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什基爾族

前蘇聯穆斯林民族之一。自稱“巴什科爾特人”。人口222萬(1985),主要分布在南烏拉山西部的巴什基爾自治共和國及車里雅賓斯克、奧倫堡、庫爾乾、古比雪夫等地。屬歐羅巴與蒙古人種的混合類型。語言分南部和東部兩大方言,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少數居民兼通俄語和韃靼語。使用斯拉夫字母的文字。

.

簡介

.少數居民兼通俄語和韃靼語。使用斯拉夫字母的文字。巴什基爾人是以來自中亞的突厥諸部落為主形成的。9~10世紀時融合了居住在鄰近烏拉爾草原地區的遊牧部落保加爾人和馬扎爾人的成份。在烏拉爾地區,同原來定居在這裡的操芬蘭一烏戈爾語的部落、薩爾馬特一阿蘭語的部落發生混合。主要從事農業和畜牧業。在東部山區,林業是主要副業。近幾十年來,石油、機器製造、電力、化學和煤礦等工業發展也較迅速。據文獻記載,8~10世紀時,已有大批阿拉伯穆斯林商人到伏爾加河一卡瑪河流域經商。10世紀伊斯蘭教傳入,並得到廣泛傳播,一度成為保加爾王國的國教,王國鼓勵宗教教育和文化,支持學者的學術活動。多數巴什基爾人為遜尼派信徒,屬哈乃斐教法學派,他們信仰虔誠,嚴格遵從教法規定。當代,巴什基爾人仍堅持傳統宗教禮儀和習俗,穆斯林人口日趨增加。(伊力奇)

俄羅斯聯邦少數民族

自稱巴什科爾特人。主要分布在巴什基爾自治共和國,部分分布在車里雅賓斯克、奧倫堡、庫爾乾、彼爾姆、斯維爾德洛夫、古比雪夫和薩拉托夫等地。屬歐羅巴人種和蒙古人種的混合類型。使用巴什基爾語,分南部和東部兩大方言,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1929年前用阿拉伯字母文字,後改用拉丁字母,1939年又改用斯拉夫字母。信伊斯蘭教,多為遜尼派。他們是南烏拉爾山區古老居民的後裔。在民族形成過程中,吸收了烏拉爾森林地區從事狩獵和農業的芬蘭-烏戈爾部落、中亞草原地區從事遊牧的突厥和蒙古部落的成分。10世紀前後又與烏古斯-佩切涅格部落、伏爾加-卡馬地區的保加爾人以及後來的奇普恰克人等相結合。東部和東南部地區的居民主要從事畜牧業,飼養羊和馬;西部地區的居民從事農業,種植小麥、黑麥、馬鈴薯、甜菜等。手工業有織布、織毯、皮革加工等,狩獵和養野蜂也有一定經濟意義。

突厥民族

20世紀後期人口約107萬多。住在歐俄部分東部的窩瓦(Volga)河和烏拉山脈之間,及烏拉以外地區,主要居住地是巴什噶爾,但人數遠遜於俄羅斯人。13∼15世紀巴什噶爾人的地區臣屬蒙古金帳汗國,1552年轉入俄羅斯人之手。1586年俄羅斯人建立烏法(Ufa)城,驅逐巴什噶爾人,該地遂淪為殖民地,以後導致多次起義,但都被殘酷鎮壓。1919年,成立巴什噶爾自治共和國。原為遊牧民族,19世紀定居,生活以農業為主,至今仍然如此,遊牧是輔助經濟。他們過去按親族組成。在氏族及部落組織內部處理事務,尋求幫助,排解爭端。現在村社和集體農場是主要的社會結構。信仰伊斯蘭教或東正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