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文峻

巴文峻

巴文峻,1901年生,字維菘,土默特旗人,北京蒙藏學校畢業,青年時期參加過“五四”運動,留學法國里昂大學,曾參加過旅歐社會主義青年團,回國後,1929年任國民政府特使,赴尼泊爾解決中、尼邊界問題,1933年任國民政府監察院委員、蒙藏委員會矇事處處長,是一個著名蒙古族人士。

1936年2月21日,在綏遠達爾罕草原蒙古聖地百靈廟(今內蒙古包頭市達茂旗百靈廟鎮),以蒙政會保全隊科長雲繼先朱實夫為首的1000多名官兵發動兵變,脫離業已勾結日寇、舉起蒙古“獨立”旗幟的蒙政會秘書長德王的控制,通電全國,投身傅作義將軍領導的抗日行列,這就是震驚全國的“百靈廟暴動”。
百靈廟暴動迄今已七十年,關於這次暴動的經過,相關黨史和地方志中多有詳盡記述,已經廣為人知。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這場暴動成功的幕後還有一位特殊的功臣---他就是巴文峻。
巴文峻,1901年生,字維菘,土默特旗人,北京蒙藏學校畢業,青年時期參加過“五四”運動,留學法國里昂大學,曾參加過旅歐社會主義青年團,其介紹人就是日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周恩來。回國後,1929年任國民政府特使,赴尼泊爾解決中、尼邊界問題,受到尼泊爾國王的隆重禮遇。1933年任國民政府監察院委員、蒙藏委員會矇事處處長,是蒙古族青年才俊,由於他身兼要職,年輕有為,當時在土默特蒙旗和各盟中聲望很高,是一個著名蒙古族人士。
1933年春,錫林郭勒盟副盟長德穆楚克棟魯普(即德王)發起了蒙古自治運動,由於害怕中央和地方當局的阻撓、打壓,許多蒙古王公對此猶豫觀望,德王也為無法說服各盟王公而一籌莫展。當時巴文峻本來奉國民政府命令,負有宣慰蒙旗,歸向中央的使命,出於民族主義思想,他認為地方自治性質的蒙古自治,尚在中央許可之列,因此他成功遊說搖擺不定中的雲王等蒙古王公,對促成百靈廟第一次自治會議的召開和蒙政會的成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令一向自視甚高的德王對他優禮有加,特別尊重和信任,兩人建立了很深的私交。
可是德王所追求的“高度自治”遠非巴文竣當初所極力支持的地方自治。自1935年春,德王加緊了與日寇的勾結,這使綏遠當局對德王控制的蒙政會的政治走向產生了嚴重的危機感。他們擔心“惟德王降日心跡業已明顯,多延一日,則勢力愈大,範圍益廣………..察綏甘寧青等省均在內蒙境內,並非各省以外另有所謀,內蒙者若準利用蒙政會名義降外,無異將各省領土完全斷送”。在此形勢下,1935年12月,傅作義向蔣介石建議準予蒙古王公聯合請求的分區自治。也就是將蒙政會按省境一分為二為綏境蒙政會和察境蒙政會。傅作義為削弱德王的勢力,決心瓦解他的百靈廟保全隊,策動保全隊起來抗日反對德王的工作交給了巴文峻。
傅作義為什麼選中了巴文峻呢?執行策反百靈廟保全隊的任務,巴文峻是個極合適的牽線人選,巴學識淵博,有愛國思想,是國民政府的蒙古族要員,了解上層的政策,熟悉蒙旗事務,在蒙政會和土默特蒙古族青年中資望很高,有號召力,在保全隊里有不少私人關係,保全隊第二中隊科長雲繼先就是他的親戚。巴雖然同情支持蒙古自治運動,但他所支持的是在中央許可之下的地方自治,當他看到德王勾結日本,將蒙古自治運動引向歧途,與內蒙古人所期望的自治背道而馳。在事關國家統一、領土完整的民族大義問題上,他就站在了與德王對立的陣營,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巴文峻先是通過其侄巴征玉作保全隊的工作,1936年1月,他又把雲繼先、朱實夫、任秉均、蘇魯岱等人,借回家過春節的名義,請到歸綏(今呼和浩特),進行武裝暴動的策劃工作。當時的暴動主要領導人云繼先、朱實夫因韓鳳林被殺事件引起德王的猜忌,加之人事安排上對德王心存不滿,雙方矛盾日深,況且德王已經走上投日不歸路,包括雲、朱在內的百靈廟蒙政會官員及保全隊官兵也面臨著是追隨德王,甘受日寇驅使,還是脫離德王控制的蒙政會兩條現實出路的選擇。但云繼先、朱實夫等人對脫離百靈廟蒙政會是否會被扣上“破壞蒙古自治”的罪名還是有所顧忌的。對此,巴文峻向他們說:“現在德王既已勾結日本,背叛國家,我們策動保全隊反正,不是破壞自治的行為,而且維護國家的義舉。並且日本是小國,中國雖若而是大國,日本侵略中國縱然一時得逞,將來必歸於失敗。如果將來跟著德王走投日的道路,將來也一定跟著倒霉。”從而打消了他們的重重顧慮。並約他們和綏遠省主席傅作義秘密會面,決定舉行武裝暴動的計畫,又先後和綏遠省政府的秘書長曾厚載、三十五軍旅長金中和,具體研究了暴動的方式、行動日期。約定在暴動的時候,由三十五軍汽車隊前往百靈廟附近接暴動隊伍,彼此編訂了密電碼專作聯絡之用。
2月12日,德王在蘇尼特右旗舉行“蒙古軍總司令部”成立大會,走上了背離祖國的道路。2月21日,雲繼先、朱實夫等按照計畫率領百靈廟保全隊官兵舉行暴動,通電全國,宣布脫離德王控制的蒙政會。在得到預定反正日期的報告後,巴文峻帶上傅作義給反正官員的委任狀,於反正的前一天到達駐武川的孫蘭峰211旅旅部,迎接南下的愛國反正官兵。後來,他在蒙藏委員會給行政院的密呈中高度評價暴動隊伍的愛國義舉。建議中央政府扶植蒙旗自衛,妥予編制。1936年秋,國民政府軍政部將暴動隊伍改編為蒙旗保全總隊,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蒙旗獨立旅改編為新三師,從此這支蒙古族武裝走上了抗日救國的道路。
1949年9月,巴文竣與阿拉善旗王爺達理扎雅白海風、何兆麟等聯名發表起義通電,阿拉善旗宣告和平解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巴文峻曾任內蒙古人民委員會副秘書長、內蒙古林學院副院長、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等職。對於為百靈廟保全隊暴動所做的特殊貢獻,巴文峻一直守口如瓶,很少向人提及。
1987年巴文峻在呼和浩特逝世,享年86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