崧庵集

崧庵集是中國宋朝的一部書籍,作者是李處權。

概述

崧庵集
六卷(永樂大典本

歷史

宋李處權撰。處權《宋史》無傳。其集諸家亦不著錄。惟方回《瀛奎律髓》中錄所作《送二十兄還鎮江》詩一首。而注其後云:“處權字巽伯,洛陽人。邯鄲公淑之後。有《崧庵集》。宣和間與陳叔易、朱希真以詩名。南渡後嘗領三衢”云云。其履貫略可考證,而不言其距李淑為幾世。今其集傳本已絕。獨《永樂大典》中有之。且尋檢各韻,處權自序及其從弟處全原序、邵驥原跋,一一具在。所紀生平蹤跡,差為詳備,惟世系仍未明晰。今案《建康志》有《李處全小傳》,稱:“處全,淑之曾孫,本豐縣人,後遷溧陽。官至朝請大夫。”而王明清《揮麈餘話》亦稱:“大理少卿李傳正為淑之孫,即處全之父。”據此,則處權實淑曾孫,而家於溧陽。《瀛奎律髓》所稱洛陽,當由刻本傳訛,以溧為洛耳。淑家富典籍,其《邯鄲圖書志》,晁公武每引以為據。又精研聲律,所作《詩苑類格》,今尚散見諸書中。處權承其世學,標新領異,別出以清雋之思,於詩道頗為深造。處全序稱其“齒益高,心益苦,句法益老,與少作不類”。是其覃思吟詠,老而彌工。雖原帙散佚,東京與南渡以後所作,互相糅雜,不復能以年歲辨析。而總其大概,五言清脫瀏亮,略似張耒。七言爽健伉浪,可擬陳與義。在當時實一作手。久經湮沒,幸而復存,亦論宋詩者所宜甄錄也。謹采掇排比,以體區別,釐為六卷。仍以原序跋分系前後,俾將來有以考見焉。
----出《四庫總目提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