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迷

巴士迷

巴士迷是一個源於香港的術語,指對公共汽車(即港式粵語的“巴士”)有一種近乎狂熱程度愛好的人。他們可能會喜愛蒐集巴士的模型、廣告及相關的路線資料和出車安排,或喜愛拍攝巴士的照片,又或喜愛乘坐巴士的感覺。雖然“巴士迷”這個詞語來自香港,但其實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巴士迷,當中以大英國協成員國(例如:新加坡、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和美國較多。

發展歷程

早年,當網際網路、數位相機等等仍未普及情況下,較少人會去熱愛巴士,雖然有若干人會為巴士而拍攝巴士,熱愛巴士。

也有一些人其實鍾情巴士,只是沒有什麼渠道去了解,他們都局限於遊河一類。

然而,網際網路和數位相機在1990年代後期越見方便先進,加上當時同為巴士迷之雜誌編輯陳自瑜出版一系列介紹香港巴士的書籍後,於是多了人去了解巴士,及後當巴士討論區普及;然而中華巴士被新巴取代後,吸引不少年青一代去迷上巴士,但可悲的是,這些巴士迷新手越來越年輕,質素亦良莠不齊。

起初,巴士迷是較資深的一群人,隨著後來新巴、城巴出現後,越來越多年青人成為巴士迷,也變得良莠不齊。有些較偏激的巴士迷行為亦引人詬病,往往令人對巴士迷印象不佳。起初在討論區引起罵戰,後來更做出其他不當行為。

因為巴士迷的狂熱,不光會到外面拍攝巴士,更會去蒐集巴士方面資料,製作巴士網站。一些較偏激的巴士迷會做出非理性行為,像一些九巴舉行的活動,為了拍攝很特別的巴士,不惜喧譁大叫、阻止行人靠近,甚至乎跟其他巴士迷“初則口角,繼而動武”。甚至有更過分的巴士迷(在網上常被稱“巴敗”,即巴迷敗類的意思),為了得到心頭好,走去巴士上偷取公物(例如路線號碼牌、放在站頭的路線資料俗稱“乳豬紙”)等。

近年來,香港一些巴士迷,也同時愛上火車,成為鐵路迷一份子。

術語

巴士迷術語是香港巴士迷文化衍生的特定術語之一。它們經過多年來的發展,已變得複雜。其特色摻雜了中英夾雜的香港粵語,或其英語音譯,又包含部分網路用語。當中有些術語早已在巴士車長間經傳長久,有些術語則因為各巴士迷的採集巴士資訊競爭激烈,故帶有侮辱成份。

以下是一些術語的解釋:

車型類

術語釋義來源
熱狗 泛指非空調巴士。 因夏天時車廂中十分炎熱,因而得名。
冷馬 泛指空調巴士。 取“熱”的相反詞。
白板 泛指九巴的空調巴士。 因九巴於此類車款的車身髹上白色,因此得名。
金車/金巴 泛指九巴的超低地台巴士。 因九巴於此類車款的車身上髹上香檳金色,與“白板”相比顯得華麗而區分。
珍寶 泛指一款於七十年代盛行於香港的第一代後置引擎巴士。 因其龐大載客量,中巴曾在此車款的車身上貼上“Jump On a CMB Jumbo”標語,“珍寶”一詞則為“Jumbo”之音譯。
雞車/雞蘭 即利蘭勝利二型巴士。 利蘭勝利二型的原設計“佳牌勝利J型”中車廠“Guy”之音釋。
鴨(車) 丹尼士喝彩 因設計與利蘭勝利二型相近,取“雞”的相對詞。
車皇 賓士O305 因為此車款極速高,曾於屯門公路超速而被罰款,因而冠有“車皇”的稱號。
英國車廠“利蘭” 利蘭的簡稱。
巨龍/鷹 丹尼士巨龍/禿鷹巴士 鷹為禿鷹的簡稱。
瑞典車廠“富豪”(Volvo) 富豪的簡稱。
逾時代 尼奧普蘭車廠出產的巴士,特別是Neoplan Centroliner 九巴於Neoplan Centroliner落地時改的名字。
雞乸 瑞典車廠“斯堪尼亞”(Scania) 取Scania之音譯。部分巴士迷會直接稱之為雞,因與利蘭勝利二型的術語相衝,因而產生較大爭議,亦有人取利蘭勝利二型為雞蘭以茲識別。
(猜)蠆 丹尼士三叉戟三型 取丹尼士三叉戟英文名稱中“Trident”之音譯。
豬(扒) 即富豪超級奧林比安 取富豪超級奧林比安英文名稱“Super Olympian”中“Super”之音譯。
金磚/棺材車/B MAN 九巴配以荷蘭“Berkhof”車身的猛獅24.310巴士。 因為巴士配上外型四方的Berkhof車身,因而得名。
超直巴士 泛指九巴的直樓梯巴士。 此為九巴的官方稱號。
鐵甲威龍 Enviro 500 外形剛烈,酷似鐵甲威龍,因而得名。
配以歐盟排放標準5期富豪B9TL底盤的Wright Eclipse Gemini第2代巴士 橢圓形及線條剛勁,因而得名
大肚婆 配以歐盟排放標準3期富豪B9TL底盤的Wright Gemini車身及配以歐盟排放標準3期富豪B10TL底盤的Wright Explorer車身 外形肥胖

車務類

術語釋義來源
掛牌/掛牌車 某條路線的指定用車。 原為巴士公司內部術語。
字軌 就是一部巴士固定行一條路線,字軌中有分開“正字軌”和“兩味”,前者為一整日服務;後者只走上下午繁忙時間。 原為巴士公司內部術語。
特見 因大部份路線均有一組指定的用車,若某路線當天的某輛巴士並不在該組指定用車範圍內,這輛車或這班次便稱為特見。 “特別所見”的簡稱。
柯打 指某輛車在特定時間從一條路線抽調至另一條路線行走。 來自英語“Order”一字。
賣血/番紅圈/番圈 某些於休息日上班的巴士車長。 由於休息日在日曆、月曆以紅字表示,與血液顏色相若,故得名。
打大 比預訂時間提早開車。 原為巴士公司內部術語。
打慢 比預訂時間押後開車。 原為巴士公司內部術語。
碌車 巴士車長故意慢駛巴士。 原為巴士公司內部術語,粵語辭彙“慢慢碌”之變化詞。
風琴腳 巴士車長駕車時不停地重複大力踩油及收油的動作。 其動作猶如把玩風琴般。
鹹魚 巴士車長對乘客的俗稱。 原為巴士公司內部術語。
頂閘 巴士滿載。 巴士滿載時,間中會出現乘客貼著車門站立的情況,因而得名。
流水線 指上下客停站或班次頻繁的路線。 路線頻繁得如流水般。
兩味線 只於早上和下午繁忙時間行走的路線。 原為巴士公司內部術語。
曬命線 使用新款車輛行駛/經過人流多地區和客量不俗的路線。 粵語中“曬命”一詞有炫耀的意思。
食柴線 使用殘舊車輛行駛/班次疏落或客量稀少的路線。 粵語中“食柴”一詞有不佳、吊車尾的意思。

巴士設備類

術語釋義來源
布牌 捲動式路線顯示牌。 製作材料上,以往一般使用布料,後來已改為較耐用的塑膠制。
紙牌 紙質路線顯示牌。 九巴於九十年代初棄用布牌後曾廣泛使用,一般使用壽命較短。
膠牌 塑膠質路線顯示牌。 九巴於九十年代中開始廣泛使用,不同生產批次亦出現多種不同的字型。
電牌 電子路線顯示牌。 現時各巴士公司廣泛使用的路線顯示牌。
攪牌 巴士車長進行更改路線顯示時的攪動動作。 以往泛指車長更改布牌/膠牌路線顯示時的攪動動作,現時車長使用控制器更改電牌路線顯示的動作亦稱為攪牌。
乳豬(盤) 巴士站的路線資訊板。 因外型酷似用作盛放乳豬的盤子,故得名。
乳豬紙 巴士站和車廂內的路線資訊紙。 因擺放於“乳豬盤”中,猶如盤上用作吸油的紙張,故得名。
花牌 城巴(Cityflyer除外)巴士站牌。 因早期的城巴站牌均為圓形,置於巴士站柱上,酷似花牌,故得名。
波板糖 九巴巴士站牌。 因早期的九巴站牌均為圓形,置於巴士站柱上,酷似波板糖,故得名。

人物類

術語釋義來源
卡佬/Carlo 即巴士車長。 由“司機”俗稱“Car佬”再翻譯而成。
六叔 九巴月薪制車長。 其職員編號為6字頭的五位數字,因而得名。
巴敗 不良巴士迷。 “巴士迷敗類”的簡稱。
巴膠 行為怪異或思想幼稚的巴士迷。 “膠”字原為香港高登討論區自創的粗口諧音詞“硬膠”的簡稱,受其文化影響下,便產生出“硬膠巴士迷”一詞,“巴膠”則為其簡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