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漢綺

崔漢綺,朝鮮李朝的唯物主義哲學家,朝鮮漢城人。出身兩班即士族地主階級,曾任通政僉知。他對天文、地理、物理、數學、生物等自然科學進行深入研究。崔漢綺的哲學思想連線古代哲學和近代哲學,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對後世朝鮮近代哲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朝鮮李朝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字芝老、芝密,號惠罔、東罔、明南樓。朝鮮漢城人。出身兩班即士族地主階級,曾任通政僉知。崔漢綺是代表城市平民利益的進步的科學家和哲學家。他對天文、地理、物理、數學、生物等自然科學進行深入研究,寫了大量著作。他的著作收錄在《明南樓全集》中,主要哲學著作有《氣測體義》《人政》

崔漢綺繼承徐敬德任聖周等 “氣一元論” 傳統,對儒學、道學、佛學等進行了批判,在近代自然科學的基礎上,建立了“氣一元論”哲學體系。他以“”為世界的起源,認為“充塞天地,漬洽物體,而聚而散者,不聚不散者,莫非氣也”,“天地人物之生”,“皆由氣之造化”;“後世之閱歷經驗,漸漸明乎氣”;天地萬物雖有“形質之差異”,但“何物非氣之所資生,何物非氣之所由成也”;天地萬物都統一於“氣”,其“氣是一也”。

崔漢綺闡述了理氣不可分割的關係,指出“有氣必有理”,“無氣必無理”,“理在氣中”,“理是氣之條理”,即規律性;認為不僅有自然、天地流行之理,而且還有人心推測之理,並且認為規律有客觀性;指出“決非萬物之理,素具於心也”,“自然者,屬於天,非人力之所能減”。在他看來,作為物質世界起源的“天地之氣”“大而長存”,作為具體事物的“形態之氣”可以“從而暫滅”,還原於“天地之氣”,具有氣不滅的思想。

崔漢綺認為世界萬物是不斷運動變化的,而運動變化是有規律的,指出“天地之氣,運行不息”,“然天地人物之氣,循序運動”。他根據地球自轉的原理,指出“動中自有靜,靜中自有動”,“在動時而不失靜,在靜時而察其攸動,使動靜不相隔絕”,說明運動和靜止的不可分割性。但他只看到動靜“不相隔絕”,卻沒有看到運動的絕對性。

認識論上,崔漢綺從氣一元論出發,對認識的主體與客體、認識過程、知與行等問題,作了系統的論述,把唯物主義認識論推進了一步。他認為人身上的感官和心提供認識的可能,然而無客觀事物仍不能認識事物。當客觀事物與感覺器官相接觸,作為認識器官生理基礎的“神氣”“發用”時才產生認識。在他看來,認識過程是從簡單的感覺開始,經過知覺表象、推理和判斷達到理性認識。人的認識離不開感性認識,但無“記憶”、“經驗”,“平生屢聞數見之事物”,也將與“初見之事物”一樣。崔漢綺認為“知行先後,自有進就之序”,在認識開始“由行而有知”,人們獲得知識後“由知而有行”,主張“行先知後”,反對“知先行後”說和“知行合一”說。崔漢綺雖然對唯物主義認識論有一定貢獻,但仍未擺脫樸素性和直觀性。

崔漢綺的哲學思想連線古代哲學和近代哲學,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對後世朝鮮近代哲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