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紅銅鳥獸紋壺

嵌紅銅鳥獸紋壺

嵌紅銅鳥獸紋壺,戰國時期盛酒、盛水器。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基本信息

文物規格

戰國嵌紅銅鳥獸紋壺,通高39.2cm,寬27.7cm,口徑12.9cm,足徑16cm,重8.2kg。

外形特徵

嵌紅銅鳥獸紋壺嵌紅銅鳥獸紋壺

圓體,侈口,圈足,雙獸首耳銜環。頸飾變體蕉葉紋、雲,肩飾雲紋,腹部正中以雲紋一周將壺腹隔為二區,各飾鳥獸紋一周,腹下部飾交頸夔紋,圈足飾雲紋。頸、肩、腹、足之雲紋內以紅銅鑲嵌

名詞解釋

鑲嵌

我國古代金工傳統工藝之一。鑄造銅器時,在需鑲嵌部位表面鑄成線槽,將松石、紅銅片或金銀絲、片嵌入凹槽,再打磨平滑。鑲嵌工藝始於二里頭文化時期,在春秋時期較盛行。

嵌紅銅

一種金屬鑲嵌工藝。目前所知,早在商代就出現了於銅器上鑲嵌紅銅的技術,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嵌紅銅的直內戈。西周時期,這種技術幾乎被人們遺忘,春秋時,嵌紅銅技法又重新恢復和流行起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