10分鐘檢查,12分鐘返回飛機。

野小子特種部隊從第1架以色列飛機落地到返航的最後1架以色列飛機起飛,只有短短的53分鐘!六名劫機者被擊斃。還有一名人質被誤認為是恐怖分子而被打死。在總共103名人質中有三人死亡。在奇襲過程中,機場的烏干達部隊也向以色列特種部隊開火,並打死了以色列部隊的地面指揮官約納坦內塔尼亞胡上校,而他也是這次行動中以色列軍隊唯一一名陣亡者(值得一提的是,約納坦內塔尼亞胡是以色列著名政治家本雅明內塔尼亞胡(JonathanNetanyahu)的哥哥,後者曾在1996年至1999年期間擔任以色列總理)。作為對烏干達政權的死敵肯亞(據信本次行動得到了肯亞的大力支持)的回報以及自身安全考慮,機場上的11架烏干達戰鬥機也被悉數破壞(這些飛機基本是烏干達空軍的主力)。

“野小子”千里奔襲烏干達恩德培機場營救人質的突擊行動,可以稱得上是世界反恐怖作戰史上的一個創舉,它向世人展示了以色列特種部隊高超的反恐怖作戰藝術和能力。他的創始人是一個名叫阿南的少校。這支部隊成立不久,由於訓練嚴格且自我要求高,很快成為以軍中最有戰鬥力的部隊。阿南少校以英國SAS特警隊的訓練方式訓練其隊員,甚至借用了SAS的一句名言:“敢為者贏”作為自己的隊訓。由於創建初期,阿南招募的隊員大都來自阿拉伯占領區的後裔,這些人被認為有親阿拉伯思想,因而不受以色列軍方的信任,所以,他們的訓練要求也比一般以軍艱辛。他們必須學習任何地面上的戰鬥技巧,學習任何可用的地面戰鬥武器及單兵或集體的作戰方法等。為了保證完成任務,事前準備也必須詳細周全,這也造成了後來這支部隊的特殊作風如果有一萬種可能發生的情況,那么事前必須演練一萬零一種模擬狀況。這種謹慎和自我要求的態度,很快也成為其它以色列部隊模仿的對象。另外,特種部隊還規定,萬一行動失敗,必須否認其行為是以色列所策劃的突擊任務。

和其它特種部隊一樣,“野小子”特種部隊的選拔訓練要求是相當高的,其淘汰率將近9成。許多青年都以加入“野小子”特種部隊為榮。在訓練中,受訓隊員必須向自己的極限挑戰,表現不好的自然會被淘汰;表現好,但不能和其他隊員團結協作的“過度自信者”也一樣會被淘汰。那些入伍前想加入特種部隊而積極鍛練的人,並不一定會順利通過選訓,選訓過程中不但是個人體能的篩選,也是心智慧型力、極限耐力的挑戰。總之,選訓過程是相當“瘋狂”的,只有獲得一枚象徵通過選訓的翼形胸章後,才能成為一名正式的隊員。

一旦成為“野小子”特種部隊的一員,即可能成為其終生事業,甚至在退役或退休後也是一樣,要隨時準備聽從特種部隊的招喚重新入伍。“野小子”隊員真正脫離組織的時刻,是牧師在其墳上宣讀禱文時。其隊員無時無刻保持高度警戒,唯一可使他們放鬆的時候,是與戰友在酒店中暢飲高歌,或同事殞落後在其墓前哭泣時。

“野小子”特種部隊所使用的武器裝備也是高度機密的。他們通常使用的武器為俄制AK-47型突擊步槍,“它能耐撞耐摔,還能毫無故障射出精確的彈束,更重要的它是敵人使用的主要武器,取之於敵是最佳的選擇”。此外,還配有可摺疊槍托的烏茲衝鋒槍、貝瑞塔9毫米、0.22口徑等手槍,以及美制茵格倫M10型9毫米衝鋒鎗等,都是他們在各次行動中經常作用過的武器。“野小子”們還裝備有表面反光、內裝微型耳機的頭套、防火連身衣、輕質防彈背心、微型個人通訊器材等。1972年9月,在德國的慕尼黑,發生了一起巴解組織“黑色9月”成員綁架以色列參加奧運會運動員的事件,當時,以色列總理梅厄即決定派遣“野小子”特種部隊赴德國展開營救行動,但是,由於德國拒絕,造成了以色列運動員被殺的慘劇。為了報這一箭之仇,以色列在1973年4月9日10日,發動了一個代號為青春之泉的行動,50名“野小子”隊員潛入黎巴嫩的貝魯特,在極短的時間內,成功地襲擊了“黑色9月”駐黎巴嫩的辦事處,打死其3名領導人,打死打傷40名游擊隊員和10名黎巴嫩警察。然後從容地從海上撤回到以色列,其大膽和兇殘,令人膛目。

這是一個尋常的夜晚,繁華的西貝魯特一如往常,在幾輛歐賓轎車內,

一批人拿著美制茵格倫M10型,45口徑衝鋒鎗,另一批人則隱藏在陰暗的角落,手上拿著幾年前從敘利亞擄獲的AK-47步槍,等待1輛黎巴嫩的巡邏裝甲車緩緩駛離視線後,4個嬉皮裝扮的人拿著手提箱走了出來,稍後,其餘車輛內的人員也分別下車走向不同的地方,但車輛仍保持著運轉。

西貝魯特是個龍蛇混雜的地方,這4個走向一棟建築物前的嬉皮們,並沒有引起門口3個“第17軍”的巴解“黑色9月”組織的保鏢們的注意,他們抽著煙,聽著嘈雜的音樂,注視著街道上走過的性感女郎,對這4個嬉皮的接近不以為然。突然,其中1個保鏢的天靈蓋上出現了1個22口徑子彈的彈孔,另外2個也隨即被一陣消音的彈雨擊倒,而在稍遠另一輛車內的保鏢,也同時被一陣突射消滅,也許是子彈打穿了線路,使車上的喇叭嘎然響起。障礙雖已被消除,但也曝了光,這些入侵者知道行動的關鍵時刻已來臨。4個攻擊者如捷豹般沖向這棟建築的6樓,小組指揮官勇尼。尼坦亞夫在1扇門前迅速安裝塑膠炸藥。炸開門後,他們看到尤瑟夫正緊張地尋找他的AK-47。尤瑟夫是“黑色9月”恐怖組織的靈魂人物,慕尼黑奧運屠殺事件就是他所策劃。尼亞坦夫沒有給他機會,當著他妻小的面,把一陣幕彈打在尤瑟夫身上,其它隊員則迅速將搜尋到的檔案資料裝入手提箱內,所有行動在數十秒內結束。另外兩隊人員在攻擊發起的同時,進入鄰棟建築物內,拜訪“黑色9月”組織的另2個重要成員亞東和納瑟,亞東是歐洲及以色列地區恐怖行動的策劃與執行者,而納瑟則為“黑色9月”組織的發言人。他們也隨尤瑟夫一起登上了死亡榜。這些攻擊者下樓後發現接應人員已和黎巴嫩士兵交上火了。接應的駕駛員以賽車般的速度駛向海岸,轉乘突擊橡皮艇駛向大海。當這些突擊隊員搭上以色列海軍的飛彈快艇駛回海法港途中,他們知道自己又為“野小子”特種部隊創下了一面光榮的歷史。這次行動共打死“黑色9月”組織3名領導人,40名隊員和10名黎巴嫩警察。這種在敵人心臟地帶殲敵,並從容離去的行為,既非一般部隊所能勝任,也非一般特種部隊容易做到的,但“野小子”特種部隊卻再次向人們展現了其高超的戰鬥藝術。青春之泉行動向世人證明了以色列在敵人眼前執行報復行動的能力;而1976年7月3日-4日對烏干達恩培德機場的突擊行動,更將其反恐怖特戰行動推向了藝術化和戲劇化境界。

1976年6月27日,1架由特拉維夫飛往巴黎的法航客機,被巴解恐怖分子劫持到烏干達的恩培德機場,當時的烏干達總統阿明派軍隊保護機場,協助巴解要挾西方國家。在西方國家與巴解及阿明談判的過程中,劫機分子做出了一項威脅以色列的行動將乘客中的103名以色列人挑出,並釋放其它國籍人士,致使以色列斷然決定採取營救行動,“野小子”特種部隊在摩薩德的配合下,搭乘以色列空軍的C-130運輸機,飛越數國領空,千里奔襲恩培德,在未驚動阿明軍隊的狀況下,成功地降落在恩培德機場。偽裝成阿明衛隊的“野小子”特種部隊的隊員們,僅用了53分鐘,就成功地全殲了10名劫機分子,救出了所有的人質,順利地撤離回國。在整個行動過程中,只有指揮官詹納生尼坦亞夫中校1人遭狙擊而重傷身亡。這一行動堪稱特種作戰的典範,讓其它國家的特種部隊大開眼界。它使人們感到,只要有“野小子”存在,地球上就沒有一塊絕對安全的土地。

另一項可作為“野小子”特種部隊作戰典範的行動,是1988年4月16日在突尼西亞家中狙殺巴解副司令傑哈德的行動。阿布傑哈德真名叫哈利勒瓦齊爾,1935年10月出生於約旦河西岸拉姆勒市一個小商人的家庭。1948年巴勒斯坦戰爭爆發後,隨家人流亡到加薩走廊,過著動盪不安的生活。在他20歲那年,被選送去開羅駙近的一個軍事基地接受專業訓練。在開羅,他同阿拉法特相識,兩人志同道合,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成了終生的友。1960年,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中最大的一個游擊隊組織“法塔赫”在貝魯特成立後,傑哈德擔任阿爾及利亞分部的負責人。

1965年初,他指揮巴解游擊隊成功地發動了對以色列的軍事襲擊。在這次襲擊中,傑哈德足智多謀,運籌帷幄,給以色列軍隊的囂張氣焰以沉重的打擊,大大鼓午了巴勒斯坦人民的鬥志。之後,他一直化名阿布傑哈德負責指揮巴勒斯坦武裝力量在約旦、敘利亞和黎巴嫩進行的反以武裝鬥爭。1987年底,他領導並發動了對以色列軍事基地的襲擊,使以色列的軍事進攻連連受挫。由於戰功卓著,被人們稱為“聖戰之鷹”。

傑哈德在巴解中雖是第二號人物,但其對以色列的威脅,從某種程度上超過了阿拉法特。自從巴解內部在四個組織因與阿拉法特有路線分歧而分裂出去後,傑哈德一直在各派之間翰鏇調解,成了核心人物。一旦這些組織重新集結於阿拉法特的旗幟下,憑傑哈德傑出的軍事才能,以色列以後的軍事進攻將更加阻力重重。不拔掉這枚眼中釘,以色列就永無寧日。以色列總理沙米爾早就打算除掉傑哈德了。

為了實現除掉傑哈德的計畫,沙米爾通過軍事情報局派出了3名特工人員,持假護照進入突尼西亞收集傑哈德的情報。這三名特工中,組長是一名女特工,化名阿伊莎薩麗迪。她年輕漂亮,黑頭髮,東方人的臉,能講流利的法語和阿拉伯語,也能用純正的英語開玩笑。

阿伊莎來到突尼西亞後,自稱是某大報的專欄記者。此次來突尼西亞,是為了採訪巴勒斯坦人民反對以色列的鬥爭。通過巴解新聞部門,她獲準採訪巴解軍事領導人阿布傑哈德。採訪地點就是傑哈德的別墅。在採訪過程中,阿伊莎仔細地觀察了傑哈德別墅的內外結構和警衛措施。採訪結束後。她又親自提出了行動方案,並建議將這次行動定名為“阿伊莎行動”。為了掩人耳目,為行動製造有利條件,此後,她不止一次地在公開場合主動同傑哈德談話,請教一些政治問題,並多次登門拜訪傑哈德,以使別墅的警衛對她習以為常。

“摩沙迪”接到阿伊莎的情報後,制定了一個周密的行動計畫。為了保證萬無一失的完成計畫,“摩沙迪”在海法港附近的一個訓練基地搭蓋了一棟與突尼西亞傑哈德寓所一模一樣的模型屋,供模擬攻擊演練之用,據說就連底層樓衛生間的抽水馬桶發生的故障也與真寓所一模一樣,從出發地到攻擊點的路徑距離也依樣模擬。這些模擬演習曾被美俄兩國的間諜衛星同時錄下,從攻擊發起到完成撤退僅22秒!

“野小子”特種部隊不僅自身訓練有素,而且還經常為西方其它國家的特種部隊培訓學員和派遣教官。它屢建奇功的法寶有三個:首先是行動前獲取了詳盡的情報;其次是行動詭秘,出奇制勝;第三是配備了最先進的裝備,隊員的槍法極好。

在以色列與恐怖分子永無休止的鬥爭歷史上,“野小子”也有許多不堪回首的記憶。最嚴重的一次失敗,是1974年在馬阿洛特市的人質營救行動。三名解放巴勒斯坦民主陣線的武裝分子先殺害了一家三口人,然後潛入一所學校,把上百名正在熟睡的學生劫為人質,並在學校大樓內布滿地雷。當以色列特種部隊士兵試圖解救人質時,武裝分子打死了22個孩子,打傷56人。這成為以色列特種部隊歷史上最為心痛的一段記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