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黔鴨腳木

川黔鴨腳木

川黔鴨腳木,五加科灌木,皮可入藥,有祛風除濕、行氣止痛的功效。

川黔鴨腳木川黔鴨腳木
拼音名:Chuān Qián Yā Jiǎo Mù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短序鵝掌柴的莖皮和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chefflera bodinieri(Levl.)Rehd,[Heptapleurum bodinieri Levl.]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剝取皮,曬乾。

原形態

灌木,高1-3m。掌狀複葉,互生;葉柄長8-16cm,無毛;小葉片6-11,紙質或薄革質,長圓狀橢圓形、倒卵狀長圓形、長圓狀披針形、卵狀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7-17cm,寬1.5-5cm,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鈍至近圓形,兩面無毛或下面被疏柔毛,邊緣疏生細鋸齒或波狀鈍齒或全緣,小葉柄長0.6-5cm。圓錐花序頂生,主軸和分枝密被灰白色星狀絨毛,後漸脫落;傘形花序總狀排列;苞片早落;總花梗和花梗均被灰白色星狀絨毛;小苞片宿存;萼邊緣有5小齒;花瓣白色,略帶紫色脈紋;雄蕊5;子房5室,花柱合生;盤稍隆起。果實近球形,紫紅色。花期11-12月,果期翌年1-2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800-1500m的山谷灌叢、林緣或疏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西南及湖北廣西等地。

其他

味微苦;剝取莖和根皮;曬乾
祛風除濕;行氣止痛。主風濕痹痛,腎虛腰痛,胃痛,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泡酒。
摘錄:《中華本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