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布派

巴布派

伊斯蘭教派別。19世紀中葉由波斯設拉子商人賽義德·阿里·穆罕默德所創。因他自稱"巴布"(阿拉伯語,原意為門,引申為把先知馬赫迪的意志傳達給信徒的門戶)而得名。

巴布派

正文

伊斯蘭教派別。19世紀中葉由波斯設拉子商人賽義德·阿里·穆罕默德所創。因他自稱"巴布"(阿拉伯語,原意為門,引申為把先知馬赫迪的意志傳達給信徒的門戶)而得名。該派宣稱,伊斯蘭教第12位伊瑪目已千年不見,目前將要在波斯降臨,建立人人平等的正義國家。1847年,巴布自稱“先知的馬赫迪”,並仿照《古蘭經》寫了一本名為《白彥》(意為宣言)的書,闡述巴布教派的政治思想和社會主張,被該派信徒視為與《古蘭經》同樣尊貴的經典。巴布派解釋說,所有伊斯蘭教先知及其經典是按周期循環的。當一個循環結束之時,取而代之的是新循環的開始。安拉在前一個先知循環完結的時候,毀滅這個世界,然後發表新先知的“語言”,重建一個新世界。先知穆罕默德的時代已經過去,《古蘭經》及各種經典業已過時,現在是新先知馬赫迪降世的時代,馬赫迪將在人間建立新制度、新教義。他們主張取消教法中關於齋戒、婚姻、繼承權等有關規定;取消公共禮拜殿和呆板的禮拜儀式,每人都可在其方便的時候做禮拜。嚴禁飲酒和乞討,也禁止向乞丐施舍。允許離婚和再婚。嚴禁擾亂社會治安和隨意傷害人命。
在宗教哲學方面,巴布派把存在分成3個部分:①安拉本體,是絕對的,超自然的;②自然界和人;③現象世界。在這三者中,唯獨安拉能認識自己,是純粹的反映。數字的學問在巴布派教義中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他們認為19是表示神性和聖性統一的數字,是安拉本體的數量反映。他們取消了慣用的曆法,代之以“純粹心理和精神的曆法”:每年19個月,每月19天,每天都以安拉的德性命名。此外,巴布派教徒還建議把巴布的出生地和關押過他的地方作為拜謁之地。
1848年秋,在巴達什特召開會議宣布:全體脫離伊斯蘭教及其教法,號召推翻波斯封建統治、建立新國家、主張消滅私有財產,並沒收統治者財產分給平民,廢除一切苛捐和勞役,實現男女平等。此舉得到波斯下層民眾的擁護和支持,從而舉行了大規模起義,但均遭鎮壓。1850年巴布被統治當局殺害後,廣大城市貧民、農民和手工業者紛紛入教,形成了一股新的力量。
巴布派在波斯國內遭到鎮壓後,曾參加起義的密爾扎·葉海亞逃到巴格達,領導巴布教徒繼續進行鬥爭。其兄密爾扎·海珊·阿里從巴布派分化出來另創白哈派。1868年,密爾扎·葉海亞則在賽普勒斯島另立蘇布赫·艾澤里(意為永恆的早晨)新派別,作為巴布教派的精神繼承者。目前仍流行於伊朗的德黑蘭、克爾曼、設拉子和尼里茲等地。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