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皮影

皮影藝術歷史悠久,遠溯兩漢。1988年,川北皮影應邀到世界音樂之都--維也納訪問演出,美國、日本、聯邦德國、義大利等10多個國家在奧人士競相觀看。川北皮影從此名揚世界。

簡介

皮影藝術歷史悠久,遠溯兩漢。宋代,關於皮影演出,典籍中多有記載。川北皮影活躍於南充西充、南部、閬中、儀隴等縣農村,以其生動的造型,精巧的雕工,細膩的表演,優美的唱腔,風趣的劇情和樂曲倍受山鄉人民的青睞。閬中寶台鄉王文坤融土皮影和廣皮影之長所創作的皮影,在川北頗受影響。 新中國成立前,川北皮影的演出,大都具有祭神、愉人、消災、賀喜的性質。在庵觀寺廟演出“求神還願戲”;在春節、清明、端陽、中秋等傳統節日演戲慶祝;紅白喜事演“喜戲”、“壽戲”;為祈人畜興旺,五穀豐登,還請戲班演“秧苗戲”、“雨戲”、“豐收戲”等。新中國成立後,川北皮影猶如“枯木逢甘霖”,得到了發展和提高,活動在嘉陵江流域的業餘皮影劇團有20多個。1988年,川北皮影應邀到世界音樂之都--維也納訪問演出,美國日本聯邦德國義大利等10多個國家在奧人士競相觀看。川北皮影從此名揚世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