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嘴短翅鶯

巨嘴短翅鶯

巨嘴短翅鶯為鶲科短翅鶯屬的鳥類。分布於中國、印度、巴基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其模式產地在克什米爾。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基本信息


科學分類

巨嘴短翅鶯巨嘴短翅鶯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鶲科 Muscicapidae

屬: 短翅鶯屬 Bradypterus

種: 巨嘴短翅鶯 B. major

簡介

巨嘴短翅鶯 Long-billed Bush-Warbler 雀形目 > 鶯科 > 短翅鶯屬PASSERIFORMES > Sylviidae > Bradypterus major ,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l., 1994)。稀有留鳥于海拔2400~3600米,冬季下至海拔1200米。指名亞種見於新疆崑崙山西部及西藏西部。亞種innae為留鳥於崑崙山東部及新疆東部。習性:性隱秘,難以被趕出。棲於峽谷山邊繁茂的雜草叢及低灌叢。

亞種分布

1、巨嘴短翅鶯新疆亞種(學名:Bradypterus major innae)。在中國大陸,分布於新疆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新疆。

2、巨嘴短翅鶯指名亞種(學名:Bradypterus major major)。在中國大陸,分布於新疆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克什米爾。

物種特徵

巨嘴短翅鶯巨嘴短翅鶯

中等體型(13厘米)的單調橄欖褐色鶯。兩翼短寬,尾略短,白色的眉紋長而散。似斑胸短翅鶯但區別在嘴較長且上嘴較彎,白色眼先顯著,且胸不沾灰色。多點斑的幼鳥體多棕色,而巨嘴短翅鶯的幼鳥多橄欖色。亞種innae 較指名亞種色淡,喉部幾無點斑。

虹膜-褐色;嘴-偏黑;腳-粉褐。

叫聲:叫聲為平靜的tic聲或告警時的似喘息trrr聲。鳴聲為單調的金屬音pikha pikha pikha…約每秒三聲,有時連續不斷地鳴唱好幾分鐘。

飼養知識

巨嘴短翅鶯巨嘴短翅鶯

啃爪原因及預防
第一,主要原因。食料里缺少礦物質,微量元素,胺基酸,因為巨嘴短翅鶯是雜食鳥,在野外什麼都吃,而籠養後,食料比較單一,所以容易出現啃爪現象。
第二,管理原因。如:真菌感染,這也是大家都認可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籠內衛生不好造成。蚊蟲叮咬,這也 就是為什麼晚上要上罩兒的一個原因了。
預防
首先要先必免主要原因,也就是食料的單一,主要是在以“老三樣兒”的基礎上加一些含有營養元素的附料, 如牛肉粉,蝦粉,蠶蛹粉,等。但不能加的過多。
其次,要必免由於管理不當造成的真菌感染等。只要作到籠內一天一清,布墊一天一換,基本可以避免。

救治
巨嘴短翅鶯出現啃爪現象的救治,也分兩種,一種是,可以治。即由於管理原因引發的啃爪,初期時,通過用藥可以救治。晚期時,鳥可能以將腳指啃掉了,即便救治了,也是殘鳥一隻。一種是,由於,食料引起的,這種啃爪短時間內可能不好救治。所以要以預防為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