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拳

峨眉拳

峨眉拳,武術拳種。始為道姑所創,為出家女子的一種防身拳術,原稱“蛾眉拳”後諧音“峨眉”。該拳技擊性強,不先發手擊人,以後發制人為根本法。

峨眉拳峨眉拳
武術拳種。始為道姑所創,為出家女子的一種防身拳術,原稱“蛾眉拳”後諧音“峨眉”。該拳技擊性強,不先發手擊人,以後發制人為根本法。主要步型有虛步、長山步(錯步),主要步法有蛇型步(之宇步)、箭步(換跳步)、兔子步、梭步、兩並步等。身法的要求有吞、吐、浮、沉、騰閃、鑽等變化。發勁時要以身帶臂。擊法突出關、點、盤、提四法。特點是動作小、變化大,借力使力,以巧打人。攻防時多以一臂液壓來拳之後,順勢前鑽借力反擊。進攻時講究探、隨、逼、騙、頂、閃。讓、打八字法則。

神形說

意者內也,不可見之神也。形者外也,可見之身形也。欲得力整,先須形整;欲得形整,先須意整。是以習技之初步功夫,一曰調身,身松則神順;二曰調神,神順則形順;三曰調形,形順則力順。有此三順,則身自松,神自靈,形自順,力自整矣。是以欲求形似,先求意是,意是而形是,意非而形非。故曰:“莫嘆難,莫嘆難,勸爾從里往外練,不在外邊在內邊;內里通,一身輕,玄紗天機自然生。”;此至言之謂也。是以此術也,由里及外之術也。意者內也,形者外也。先練意,後練力,先求松沉,後求柔活,再達剛強,以先天之靈意,導後天之拙力,由是意動形隨,力由內發,剛由內生矣,由是則柔而不軟剛而不僵矣。由此知之,意到形隨者,入門矣;意到形到者,可搏矣;意到形到,未知孰為先後者,則化矣,玄妙之機隨意而生矣。

剛柔說

柔者剛之本,剛者柔之用,若欲極剛必力極柔,剛柔相濟,蛾眉之本傳也。故與敵交手,未發手時,宜鬆柔靈活,不用一絲一毫之強勁,即松肩沉肘,虛領頂勁,外松內聚,飄然輕靈,若即若離,若假若真,寓隨時變化之機而以意示形。發手時,則迅雷不及掩耳(手在何處便從何處擊人),極剛極強(剎時間集全身之力於一拳,有雷霆萬鈞之力)。故曰:手如三春楊柳,步如風擺荷葉,出手似閃電,發力如雷霆,靜如處女,動若脫兔,其蛾眉之謂也。

歷史資料

峨眉拳是峨眉派武術中各類拳術的統稱。它具有獨特的四川地方拳味,是人們健

峨眉拳峨眉拳
身、防身、養身,養性的重要拳藝之一。
峨眉拳術的論述,始見於明代唐順之《荊川文集》卷二《峨眉道人拳歌》中。《拳歌》云:“……,忽然豎發一頓足,岩石迸裂驚砂走。去來星女擲靈梭,夭矯天魔番翠袖。……形人自托我無形,或將跟詿示之肘。險中呈巧眾盡驚,拙里藏機人莫究。……番身直指日車停,縮首斜鑽針眼透。百折連腰盡無首,一撒通身皆是手。猶言技癢試賈勇,低蹲更作獅子吼。……余奇未竟已收場,鼻息無聲神氣守。道人變化固不測,跳上蒲團如木偶。”《拳歌》描繪了峨嵋道了的拳術演練:剛暴能使“岩石迸裂驚砂走”,動作快擬“去來星女擲靈梭”,柔能“百折連腰盡無首”,拳藝更是“險中呈巧……拙里藏機……”,“縮首斜鑽針眼透”“一撒通身皆是手”,“低蹲更作獅子吼”,功夫達到了“鼻息無聲神氣守”,“跳上蒲團如木偶。”這種剛柔結合、動靜相兼、內外兼修、功藝一統的拳術是與少林拳、武當拳的風格迥然不一,是為峨嵋拳之藝風。
至清代,販嵋拳已形成獨立的技術體系。峨嵋拳種眾多。在《峨嵋拳譜》中,湛然法師對此作了“一樹開五花,五花八葉扶,皎皎峨嵋月,光輝滿江湖的描述。自此,在一些拳師間,始有“峨嵋拳分五派八家”之說。1980年,香港元出版的《技擊月刊》第九期上發表《奇光異彩的峨嵋派武術》,專門論述了峨嵋派武術根歸“五花”、“八葉”。稍後又有人在《武林》第五期(1982年第二期)上發表《峨嵋派拳系》一文,該文說:“今日的峨嵋拳,純屬四川南拳。共有三套練法:第一套系蹬樁(練腿法與步法);第二套為四平,分上中下三盤練樁法;第三套即火龍拳套路(練手法、打法)對抗形式散打。”從現在了解的情況看,前者談的粗略,後者對峨嵋拳系似乎不太了解。因為火龍拳種實際是挨盤、走盤、蹲樁、四平等拳路的統稱。所以,從一個拳種來概稱峨嵋拳系,是很值得商榷的。還有把“僧門、岳門、趙門、杜門、洪門、化門、智(字)門、慧(會)門”也稱之為峨嵋武術的說法,同把火龍拳稱之為峨嵋拳系一樣,是以一概全,不妥當的。筆者探索峨嵋派拳術有年,先後曾向一百多位老拳師請教,但對峨嵋拳術仍然不甚了解。現僅就自己的耳聞目睹和一知半解簡述如後,同武林朋友共同探討。
在峨嵋武林中曾傳說:淨空大法師乃峨嵋武術宗祖,他於唐昭宗光化十三年創立峨嵋派。這種把武述中的一大技術流派的創立歸於個人的說法是不妥當的。因為,一個大的技術流派的形成,是有一定條件和較長歷史時間的,而峨嵋派武術的形成就經歷了漫長的歲月。據四川史地叢書《峨嵋山》記載,峨嵋山“早在公元一世紀東漢時(公元23——220年)就創建初殿,晉代在山中建有乾明觀、化城寺、普賢寺……”。當時的寺院有封地、良田,有武僧護寺守院,僧人和道人中一些習武者與各路拳師交流技藝,各地拳師也常上峨眉山尋師訪友,因此,峨眉山成為了四川武術的聚散地。傳說唐代,峨眉山有位綠鴨道人,善拳法,曾創編鴨形拳十路,其中一路至今仍在四川各地流傳。清代,峨眉山紅業寺,洪椿坪一帶武風盛行,僧道人員中,精峨眉拳、飛手、峨眉劍手、紅扣六肘、點斗、猴拳、烏龍拳、蛇拳、羅漢拳者不少,其中萬花和尚、果樹方丈以及後山“豬肝洞”中的神燈長老、清虛道長等較為突出,隱居在半坡的穆氏父女也是一代峨眉拳高手。至今仍居住在峨眉山麓的八旬老拳師凌霄,其峨眉南拳諸般術藝均在峨眉山當和尚的數十年中學得的。目前,在接引殿、九老洞報國寺等廟宇中,習峨眉拳之術風尚存。

種類介紹

千百年來,峨眉拳在歷史風雲變幻中,以它頏強的生命力發展變化著,逐步形成完整的獨特拳系,成了人們“強健體掀,防身禦敵,陶冶品性,卻病延年,練拳自樂”的重要武術項目,因而深受廣大民眾所喜愛。
據初步調查,峨眉拳系已知有兩百多個拳路,可歸納為峨眉高樁拳峨眉矮樁拳峨眉客架拳峨眉法象拳四大類。
第一類:峨眉高樁拳
這類拳術,拳架高,步勢活,擊法嚴密,手法豐富,拳腳敏捷,掌指並用。主要技法有盤、破、標、鏟、騰、挪、閃、撞、吞、吐、浮、沉等,講究“功法一體,以氣催力,內外兼修,動靜結合”。突出地使用“五峰”(即頭峰、峰、峰、峰和峰),“六肘”(砸肘、頂肘、撞肘、盤肘、壓肘、和架肘)各種擊法,具有“一撒通身皆是手”的特點。在散手較技時,強調“偏(側)身而進”、“疾進速退”、“擒拿封閉、挨肩擠靠、封襠鎖腳”,要求“軟迎柔化、閃躲圓滑”、“遠打近抓挫肩撞”以及“強打蜻蜓點水,弱打猛虎撲食,逢強智取,遇弱活拿”等戰術,忌諱硬拚死斗,力求快打、遠打。故有“高樁長手”之說。

峨眉拳峨眉拳

峨眉高樁拳的主要拳術有:拗樁連環、驚捶、峨眉八法、七步雲腳、黃林小手、綠林短打、驚拳、峨眉六合拳法、紅扣六肘、單鳳拳、雙鳳拳、抖樁、點斗、宰、撬手樁、盤破、正樁、扣樁、六合雲手、白眉拳、虎掌八步、蹲樁、四平、捆手峨眉金剛捶、綠林七捶、游擒、金鎖手、七花、八陰、陰火、番車、火焰燒山、工字連成、吊樁、自然拳、白蘭童子下山、竄子手、峨眉六肘、南拷捶、車轉捶、子午掌、猛虎覓食等等。
第二類:峨眉矮樁拳
矮樁拳,拳架低矮,拳勢小巧,步勢沉穩,拳平短快,掌指變用,肘膝交加,腿法低猛,攻防結合,單邊防護,是一種“拳不及身指及穴”的特別拳術。這類拳術以纏、提、摟、抱、抽、撞、扣、戳、雲、攔、掛、砸等技法為主。散手技擊時,常以雲手擾亂對方視線,乘隙而攻之,故有“不畫圓,不成拳,敵人手來無法攔”之說。矮樁拳十分講究“慢拉架子快打拳,剛柔緩爆急為先”,“架勢低,步繞行,短手短腿快打人。要求出拳要鑽,出掌要番。身法運用縮。團、裹、抱、吞、吐、浮、軟、綿、大、小的交錯變化,專攻對方下三路。因此,矮樁拳術具有閃、展、伏、縮、圓、滑、奇巧等特點,其風格別樹一幟。
峨眉拳峨眉拳

峨嵋矮樁拳術的主要拳路有:平樁、峨嵋劍手、飛手、纏腿、纏樁、肘樁、偏樁、花劍樁、蹲籠樁、宛掌、銀門、夾馬、俠拳、溜絲、金剛拳、問津、纏絲手、滾樁、總樁、八門、六連、貓兒、二路、八角、梅花肘、六角樁、小地盤、十八難、半樁、遁龍樁、小連樁、松身十二手、跌樁、練步拳、十二手濫纏絲、地功拳、拐子、探花、五官、霸王捶、七星捶、得勝捶、四水歸池、十字紅拳連掌、羊馬提樁、九步捶、新分對、老分對、游塘等等。
第三類:峨眉客架拳
峨嵋客架拳是外來的關西拳關東拳少林拳江西拳湖北拳湖南拳湖南拳福建拳廣東拳等等各類家拳長期流傳在四川,被民間改造後而形成的魚門、蘇門、羅門、陳門以及僧門、岳門、趙門、杜門、洪門、化門、字門、會門等拳派。這類拳術,既保留了原來拳戰船的主要特點,又具有四川地方拳術風格,且與原來拳路有一定區別。
峨嵋客架拳,動作明快,剛中寓柔,動中有靜,快慢相兼,拳架清晰,姿態經較舒展,優美。既具有外家拳法技擊精華,又具內家拳法之功力。經過近百年來的改地、發展和提高,已與目前在全國各地流行的少林拳、查拳、洪拳、華拳、彈腿以及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通臂拳等等各種拳術大不相同。峨嵋客架拳已經成了四川地方拳的總稱。其共同特點是:手法細密,架勢開展,腿柔而剛,勁發烈快,講究手法的盤、拔、砍、宰、穿、繞、撩、掛的縱橫變化,一法多變,一掌多用,步法靈活,竄蹦跳躍、騰挪閃展、起伏轉折都體現出輕、快、穩、準、美等特色。尤其注重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的修練,強身體的俯仰屈伸,擰鏇摺疊,柔中寓剛,自然和順。
峨眉拳峨眉拳

峨嵋客架拳有百餘路。其中主要拳路有:洪門手、大洪拳、小洪拳、二路紅拳、太祖紅拳、燕青紅拳、八大擒拿功;十八手、無字手、雪花蓋頂、移步雙控、一馬見霸王、十八摩橋功、五虎下西川、大十字、小十字、燕青拳;大連城、小連城、黑子連成、斗方連成、飄帶連成、連成番樁、大連環、小連環、背腿連環、連環一字掌、十二連掌、橫步連環掌、拗樁連掌、連八腿;趙門一字、二堂、三心、四門、五虎、六合、七星、八宿、九門捶、十字拳、峨嵋岳家拳、岳拳、岳氏連拳、岳氏短打、追風、過風、躲風、奪風、出門烈馬;過五關、四馬投唐、小功力拳、判官脫靴、簡步十字捶、奇門拳、黑虎拳、青龍拳、盤龍拳、烏龍拳、大八仙、太平拳、神拳、花打四門、鴛鴦步、一路旭拳、攔馬拳、鹿通、歇戰、天罡拳、毒蛇吐信、百練拳、萬拳歸宗、佘門一字捶、過江拳、各部八聯拳、五虎單邊手、封侯掛印、三門樁、祥花拳;貼身靠、三十六閉手、制化十三法、解鈴、扣繩、猛虎出林;八卦南拳、梅花掌、前梅花、後梅花、一字梅花、二字梅花、單鞭拳、血濺拳、花棍拳、武鬆手、十八羅漢拳、雙刀手、連臂捶、形工拳、四門頭部、小神拳、二十八宿會昆陽、單鳳朝陽、地躺拳、滿架葡萄、南山撤拗、六合八法、十二軟手等等。
第四類:峨眉法象拳
法者技擊方法也,象者形態也。峨嵋法象拳是取形練擊,法寓形中,形神兼備,法象一統的象形拳術。這類拳術的共同特點是:動作生動奇巧,形態惟妙惟肖,拳藝妙趣橫生,勁發柔快,風格殊異。
峨嵋法象拳術的主要拳路有:蟹拳、鷹鶴拳、虎掌拳、長鷹拳、子拳、鴨形拳、鷹醉拳、白猿二十式、龍形拳、蛇形拳、醉拳、羅漢拳、貓兒拳、鷂子拳、猴拳、虎豹拳燕形拳等。
峨嵋法象拳,不盡同目前全國各地流行的猴拳(指以模仿猴子的生活動作而少擊法的猴形拳)和醉拳(指以醉形醉太為主,而少武術技擊法的醉酒拳),也不盡同於少林龍、虎、蛇、鶴、豹等拳路。以蛇形拳為便:少林蛇拳主要形態、體柔、掌快、步活、身靈、姿態宛如一青蛇斗雀。而峨嵋蛇形拳,則外練手眼身,內練意氣心。從動作方面則表現出手畫圓,步繞環,身要擅,揉腰幌肩擊法全,沖拳、插拳、戳指、踢腿、點腿、蹬腿、掃腿等無不在運動中擊發,故其變化藏於形變之中,風味甚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