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大碗

崩大碗

崩大碗,別名:積雪草、馬蹄草、雷公根、蚶殼草、燈盞草、老耳、銅錢草,拉丁文名:Centella asiatica (L.) Urban 屬傘形科、積雪草屬植物,乾品常捲縮成團狀。多年生草本,莖匍匐,細長,節上生根。葉片膜質至草質,圓形、腎形或馬蹄形,表面淺黃色或灰黃色。全草入藥,清熱利濕、消腫解毒,治痧氙腹痛、暑瀉、痢疾、濕熱黃疸、砂淋、血淋,吐、血、咳血、目赤、喉腫、風疹、疥癬、疔癰腫毒、跌打損傷等。積雪草為多年生匍匐草本。莖柔弱,匍地生長,逐節生根,無毛或微被毛。葉腎形或近圓形,直徑1~3厘米或過之,基部深心形,邊緣具寬鈍齒,兩面無毛,或疏生短柔毛,具掌狀脈;葉柄長5~15厘米,基部略成鞘狀;無托葉。花夏秋開放,3~6朵排成傘形花序,此花序單個或2~3個腋生,總花梗長2~8毫米;花萼筒杯狀,萼裂片5片;花瓣5,紫紅色;雄蕊5;子房下位,2心皮,2室,頂端有短圓錐狀花柱基。雙懸果扁圓形,長2~2.5毫米,具縱棱與網紋。

形態特徵

崩大碗 崩大碗

多年生草本,莖匍匐,細長,節上生根。葉片膜質至草質,圓形、腎形或馬蹄形,長1-2.8厘米,寬1.5-5厘米,邊緣有鈍鋸齒,基部闊心形,兩面無毛或在背面脈上疏生柔毛; 掌狀脈5-7,兩面隆起,脈上部分叉;葉柄長1.5-27厘米,無毛或上部有柔毛,基部葉鞘透明,膜質。

傘形花序梗2-4個,聚生於葉腋,長0.2-1.5厘米,有或無毛;苞片通常2,很少3,卵形,膜質,長3-4毫米,寬2.1-3毫米;每一傘形花序有花3-4,聚集呈頭狀,花無柄或有1毫米長的短柄;花瓣卵形,紫紅色或乳白色,膜質,長1.2-1.5毫米,寬1.1-1.2毫米;花柱長約0.6毫米;花絲短於花瓣,與花柱等長。

果實兩側扁壓,圓球形,基部心形至平截形,長2.1-3毫米,寬2.2-3.6毫米,每側有縱棱數條,棱間有明顯的小橫脈,網狀,表面有毛或平滑。花果期4-10月。

性狀:莖細長彎曲,黃棕色,有細縱皺紋,節上常著生須狀根。葉片多皺縮、破碎,完整者呈近圓形或腎形,直徑1~4cm,灰綠色,邊緣有粗鈍齒;葉柄長3~6cm,扭曲。傘形花序腋生,短小。雙懸果扁圓形,有明顯隆起的縱棱及細網紋,果梗甚短。氣微,味淡。

積雪草為多年生匍匐草本。莖柔弱,匍地生長,逐節生根,無毛或微被毛。葉腎形或近圓形,直徑1~3厘米或過之,基部深心形,邊緣具寬鈍齒,兩面無毛,或疏生短柔毛,具掌狀脈;葉柄長5~15厘米,基部略成鞘狀;無托葉。花夏秋開放,3~6朵排成傘形花序,此花序單個或2~3個腋生,總花梗長2~8毫米;花萼筒杯狀,萼裂片5片;花瓣5,紫紅色;雄蕊5;子房下位,2心皮,2室,頂端有短圓錐狀花柱基。雙懸果扁圓形,長2~2.5毫米,具縱棱與網紋。

生長環境

崩大碗 崩大碗

喜生於陰濕的草地或水溝邊;海拔200-1900米。

分布範圍

崩大碗 崩大碗

分布於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省區。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大洋洲群島、日本、澳大利亞及中非、南非(阿扎尼亞)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全草入藥,清熱利濕、消腫解毒,治痧氙腹痛、暑瀉、痢疾、濕熱黃疸、砂淋、血淋,吐血、咳血、目赤、喉腫、風疹、疥癬、疔癰腫毒、跌打損傷等。

藥用名稱:崩大碗; 英文名: HERBA CENTELLAE

崩大碗 崩大碗

別名:崩大碗、馬蹄草、雷公根、蚶殼草、燈盞草、破銅錢、銅錢草、落得打,在廣東清遠叫老幫根,廣東開平五邑地區方言為老根梗,廣東梅州叫錢鑿口,廣東東莞叫老耳。

來源:本品為傘形科植物積雪草 Centella asiatica (L.) Urb. 的乾燥全草。夏、秋二季採收,除去泥沙.

製法:除去雜質,洗淨,切段,曬乾,也可直接加水煲開服用。

性味歸經:苦、辛,寒。歸肝、脾、腎經。

用法用量:15~30g ;鮮品加倍。

功效:清熱利濕,解毒消腫。

主治:用於濕熱黃疸,中暑腹瀉,砂淋血淋,癰腫瘡毒,跌打損傷。

貯藏方法

置乾燥處。

【摘錄】《中國藥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