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穆斯林聯盟

巴基斯坦穆斯林聯盟

巴基斯坦的主要政黨,簡稱穆盟。前身為全印穆斯林聯盟。

歷史淵源

巴基斯坦的主要政黨,簡稱穆盟。前身為全印穆斯林聯盟

印巴分治後,全印穆盟的主要部分於1947年12月組成巴基斯坦穆斯林聯盟並成為執政黨。1955年巴基斯坦第二屆制憲議會選出後,穆盟大為削弱。只占全部80個議席中的32席。1956年4月穆盟嚴重分裂,大批盟員轉而加入新成立的共和黨。1956年9月該盟議會黨團領袖穆罕默德·阿里辭去總理職務。穆盟遂成為在野黨。1958年因軍事管制法而被中止活動,1962年7月恢復。M.阿尤布·汗主持穆盟工作。

1962年末,穆盟分裂為帕加羅派(大會派)和恰塔派(理事會派)。阿尤布·汗任帕加羅派主席。帕加羅派主要領導成員系中央政府各部部長。主要勢力在信德。1965年在國民議會選舉中獲得2/3以上的多數。阿尤布·汗下台後,勢力逐漸減弱。1969年3月法茲魯爾·卡德爾·喬德里接任穆盟主席。1970年大選中,該派在旁遮普獲得兩席。1971年11月參加議會反對黨聯盟──統一聯盟黨,反對巴基斯坦人民黨。1973年參加統一民主陣線。

恰塔派的成員多系著名政治活動家。主要代表旁遮普地方勢力。第一任主席是巴基斯坦前總督、總理卡沃傑·納齊姆丁。M.A.真納的妹妹法蒂瑪·真納支持恰塔派。在1970年大選中,該派在旁遮普獲得7席。1971年參加統一聯盟黨。

加堯姆派於1969年3月20日成立。該派又稱真納穆斯林聯盟、全巴穆斯林聯盟。1970年大選中,在議會獲得10席。支持A.M.葉海亞·汗對東巴基斯坦採取行動。支持布托政府,與巴基斯坦人民黨積極合作,曾組成西北邊省聯合政府。

1972年帕加羅派同恰塔派合併,稱帕加羅派穆盟。由皮爾·帕加羅領導。1978年5月該派與加堯姆派發表聲明決定合併。後由於內部矛盾激化,同年底兩派再度分裂。1979年10月自由選舉被取消後,政黨成為非法,但該盟領導人繼續在有限範圍內活動。1981年3月的劫持巴航客機事件,促使帕加羅派穆盟脫離民主運動,宣布支持巴軍政府。

配圖

巴基斯坦穆斯林聯盟巴基斯坦穆斯林聯盟

現在情況

巴基斯坦穆斯林聯盟(謝里夫派)

在1993年的議會選舉中,穆盟(謝里夫派)成為巴第二大黨、最大反對黨。1997年2月,該黨贏得了巴國民議會三分之二多數議席,組建政府,該黨主席穆罕默德·納瓦茲·謝里夫出任總理。1999年10月12日,時任陸軍參謀長的穆沙拉夫接管政權,謝里夫被捕並被判刑,其夫人庫爾蘇姆代理黨務。2000年11月,以舒賈特·海珊為首的部分穆盟領導人反對加入國家民主聯盟同人民黨合作,與庫爾蘇姆等領導人產生分歧。他們組成穆盟(哈基基派),但仍屬於穆盟(謝里夫派),謝里夫為主席。同年12月10日,謝里夫流亡沙特。2007年11月,謝里夫返回巴基斯坦後繼續任該黨領導人。

巴基斯坦穆斯林聯盟(領袖派)

簡稱穆盟(領袖派),成立於2001年3月25日,現任主席喬杜里·舒賈特·海珊。該黨從穆盟(謝里夫派)中分裂出來後,吸引後者諸多著名政治人物加盟,並在2001年地方政府縣、市長選舉中贏得三分之一的席位,成為巴政壇上一支重要政治力量。在2002年的國民議會選舉中,穆盟(領袖派)贏得了46%的議席,成為第一大黨,並於同年11月與一些小黨組成執政聯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