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格薩爾王廟

嶺·格薩爾王廟

嶺·格薩爾王廟就建在吉蘇雅給康多的那塊酷似青蛙的巨石旁。據有關資料記載,該廟建於清道光年間,是當時的林蔥土司為紀念自己的先賢,特地在嶺·格薩爾降生的地方修建的,同時還委派當地著名的噶瑪噶舉派寺廟--岔岔寺的喇嘛管理,所以,格薩爾王廟便成為岔岔寺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們之間相距大約為一公里左右。

簡介

嶺·格薩爾王廟

據說當時的格薩爾王廟內除塑有嶺·格薩爾跨馬征戰的威武銅像,嶺·格薩爾的愛妃珠牡和大將丹瑪、辛巴等的泥塑像外,還有被林蔥土司世代所珍藏的嶺·格薩爾的象牙朱紅印章,征戰時期使用的鎧甲、兵器,總管工絨查察根的家譜,大將年查阿登使用的寶劍,以及嶺·格薩爾岳父使用過的輪珠等文物。

壁畫

廟內牆壁四周繪製了許多精美的壁畫,"神廟四壁的壁畫內容主要是:孟布東族〔又寫為穆布董族〕的歷史及嶺六部上、中、下三十員大將、八十名英雄、十三位保護神、格薩爾的十八個妃子、嶺蔥土司家的歷史等。壁畫對以上這些豐富內容作了詳盡、真實、細微的描繪。這些內容在孟布東族家譜及林蔥家譜中有記載。比如,對八十名英雄的身材大小、臉形、鬍鬚、膚色、年齡大小,是文是武還是文武兼備,手中 持舊矛、斧 頭、輪子、串珠、木碗、卦線卦書、歷算書、神通毛萬物照明鏡……頭上帶的頭盔、尖帽、烏黑帽、神通帽、耳霍爾帽、狐皮帽以及各種顏色的頂結帽等,身上穿的鎧甲環轉圈、五繞八轉、各種顏色的氅(氅即披風)、袈裟、羔丿t裝、藏裝等,腳上穿的蒙古九層、八層、六層靴,之藏靴,姜靴,門靴等,都--描繪出來,作了認真交待。八個妃子手中所持的彩箭、長壽瓶、金質淨水瓶、銀質淨等器具,以至腳上穿的三層、五層、六層虹靴都有細微的;又如在壁畫中霍爾辛巴王的形象是:頭戴霍爾大盤帽,身色大氅和紫色氈,腳蹬九層底霍爾靴,手執金剛列巴斧,鬍鬚編了三條小辮子,上端還繫著紅絲線等。在姜嶺大占辛巴捉拿了姜國太子玉拉,有關這方面的情節在《霍姜如予》中有描寫。

姜國失敗,太子玉拉被俘,以後玉拉成了嶺國臣。玉拉的形象在壁畫中是這樣畫的:身穿鎧甲、戴頭盔色紫紅、眼睛通紅、手執姜巴玉拉劍的皮質盾牌。"〔甘孜自治州文化館,《記鄧柯·吉蘇雅的"格薩爾神廟"》載《〈爾史詩〉資料小集》第一輯,第58~59頁〕令人遺憾的是薩爾王廟在"十年浩劫"中遭到了破壞,珍貴文物散失。1984年,格薩爾王廟的恢復才又被列上議事日程。直到19ε經過十餘年的努力,由政府資助,社會各界的捐贈,當地的無私奉獻,由岔岔寺活佛、德格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巴持,基本完成了格薩爾王廟(現取名格薩爾紀念堂)的恢復二格薩爾王廟基本按原貌在舊址上恢復重建。恢復一新的格王廟建築面積為233。52平方米,建築物呈凸字形,其突止為二層,其餘部分為一層。

塑像

主殿堂內正中新塑有嶺·格薩爾騎馬征戰像,嶺·格薩爾塑像後為嶺國十三畏爾瑪保護神,即史詩中所載的大鵬、青龍、巨型獅、紅虎狼、野驢、青野、灰鷹、花鷂、白胸羆、自肩熊、金蛇、野牛、長角鹿。正中左右方塑有嶺國十二大佛,即釋迦牟尼、大聖阿尼格宗、魯加朱郎仁青、普俄東兄嘎波、孫姆恰切嘎姆、傑尊米拉日巴、烏金仁波且、.白梵天王、白梵天母、魯俄陸珠俄窮、扎拉查打瑪波、唐東傑布。在嶺'·格薩爾塑像兩旁分別塑造了嶺國四十位文武官員,他們是三虎將、七君子、四叔伯、十三青年、福命二兄弟、持幢四兄弟、俊美三兄弟和調解糾紛二證人等。具體名稱如下:冬布比賈察霞尕爾、切班絨查察根、巴亞米孫刀阿當、協本努窮友刀、冬色益民布達雅、旺布阿列巴孫、亞青生勒傑布、阿格沖比俄魯、拉色扎拉澤加、呷夏洛登比降村、呷仁尼瑪降村、那布郎卡色夏、浪日塔巴降村、冬真魯歐阿巴、覺昂巴沙達阿、龔珠友拉通久、刀絨年查阿登、翁覺翁波打批、地覺協巴麥日折、博珠麥窮卡德、晁同傑布、絨查格批馬乃、牛呷唐曲史北郎、東曲魯布益達批、巴查修典瑪史查、絨查拉戈崩魯、麥史仁青達魯、協秋塔巴降村、麥且加蓋魯珠、刀絨阿努色批、木楷協呷龔台、加本色吉阿崗、向阿達且益魯姆(女)、莫瑪古協提波、拉傑根呷尼瑪、且久共阿措加、東史刀拉真呷、松且耶米拉達、絨蘭阿努巴孫、且西布益古茹。在嶺·格薩爾塑像正前方還塑有嶺國八位女士,即呷夏洛森姜珠牡、瑪域共薩拉姆、杜莫麥薩木西、東尼呷薩曲珍、協本布姆友珍、卡旦絨薩格措、晁同布姆措莫措、俄洛布姆烈窮。前述四十位文武官員和八位女士的塑像的姿態和所持器物,均按史詩中的描繪設計,塑像基本脫離了宗教色彩,並按一般人體高度塑造,再現了藏區的民風民俗,給人以更真實的感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