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版畫

工業版畫

工業版畫,起源於湖北武漢,有深入工業生活的特點。

發展

國外

從18世紀末葉至19世紀初,英國發生了有名的“工業革命”。以蒸汽機的發明和套用為標誌,使機器大生產代替原來的手工生產。此次革命帶來了社會結構、階級關係的變化,對整個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美術也不例外。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使文藝從宮廷走向社會,因而在美術上,出現了英國近現代繪畫的繁榮。
工業革命在歐洲各國先後進行,其影響在各國的繪畫作品中得以體現。在法國印象派畫家作品中大量描繪了都市的景色,有酒吧、橋樑、咖啡店、歌劇院等等工業革命後的產物;現實主義自從在19世紀中葉從法國產生以後,在歐洲各國蓬勃發展,恰逢工業革命的興起,工業和都市題材的作品大量出現,在東歐和北歐的許多小國也出現很多現實主義的畫家,瑞典畫家佐恩做《伊凡諾沃的夜間舞會》,匈牙利畫家米哈依做《罷工》等等。
但是在工業革命發生最早的英國卻出現另一番景象。與工業革命相關的工業、都市題材並沒有在畫家們的作品大量出現。
在英國,約瑟夫·萊特[Joseph Wright,1734—1797]是第一個將工業革命精神直接注入到藝術中的職業畫家,也是英國歷史上第一個以實驗為主要題材的畫家。1766年,他在藝術聯盟展出了他的第一幅以科學和哲學為題材的作品《一個哲學家做太陽系儀的講座》,1768年創作《氣泵實驗》。萊特把當時的社會生活和科學進步以古典主義的紀念性表現出來為高級藝術帶來一種新的題材。萊特也做過工業題材的繪畫,如《鍛鐵車間》,這可能是最早表現工業題材的西方繪畫。
在此之後,勞塞堡[PhilipJames de Loutherbourg,1740—1812]也是一位對工業革命題材感興趣的畫家,他創作的《卡爾布魯克代爾之夜》,表現了卡爾布魯克代爾這個工業區壯麗的夜景。
在這兩位之後,工業、都市題材沒有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很難看到畫家在描繪此類題材。僅是在透納的風景畫中偶爾可以見到一兩幅於此有關的作品,如1844年做的《雨·蒸汽和速度》。其他的畫家 作品中就幾乎看不到這類題材的作品。而同事的法國卻出現了現實主義風格,並且傳遍歐洲大陸;之後的,印象派繪畫畫家們也是不遺餘力的創作了大量的都市題材作品。
與工業題材相反,此時期英國的肖像畫繼續受到歡迎,古典的歷史畫地位也是逐步上升,風景畫更是進入了其發展的黃金時期。在之後的維多利亞時代颳起了復興古典的鏇風,甚至拉菲爾前派各更是主張藝術回到更早的文藝復興早期,工藝美術運動更是主張回到中世紀的手工藝傳統。

中國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正是中國工業建設火熱開展之時,這種現代工業文明所催生的原創衝動使大批專業版畫工作者深入工業建設的現場,用畫筆和刻刀見證並記錄著祖國興盛之路,使中國版畫形成了對傳統意義版畫創作及題材選擇的一次創新性突破。
改革開放以來,企業界興起了樹立現代企業形象,培育企業精神,創建企業文化,增強企業凝聚力,把提高職工文化素質列為創建現代企業的重要因素之一,這為工業版畫的發展提供了氛圍和空間,工業版畫群體不斷湧現。
工業版畫是中國現當代版畫創作的支流,它與新中國工業建設同步發展。工業版畫具有視覺表達效果,其藝術語言和視覺符號更被烙上了時代氣息,彰顯並記錄著新中國的進步和當代工業文明的發展。
隨著中國工業版畫被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和接受,這些熱愛並從事版畫創作的人們開始集結,創作隊伍發展,形成大慶、雞西、一冶、塘沽等著名版畫創作群體,在此基礎上,工業版畫界的創作交流與藝術活動也越來越多。中國工業版畫作為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與文藝結合的產物,承載了幾代人對國家建設、工業發展、經濟繁榮的夢想。
據了解,中國工業版畫研究院於1991年成立於武漢,旨在推動中國工業版畫的創作研究,普及推廣、培訓提高和展覽交流。

地位

在我國豐富多彩的珍貴美術文化遺產中,工業版畫是一個十分獨特的品種和類型,是伴隨著新中國成立而誕生的。新中國建立之初,舉國上下百廢待興,全國各地大批專業版畫工作者在建設熱潮中,深入建設前沿和工業生活,在激情燃燒的建設氛圍中,揮灑熱情,奉獻青春,感悟人生,創作了許多反映工業生活和建設風貌的版畫作品,並影響和造就了一大批工人業餘版畫作者,使以工業為題材的版畫創作得到廣泛普及,工業版畫創作蔚然成風,成為美術文化遺產中獨特而珍貴的內容。
作為新中國工業重鎮的湖北武漢,是工業版畫的發源地,誕生了享譽全國的“一冶版畫”等多個著名的版畫群體及一批工業版畫的領軍人物,“一冶”、“武鋼”等工業版畫重鎮具有較強的工人版畫創作力量和廣泛的民眾土壤。湖北美術館在湖北地區深厚的工業版畫基礎上,精心建立起了工業版畫藏品體系,並逐漸發展至全國性收藏,創作者涵蓋了涉及各地的二十餘個工業版畫創作群體和高校創作人員,其工業版畫藏品無論其數量、質量和範圍都已形成可觀規模,並成為湖北美術館六大藏品特色之一。
新中國現代工業的建設和發展,見證了中華民族的崛起與復興。創作者將自己投身工業建設的切身體驗和火熱激情,以大眾喜聞樂見的版畫形式呈現出來,生動展現了中國工業建設的艱辛歷程與累累碩果。中國工業版畫經歷半個多世紀的衍生與發展,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藝術面貌,並誕生了一大批覆蓋全國的創作群體。這在世界工業發展史和文化發展史上都是十分獨特的文化現象。新中國工業版畫以其鮮明的風格,成為中國版畫創作中不可或缺的藝術流派。
湖北美術館館長、雕塑家傅中望說,數十年來,工業版畫在眾多版畫家和工人業餘作者的不懈創作與堅持中一路走來:以工礦企業和工業地區為群體的版畫創作活動帶動了一線工作者的創作熱情,所產生的優秀作品真實、生動地反映了中國工業建設的方方面面;追求版種、形式與風格上的推陳出新以及對話當代的創作理念,使得工業版畫在緊扣現實題材的同時,不斷走進全國乃至國際美術大展的視野,這其中的許多作品在各大展覽中頻頻獲獎並被國內外美術館、博物館永久收藏。
為了展現這些珍貴美術文化遺產的生動風貌,湖北美術館文化部主辦“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之際,推出了“湖北美術館工業版畫藏品展”,展出湖北美術館收藏的一百多幅工業版畫作品。這些藏品清晰地呈現了從建國初以來我國工業版畫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其中既有全國美展版畫金獎作品《世紀三峽》,也有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著名版畫家武石的扛鼎之作《最後一根鋼樑》和著名版畫家宋恩厚的早期代表作品《又是一爐優質鋼》等。
此次工業版畫展陳列的一百多幅作品是從湖北美術館館藏的六百餘幅版畫作品中選出的精品,最主要是“湖北一冶”版畫和北大荒版畫,許多都是版畫愛好者熟悉的佳作,是一部生動記錄中國現代工業發展史的絢爛畫卷。湖北美術館副館長冀少峰說,湖北美術館是全國範圍內唯一一家將工業版畫作為自己特色收藏的美術館,這種立足湖北的本土文化訴求,不僅彰顯出湖北美術館對本土文化的自信,更體現了一種文化的自覺、一種歷史的責任意識。
版畫家宋恩厚認為,湖北美術館對工業版畫的收藏是對珍貴美術文化遺產的搶救性收藏。宋恩厚說,工業版畫的全盛時期,全國各地許多大型工業企業都十分重視工業版畫的創作,同上世紀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相比,如今的工業版畫創作和收藏已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工業版畫逐漸被邊緣化,想收藏幾十年前的工業版畫難度已非常大。
在湖北美術館的這批工業版畫藏品中,最主要的是“湖北一冶”版畫與北大荒版畫。興起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的“一冶”版畫,最初是由職工業餘版畫愛好者記錄工人工作、生活的作品,“一冶”是第一個開展中國工人版畫創作的機構,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形成創作高潮,以師徒承襲的方式延續至今,並由最初的省內交流擴展至與全國性工業群體交流。湖北地區工業版畫主要創作群體包括中國第一冶金建設公司、武漢鋼鐵集團公司、十堰東風汽車公司、江漢油田、中國石化集團荊門石化總廠等。
發源於松江平原的北大荒版畫,以當年部隊美術工作者及下放北大荒勞動的專業版畫工作者為骨幹,成為新中國工業版畫起點最高的一個團體。從上世紀五十年代末至今,隨著社會發展和環境變化,北大荒版畫在題材和風格上發生了重大改變,生動體現了祖國建設的繁榮進步。
湖北美術館的工業版畫收藏,在傅中望和典藏部同仁的辛勤努力下,搶救性地收藏到上世紀五十年代的重要工業版畫作品。傅中望還將他個人收藏的13幅版畫作品捐贈給湖北美術館,使一批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工業版畫作品得以在此次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的湖北美術館工業版展藏品展中與觀眾見面。這些瀰漫著濃郁時代氣息、彰顯鮮明時代特色的工業版畫,成為新中國工業化道路的一個生動縮影,人們在版畫圖像中喚醒了歷史記憶。
傅中望是雕塑家,他說,版畫和雕塑有許多共同“語言”,自己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收藏工業版畫,而工業版畫是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湖北文化品牌,他的捐贈是藝術家應盡之責。圍繞工業版畫的特色收藏,湖北美術館將繼續做好這些珍貴美術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將上世紀工業版畫放在中國現代變革和當代發展的背景中進行系統深入的研究,使工業版畫展現其特殊的價值和意義。

畫展

湖北美術館

由湖北美術館、中國工業版畫研究院主辦的《工業敘事——首屆中國工業版畫三年展》於2012年6月9日上午在湖北美術館開幕,6月9日至7月8日期間在湖北美術館展出。此次展覽由中國工業版畫研究院院長宋恩厚、湖北美術館館長傅中望擔任策展人,湖北美術館副館長冀少峰擔任學術主持,將展出來自全國20個創作群體、140餘位作者的200件優秀作品。其中,共有38件作品分獲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
此次展覽的200件作品均是從全國創作群體中篩選出的佳作,既有木刻、鋼版等傳統形式,也有絲網、纖維、塑膠等新材料的套用。創作者通過對鋼鐵結構和工業力量的呈現,以獨特的敘事手法“講述”工業故事,如湖北王曉愚的木刻《世紀三峽》是迄今唯一在全國美展中斬獲金獎的作品;李永生反映珠海填海的木刻《驚雷》、王金庫的《礦工》、陳彥龍的《運行中的玉米》等作品均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展覽城市:湖北 - 武昌
策 展 人:宋恩厚、傅中望
學術主持:冀少峰
展覽時間:2012-06-09~2012-07-08
開幕酒會:2012-06-09 10:30
展覽地點:湖北美術館
主辦單位:湖北美術館、中國工業版畫研究院

2013遼寧版畫藝術展

2013年3月,大連工業版畫研究院落戶大連中山美術館。美術館方面除了開闢獨立的版畫研究基地和配備先進印刷設備的創作工坊,還承諾,此後每年10月,都將全力配合舉辦年展,力求把大連打造成一個展示全國各地工業版畫創作成果的有影響力的平台。

黑龍江省美術館

2014年3月7日,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省文聯主辦,黑龍江省美術館承辦的“新中國六十五年——黑龍江工業版畫展”將於9月至10月在黑龍江、北京、上海等地展出。
據黑龍江省美術館館長張玉傑介紹,此次展覽將展出100幅表現黑龍江省老工業基地創業歷程、典型特徵、光輝成就和反映黑龍江優秀精神的版畫作品。
中國工業版畫研究院的一大成就是在中國美協、中國版協的支持與關注下,參與籌備了七屆“中國工業版畫展”。王守建在《中國工業版畫展的歷史作用與新思考》一文中論及,工業版畫展的意義在於發展壯大了版畫創作隊伍,提高了版畫作者的創作水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