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術人才觀

工程技術人才觀

《工程技術人才觀》是從工程技術哲學視角研究工程技術人才,闡述工程技術人才觀。作者首先對工程的概念進行了界定,對工程的特徵進行了分析概括,站在工程技術哲學視角,從工程技術人才的本質觀、倫理觀、創新觀、教育觀四個主要維度對工程技術人才觀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在研究視角上創新。其次,作者對工程技術人才的概念進行了界定,並從工程技術倫理觀視角揭示了工程技術人才的道德行為準則和倫理責任。最後,本課題在充分吸收國外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的成功經驗基礎上,探索工程技術人才培養規律,形成我國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教育機制與模式。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世界經濟競爭主要是科學技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競爭、變革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特點。在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中,擁有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的多少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進步、經濟實力、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和依據。因此,培養大批量具有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是我國經濟、科技國際化和時代發展的需要.隨著世界範圍內高新科技的迅猛發展,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培養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如何培養大批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對我國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極為重要,既是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的一個基本內容,也是工程哲學關注的一個重要課題。

作者簡介

寧先聖,男,1969年生,哲學博士,瀋陽理工大學教育管理副研究員,大學生就業指導師,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師,遼寧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骨幹教師,現任瀋陽理工大學學生工作部部長,學生處處長,同時兼任遼寧省高校學生管理研究會常務理事,遼寧省高校畢業生就業管理研究會副理事長,《當代青年研究》雜誌編委。1992年畢業於瀋陽工業學院計算機系計算機及套用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1998年考人大連理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攻讀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士學位,2001年獲管理學碩士學位。2003年考入東北大學文法學院,師從陳凡教授攻讀科學技術哲學專業博士學位,2006年9月畢業,獲哲學博士學位。主攻方向為工程哲學、教育哲學。近年來。出版專著一部,主編、副主編、參編書5本。在《社會科學輯刊》等雜誌、論文集發表論文十餘篇。主持和參與完成省部級、市級和校級科研計畫項目、教學研究計畫項目近十項。獲得省、市各類先進工作者、先進個人、先進成果獎、崗位能手等榮譽十多項。

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緒論

1.1問題提出

1.2研究意義

1.3文獻綜述

1.4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第二章工程哲學的興起

2.1工程哲學的創立及基本內容

2.2212程的內涵與特徵

2.3212程哲學與技術哲學的關係

第三章工程技術人才的本質觀

3.1科學人才觀的含義

3.2212程技術人才的內涵及類型

3.3212程技術人才的素質特徵

第四章工程技術人才的倫理觀

4.1工程倫理的解讀

4.2212程技術人才的倫理準則與倫理責任

4.3工程技術人才倫理觀教育

第五章工程技術人才的創新觀

5.1工程技術創新的概念分析

5.2工程技術人才創新的基本特徵

5.3工程技術人才創新精神培育與創新能力培養

第六章我國工程技術人才培養途徑分析

6.1我國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狀況

6.2國外工程教育發展對我國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的啟示

6.3構建面向21世紀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機制

6.4我國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參考文獻

後記

文摘

第一章 緒論

世界經濟競爭主要是科學技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競爭、變革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特點。在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中,有無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進步、經濟實力、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和依據。因此,培養具有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是我國經濟、科技國際化和時代發展的需要。

1.1 問題提出

胡錦濤同志在全國人才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大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人才資源是生產要素中最活躍、最重要的因素,人類智慧和能力的發展,決定著物質資源開發的深度和廣度。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就是要努力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建設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人才隊伍,充分發揮各類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開創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新局面,大力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力,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重要保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