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彥高勒鎮

巴彥高勒鎮

巴彥高勒鎮是內蒙古境內的一個享負盛名的小鎮,其位於扎賚特旗西南部,西與科右前旗接壤,南與吉林省白城市相望,主要依靠農業作為支柱產業。

基本信息

巴彥高勒鎮巴彥高勒鎮
巴彥高勒鎮位於扎賚特旗西南部,西與科右前旗接壤,南與吉林省白城市相望,111國道貫穿全境,距烏蘭浩特市65公里,距旗政府所在地45公里。轄區面積60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為34.5萬畝,草場面積43萬畝,總人口3萬人,其中蒙古族9700人。

概況

巴彥高勒鎮巴彥高勒鎮
農業是該鎮支柱產業,大部分實現了機械化。主產玉米大豆高粱蓖麻馬鈴薯甜菜雜糧雜豆蔬菜等農作物,被譽為“興安盟產糧第一鎮”。巴彥高勒鎮是較大的畜產品區,家畜總數15萬頭(只),年產羊絨4200公斤,羊毛26000公斤。現有林地8萬畝,育苗地3000畝,綠化面積正以10%的速度逐年遞增。“三川一脈”綠化區已經發揮效益,初步形成了集人文、自然觀光旅遊、投資開發於一體的農民公園。巴彥高勒鎮堅持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共有抗旱井320眼,機泵管帶配套設備128套,水保面積12萬畝,農業開發區總面積2000畝。鄉鎮企業和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迅速。鄉鎮企業總產值5000萬元。

現有學校42所,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中學和中心校均配備了標準化的物理、生化、自然實驗室、微機室、語音室和綜合活動室。全鎮電視覆蓋率100%。270平方的宣傳文化綜合樓內設圖書室、多功能活動室、展覽室。現有衛生院所43處,專業醫護人員65名,鎮中心醫院開設了內、婦、兒科、心電室、B超室、X光室。基本實現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鎮”。該鎮還投資35萬元,建設了一幢560平方米的敬老院。

全鎮交通方便,電力充足,通訊暢通,初步形成了以農畜產品、木材、建材、農機等等骨幹市場為龍頭,功能齊全,結構合理的市場體系。巴彥高勒農畜產品交易市場是周邊最大的交易市場。

發展

巴彥高勒鎮巴彥高勒鎮
 巴彥高勒鎮是磴口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地處巴彥淖爾市西南部,東臨黃河與鄂爾多斯市隔河相望,西至烏蘭布和沙漠東部邊緣,南與阿拉善盟相接,北靠杭錦後旗,轄地面積50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8045畝),居住著蒙、漢、回等16個少數民族,總人口52300人。巴彥高勒鎮歷史悠久,交通便利,物產豐富。京蘭鐵路、110國道、拉丹高速公路穿鎮而過,三盛公水利樞紐工程、三盛公天主教堂、黃河大鐵橋座落在境內,旅遊資源豐富。主要農畜產品有華萊士、蕃茄蘋果梨、綠色無公害蔬菜、奶牛、禽,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巴彥高勒鎮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奮鬥目標是:1、全鎮國內生產總值2004年達到7.6億元,年均遞增8%,2006年達到8.88億元;2、財政收入2004年實現268萬元,以後年均遞增11%;3、2004年,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500元,年人均增收150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600元,年人均純增300元,以後年均遞增9%;4、社會綜合參保率達到90%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下;5、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6‰以內,計畫生育率達到100%;為確保實現上述奮鬥目標,今後三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和戰略舉措是:發揮區位優勢,最佳化資源配置,突出工貿流通,實現城鄉聯動。以調整最佳化經濟結構和產業升級為重點,突出一條主線,加快推進兩大進程,強化三項建設,實施六大工程,扶持發展八大主導產業,努力開創跨越式發展的新局面。突出一條主線:就是突出產業結構調整這一主線,以城鄉一體化為目標,確立圍繞增收調結構、緊扣龍頭強基地、畜牧養殖坐正席的發展方向,建設好圍繞泰順龍頭企業的蕃茄優質原料生產基地,圍繞肉蛋菜奶的城鎮居民的生活基地,圍繞蒙牛龍頭企業的奶源生產基地。

加快推進兩大進程:一是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二是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強化三項建設:一是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徹底改善農牧業生產生活條件和城鎮基礎設施條件,努力營造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環境;二是強化城市建設,充分發揮中心城鎮的集聚功能和輻射帶動作用;三是強化市場體系建設,不斷完善市場服務功能,逐步建立農畜產品流通市場和城鄉消費市場,加快產業最佳化升級。實施六大工程:一是農業穩鎮工程。緊緊圍繞農牧業增效、農牧民增收、農牧區穩定“三大目標”,調整最佳化農牧業產業結構,不斷拓寬農牧民增收渠道;二是工業強鎮工程。以農畜產品和生態產業開發為重點,以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為方向,強化項目、資金、技術、人才引進,全面抓好鄉鎮企業發展,積極支持個體私營企業的發展,努力營造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三是生態治鎮工程。全面抓好沿黃河生態治理、烏蘭布和沙區生態治理、鹽鹼地改造等重點工程和308華里防風林帶更新改造工程以及環城林帶建設工程,加快建設生態綜合示範園區,發展生態旅遊和生態產業;四是基礎強鎮工程。圍繞園林生態城鎮的目標,加大環衛設施和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加大力度抓好硬化、綠化、美化工作,不斷推進城鎮化進程;五是畜牧富鎮工程。重點抓好奶牛養殖和豬羊育肥和特種畜禽養殖,使畜牧業產值占到農村總產值的40%以上;六是第三產業活鎮工程。

以搞活市場,繁榮經濟和增加就業為目標,建立合理的投融資機制,營造良好的招商引資環境,加快推動商貿流通、房地產開發、社區服務、旅遊開發、裝飾裝璜、餐飲娛樂、交通運輸等第三產業的發展,培植新的經濟成長點。扶持發展八大主導產業:一是發展以奶養殖、羊育肥為主的畜牧養殖業;二是發展以蕃茄、洋蔥為主的脫水蔬菜種植業;三是發展以返季節瓜菜生產為主的瓜菜種植業;四是發展以生態資源開發為主的優質牧草業和生態產業;五是發展以沙漠風情和宗教文化為主的特色觀光旅遊業;六是發展以黃河鯰魚養殖為主的水產業;七是發展以城鄉農畜產品交易和集市貿易為主的商貿流通業;八是發展以特色產品開發為主的鄉鎮企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