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文

崔建文

崔建文,1929年生於山東泰安市夏張村,是“抗戰英雄”崔子明的長子。1945年參加革命。先後任任泰安市委副書記、副市長,泰安市委副書記、市長,泰安市政協主席。1993年12月離休。

原泰安市委副書記、市長

簡歷

崔建文, 1929年生,泰安縣夏張村(現屬泰安市岱嶽區夏張鎮)人。

崔建文崔建文
1938年7月,跟隨部隊在駐地宣傳抗日救國、組織兒童團、站崗放哨、傳送雞毛信等工作。1945年2月參加革命,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8月任魯中南七(泰西)地委青委秘書。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1950年任泰安團地委組織幹事,1952年6月任團歷城縣縣委書記,1953年秋調歷城縣城關區區委副書記。1957年1月任歷城縣仲宮區區委書記。後任歷城縣委辦公室副主任、濟南市農委秘書科副科長、泰安地委農村工作部秘書科科長、泰安地委農林政治部副主任等職。1970年至1980年冬,任泰安地區農林局局長、農委主任,1980年12月任中共泰安地委常委、泰安地區副專員,1985年5月任泰安市委常委、泰安市委副書記、副市長,1987年任泰安市委副書記、市長。1988年1月,任泰安市政協主席。1993年12月離休。人生經歷

崔建文出生在一個革命家庭,他是“抗戰英雄”崔子明的長子。1937年“7·7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泰城,到處燒殺搶掠,掃蕩夏張時,崔家的房屋被燒光。從此全家老小過上了游擊生活。在戰鬥中,其二叔崔平盛英勇犧牲,三叔崔平順頭負重傷,給崔建文幼小的心靈深深地埋下了民族的仇恨。受父親影響的崔建文很小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組織兒童團站崗放哨,盤查行人,傳送情報,宣傳抗日,在空杏寺、下莊、賀莊、汶陽、黃泥村一帶開展活動,夏天睡在高粱地,冬天睡在地洞。少年時期的活動為他逐步走上領導崗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48年8月參加中央第一期團校學習,這在他的一生中受教育最深也是最幸福的時期。在那艱苦的歲月過上軍事生活,身著黃軍衣,赤腳穿棉鞋,在團校學習期間,聽取朱總司令、周恩來、葉劍英、鄧穎超、瘳承志、劉瀾濤等中央領導人及于光遠、薛暮橋、柯柏年、楊述、師哲專家的講話。開學時朱總司令作了動員報告,紀念“一二·九”晚會,周恩來和鄧穎超專程來校聯歡,他簡要講話後,很高興地帶領學員合唱《解放軍進行曲》,大家深受教育。為接管天津、北平,冒著風雪聽彭真的動員報告,要求大家發揚革命優良作風。1949年1月中旬,隨軍入城進入天津,他接管東北流亡天津的大學師生,睡在地板上,吃著東北的高粱米飯,完成任務後回北平結業。7月4日下午,在中南海懷仁堂,朱總司令作了總結報告,時至7點鐘,這是他一生中難忘的時刻。“毛主席來了!”大家的情緒立即高漲起來,齊聲高呼“毛主席萬歲!”主席笑著也向學員揮手致意。當時大家激動的心情難以形容。校長馮文彬要大家靜坐,向主席獻詞,毛主席高興地給學員講革命形勢、黨的性質,論人民民主專政、對大家的希望……講完話,主席要和大家照相。偉大領袖毛主席和坐在前排的崔建文等學員握手,激動得崔建文握著主席暖溫的大手連聲說:“毛主席好!”照完相,在歡呼聲中毛主席離開了懷仁堂。
1953年秋,崔建文調任山東省委基點區歷城城關區委書記。區委住在冷水溝村。工作中,密切聯繫民眾,關心民眾疾苦,出發無論到哪個村都徒步行進,吃住在農民家中。面對統購統銷、發展互助合作的艱巨任務,在冷水溝等村廣泛深入地發動民眾。冷水溝村售糧50多公斤,受到上級的表揚,並在泰安地委召開的會議上介紹經驗。省委很重視基點區的工作,除派出工作組外,省委書記舒同、譚啟龍、任質斌、穆林及中央的張愛萍等領導人都到城關區檢查指導工作,著名作家劉知俠到城關區體驗生活,蘇聯女農業專家到田間觀察農作物的長勢,鼓勵了城關區更加紮實的工作,擴大水利,發展經濟,在冷水溝村西建立了小型發電站。城關區的工作被縣政府評為先進區,並頒發了獎狀。
1958年秋,崔建文調濟南市農委,後隨區劃變動分到泰安地委農村工作部,後任地委農林政治部副主任、地區農林局長。陪同地委領導和各縣委書記參加1970年全國北方農業會議及1975年、1976年兩次全國農業學大寨會議,在人民大會堂和昔陽聽取了周總理、鄧小平、葉劍英、李先念、華國鋒關於穩定局勢,發展農村經濟的講話。1985年撤區建市後,在市委領導下,崔建文與有關部門對泰山、泰城的發展做出規劃,進行建設。經過實地考察、專家論證,借鑑先進經驗,於1987年9月下旬舉辦了第一屆泰山國際登山節。是年底,泰山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他帶領農口各局的同志進行全區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由點到面,實行“山水田林路”統一規劃,綜合治理,改革農業種植,選換高產優良品種,推廣經濟作物,發展林果業和鄉鎮企業,經過幾年的努力,使泰安市的農業生產有了較快的發展。

新疆冠農果茸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崔建文, 男,45歲,大學本科,註冊會計師,中共黨員,現任新疆冠農果茸股份有限公司總裁。他緊緊圍繞公司董事會制定的各項工作任務目標,以新疆優勢資源為依託,大力發展以農產品深加工和礦業開發為主、以鉀鹽和水電投資為兩翼的新型產業格局,努力最佳化公司的資產結構,提高公司的資產質量和盈利能力。在大股東的支持下,繼續增持了國投羅鉀公司的股權,將公司的梨鹿資產和部分藥業資產與大股東的綠原糖業資產成功實施了置換,極大改變了公司資產結構,提高了公司的盈利能力。2008年公司成功實施了定向增發工作,定向發行740萬股,募集資金4.29億元,極大改善了公司的經營和財務狀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