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歸

岷歸

岷歸,甘肅省岷縣特產,岷縣盛產當歸、紅芪、黃芪、黨參、柴胡、大黃、貝母等中藥材238種,素有“千年藥鄉”之稱,尤以“岷歸”馳名中外,早在公元6世紀時當歸就是極為珍貴的貢品,有很高的藥用、食用價值,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70%。根據研究,“岷歸”成分複雜,有揮發性和水溶性物質106種。因其質量最佳、含量豐富、產量最大、銷量最廣而馳名中外,遠銷東南亞、港澳台及歐美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歐洲人譽為“中國婦科人參”,是世界當歸中的上品。

產地環境

岷縣位於西秦嶺、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交匯地帶的甘肅,西連青海、南通巴蜀、東接三秦。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構成了這裡的山巒起伏,盆地毗連,草場寬闊,山清水秀。岷縣平均海拔2500m,年平均溫度5.7-6℃;年平均降水量596.6mm,無霜期86-145夭,年平均日照2229小時,土壤肥沃、疏鬆,有機質含量高,為當歸等中藥材的生長提供了得夭獨厚的自然條件,尤其是“岷歸”以其質優和道地藥材馳名中外,素有“千年藥鄉”之稱。

歷史淵源

當歸古名草頭歸、文無、乾歸、夷靈芝、仙二女,屬傘形狀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藥用其根。據《名醫別錄》記載:“當歸生隴西川谷”(古代岷縣隴西郡所轄)。公元500年左右南朝陶弘景《神農本草經集注》曰:“今隴西四陽黑水當歸多肉、少支氣香,名曰馬尾當歸,稍難得。”可見在1500多年前岷縣就已種植當歸,且品種優良,因而將岷縣稱為“當歸之鄉”真是名不虛傳。
岷縣當歸又稱“岷歸”,有“中華當歸甲夭下,岷縣當歸甲中華”之美稱。中國傳統醫學認為,當歸能上能下,可攻可補,有活經補血、調經止痛、去瘀生新、潤腸通便等功效,其中補血效果尤為卓著。在中藥配方中有“十藥九歸”之傳,歐洲醫學界稱當歸為“中國的婦科人參”。早在1700多年前岷縣就有了種植當歸的記載,且品種優良,其中“馬尾當歸”更是進貢朝廷的珍品,堪稱千古奇藥。

品質特點

岷縣當歸,又稱“岷歸”或“秦歸”、“西歸”。岷縣位於甘肅省筮南地區。這裡高寒陰濕,雨量充足,最適宜當歸和其他中草藥生長,因此,岷縣素有“千里藥鄉”之稱。當歸藥用其根,其主根呈圓柱形或圓錐形,尾端漸細;表皮棕褐色或黃褐色,主根上端有不甚明顯的環形皺紋;橫斷面是白色或呈淡黃色,有線狀紋理,習稱“菊花心”,中心有的有白色髓心;體質堅硬,吸潮後軟韌。氣有特異芳香,味微甘而稍有苦辛。岷縣當歸,肉多枝少,氣味香醇,個頭整齊,無論是論質量或數量,岷縣當歸堪稱全國第一。
岷縣盛產當歸、紅芪、黃芪、黨參、柴胡、大黃、貝母等中藥材238種,素有“千年藥鄉”之稱,尤以“岷歸”馳名中外,早在1500多年前當歸就是極為珍貴的貢品,有很高的藥用、食用價值,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70%。根據研究,“岷歸”成分複雜,有揮發性和水溶性物質106種。因其質量最佳、含量豐富、產量最大、銷量最廣而馳名中外,遠銷東南亞、港澳台及歐美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歐洲人譽為“中國婦科人參”,是世界當歸中的上品。

生產情況

岷縣充分發掘該縣以岷歸為主的道地中藥材資源優勢,把中醫藥產業作為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主導產業來抓,探索出了一條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增益的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新路。20世紀70年代開始,岷縣就致力於當歸病蟲害防治、抽薹防治及當歸育苗、栽培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先後與中科院、蘭州大學、甘肅農業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甘肅中醫學院等科研機構合作,開展了中藥材優質新品種(系)選育、熟地育苗、優質當歸種籽擴繁、規範化種植、病蟲害防治、低殘留新農藥引進與篩選等方面的試驗研究和技術攻關,配套制定了全面系統的種植技術規程,遴選出了當歸生產尤其是防治麻口病的綜合技術方案,初步選定了辛硫磷等低毒、低殘留農藥。同時進一步加大中藥材生產環節的質量監管和技術支持,積極爭取實施了岷縣中藥材質量檢測站建設項目,與甘肅中醫學院、甘肅岷歸中藥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組建了甘肅道地中藥材當歸黃芪等加工炮製及種植工程研究中心。
到2011年,岷縣年中藥材產值7.4億元,占全縣國內生產總值的近一半,年出口量8000餘噸,其中當歸5000多噸,占全國當歸出口總量的90%以上,創匯2億元人民幣,岷縣農民人均年當歸收入近500多元,約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0%,當歸產業已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撐,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當歸之鄉。”
岷縣在擴大種植面積的同時,以品牌創市場、以特色求發展,促進藥材產業升級,使藥材種植的效益不斷攀升。以“岷歸”為首的各類中藥材通過技術人員的選培擴繁、家種馴化,已推廣普及到各個鄉鎮。同時,縣上大抓規範化種植,已在岷山、清水等8個鄉鎮14個點建成了當歸無公害栽培示範基地。規範化種植使岷縣當歸在市場上身價培增,成為國際藥材市場的搶手貨。岷縣緊緊圍繞甘肅省政府《關於加快隴藥產業發展的意見》和定西市委、市政府打造“中國藥都”的戰略目標,把以“岷歸”為主的中藥材產業作為富民強縣的第一大產業來抓,及時調整和完善中藥材產業發展思路,以道地、綠色引領產業發展,充分發揮中藥材資源優勢,在培育中醫藥產業鏈的過程中,從規範化種植、多層次加工、完善市場流通、規劃建設園區等方面做文章,“岷歸”增加了“中國藥都”的魅力,有力地促進了定西市中醫藥產業的健康發展。
岷縣不斷加快中藥材標準化建設步伐,岷縣積極與省內外科研機構加強合作,制定出台了《當歸藥材指標成分及指紋圖譜質量標準》、《定西市無公害中藥材當歸質量安全》及《技術規程》、《甘肅道地當歸種子、種苗質量標準》、《甘肅岷歸飲片加工質量標準》、《當歸規範化生產技術規程(SOP)》等一系列地方執行標準。嚴格按照國家中藥材種植標準化基地(GAP)建設要求,以企業為主體,加強了與天津天士力、中新藥業、岷海製藥等重點加工企業合作,選定區域,嚴格技術規範,建設標準化藥源基地。
到2011年,全縣已辦理登記註冊手續的中藥材加工企業有117戶,其中年加工能力在1000噸以上的有7戶,已有7戶加工企業的10條生產線通過GMP認證,年加工中藥材飲片2萬多噸,占全縣藥材總產量的40%,其中當歸飲片1萬噸,紅黃芪飲片0.5萬噸。相繼建成了以岷海製藥公司為代表的中成藥生產,以順興和公司、岷海飲片公司、岷歸公司為代表的中藥飲片生產,以康達公司為代表的中藥提取物生產,以岷當公司、草春堂公司為代表的化妝品生產,以天容公司為代表的保健食品生產等一批龍頭企業,使岷縣中藥材由原藥銷售逐步向初級加工、精深加工過渡。中國當歸城年交易量已達到5萬噸、交易額近5億元;梅川鎮中藥材市場年交易量達3萬噸、交易額近3億元,吸引了來自亳州、玉林、成都、河北、湖南等地常駐岷縣的客商達280家,流動客商650多家。同時,縣內岷海製藥、順興和等企業還在廣州、亳州等全國知名省市設立行銷專區,遠銷馬來西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新中國成立以來岷縣當歸的栽培歷史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1950- 1965 年為第一階段。這一階段 種植面積變化波動比較大, 栽培區域只有清水、寺 溝、秦許、梅川等幾個鄉, 種植面積 3313~ 6010 hm 2 , 產量1 200~1 500 kg?hm 2 左右。1966- 1985 年為第二階段。此期內由於受自然、政治、經濟、科學 技術等多方面因素影響, 當歸種植面積大幅度下降。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 當歸生產迅速發展, 1980年曾達到44617 hm 2 , 總產達到98215 萬kg, 但在計畫 經濟體制統購統銷政策影響下, 市場發展滯後, 供求 比例失調, 形成產品大量積壓, 導致效益低下, 藥賤 傷農, 嚴重影響了農民種植積極性。1986- 1996年為第三階段。甘肅省委、省政府1985 年在岷縣召開 了"岷縣經濟發展座談會", 提出了"以牧為主, 發揮 藥材優勢, 牧、林、農、工、商綜合發展, 儘快脫貧致 富"的經濟發展方針。這期間, 為保證"岷歸"這一地 道藥材的品質, 岷縣把培育當歸產業列入主要議事 日程, 作為實現全縣脫貧致富奔小康目標的重點產 業來培育, 狠抓各項措施落實, 先後投入大量的人 力、物力、財力, 並與省內外等10 多家科研機構和大 專院校聯合開展科技攻關, 研究出了當歸麻口病防 治、獨苗栽培、地膜覆蓋種植等一系列科技新成果, 初步解決了當歸生產中麻口病、早期抽薹、耕作粗放 三大問題, 完成了當歸優質、豐產栽培技術的試驗研 究與推廣, 實現了當歸產量、質量的大幅度提高。 1997 年至目前的第四階段是當歸栽培的又一次革 命。隨著"綠色"消費的盛行, 特別是我國加入WTO 後面臨國際、國內中藥材市場競爭的新局面, 根據中 醫藥現代化、國���化發展的要求, 為充分發揮區域優 勢, 實現"以特取勝"、"以優取勝", 儘快搶占市場, 1999 年以來由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甘肅省 科技廳支持, 開展了岷縣當歸GA P 基地產業化生 產研究, 主要開展了當歸規範化種植、當歸脫毒試管 苗的研究、當歸GA P 規範化種植試驗研究和工廠 化育苗、新品系培育等研究, 提高了"岷歸"種植的科 技含量, 並逐步使當歸生產由傳統模式向現代化模 式轉變, 為岷縣當歸規範化生產發展提供了強有力 的技術支撐。 112 現狀 岷縣當歸主要分布於洮河和迭藏河沿岸的西 寨、清水、岷山、十里、城郊、茶埠、梅川、文斗、西江、 小寨、中寨、維新、堡子、寺溝、麻子川、秦許、蒲麻17 個鄉(鎮) , 該區平均海拔 2 200~ 2 400 m, 水、肥、 光、熱及土壤條件均屬全縣最佳, 有耕地面積1133 萬hm 2 , 是當歸生產的最佳地帶。 岷縣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積累了極為豐富 的當歸種植經驗, 特別是近年來, 充分發揮區域比較 優勢, 按照"順應天時、遵循自然規律, 順應市場、遵 循經濟規律"的原則, 因地制宜, 把發展以"岷歸"為主的中藥材產業作為最佳化種植結構、實現富民富縣 的首要任務, 不斷加大科技投入, 擴大種植面積,著力建設國家級當歸藥源基地, 2002 年全縣當歸種植 面積達到0159 萬hm 2 , 占中藥材總面積的3616%, 產量12 770 t, 占中藥材總產量的 3512%, 純收入 11 493萬元, 農民僅當歸一項人均純收入就達 286 元, 占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1 263 元的2216%。 從2000 年開始, 岷縣按照農產品"綠色"、"無公 害"生產標準和中醫藥現代化、國際化發展要求,加強院地合作, 在積極推廣當歸麻口病防治、獨苗栽 培、"十支歸"優質豐產栽培等一系列農業適用科技 的同時, 突出名、優、特、新, 組裝最新藥材培育技術 和成果, 建成了占地10519 hm 2 的中藥材科技示範 園區, 並以此為依託, 與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 所、香港浸會大學、甘肅中醫學院、蘭州醫學院、蘭州 佛慈製藥集團等科研院所和藥業集團合作, 啟動實 施了當歸GA P 規範化種植試驗、示範和工廠化育 苗、新品系培育等科研項目, 提高了"岷歸"種植的科 技含量, 並逐步使當歸生產由傳統模式向現代化模 式轉變。為真正發揮"岷歸"產業優勢, 實現農民、企 業和財政收入的穩定增加, 在基地建設初步形成規 模後, 及時調整了產業發展思路, 大力發展中藥材深 ���加工企業, 組建了岷海製藥有限責任公司GM P 生產線、岷當生物工程產業有限責任公司、華興中藥 材有限公司、順興和中藥材有限責任公司等30 多個 以當歸深精加工為主的中藥材龍頭企業, 開發研製 出了當歸濃縮丸、當歸飲片、春秋寶、當歸鮮汁美膚 水與美足液、當歸保健醋等系列藥品和保健品、化妝 品, 積極論證了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當歸油、當歸除 硫保鮮生產線等一批重點建設項目, 延長了產業鏈 條, 實現了"岷歸"生產由原料銷售型向就地加工增 值型轉變。按照"把岷縣建成西北乃至全國規模較 大、具有一定影響的以當歸為主的中藥材產地交易 中心、價格形成中心和信息發布中心"的定位標準, 先後建成了城關和梅川中藥材專業市場, 啟動實施 了"中國當歸城"綜合開發項目, 扶持發展了一批"岷 歸"行銷骨幹企業和販運大戶, 運銷人員達 3 萬多 人, 據統計, 在全國外銷當歸中,"岷歸"銷售量占 90%以上, 在國內市場也占據 70%以上的份額,岷縣已牢牢把握了國內外當歸銷售市場的主動權,逐步形成了規模化種植、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社 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商品化銷售的產業發展格 局,"岷歸"已成為縣域特色經濟的重要支柱和農民 增收的主要來源。 2 影響岷縣當歸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影響岷縣當歸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一是"岷縣 當歸"商標註冊及綠色產品質量認證工作尚未完成, 嚴重影響了當歸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二是 系列新產品開發很少, 目前仍以出售原材料和初級 加工產品為主, 加工轉化能力有限, 影響了岷歸產業 的經濟效益。 3 當歸產業化發展的對策 311 加快中藥材示範園區建設步伐 力爭在5~10 a 內, 按照把岷縣建成全國以當 歸為主的中藥材系列產品集散中心、價格形成中心、 信���發布中心、種子繁殖基地、優質種苗培育基地、 高原無污染綠色產品加工原料生產基地的目標,加大中藥材示範園區建設力度。要繼續加強和中國科 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甘肅省中醫學院、佛慈集 團蘭州佛慈製藥股份公司、定西地區旱農中心等科 研單位的合作, 解決技術難題, 高薪聘請科技人員, 制定優惠政策, 儘快研究出當歸生產質量管理規範。 同時要加快培育出當歸新品系、並進行適應性和當 歸工廠化育苗試驗研究。 312 建設以當歸為主的中藥材GA P 藥源基地 基地建設的主要任務是在規模、質量、功能上進 一步鞏固和提高, 逐步走上種植規範化、產品優質化 的良性發展軌道, 同時要堅持圍繞龍頭企業建基地, 逐步形成"龍頭企業+ 基地+ 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格 局。一是在洮河沿岸當歸主產區建立當歸GA P規範化種植基地0127 萬hm 2 。二是採取院地合作的方 式, 加大科技投入, 生產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產品, 用高新技術解決岷縣當歸生產和精深系列產品研製 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增加岷縣當歸的科技含量。三是 加大加工轉化力度, 延長產業鏈條, 不斷推出適銷對 路的新產品, 積極開發當歸醫療保健用品、當歸濃縮 製劑, 按GM P 要求提高當歸丸、當歸嫩膚水、當歸 養血口服液等產品質量, 擴大生產規模, 提高規模效 益。四是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 通過建基地、建示範 點, 引導農戶按照GA P 要求, 進行規範化種植,生產出符合國際標準的當歸產品。五是在當歸生產過 程中, 抓好對民眾的宣傳教育工作, 嚴格執行國家有 關規定, 在生產中正確使用化肥、農藥, 防止有殘留 農藥和重金屬污染, 自覺保護岷歸聲譽。 313 進一步健全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 首先, 政府及職能部門要強化協調意識, 採取多 種途徑, 積極籌措資金, 制訂優惠政��, 引進技術、物 資、人才, 投入到中藥材的產業鏈中去。其次, 政府部 門要主動轉變職能, 增強服務意識和服務功能。科技 部門要加強對中藥材的技術服務, 儘快解決影響中 藥材產品質量的重要問題, 按照GA P 要求加快藥 源基地建設步伐; 龍頭企業應通過各種手段, 為農民 提供產前、產中、產後各項服務。第三, 社會各方面也 要關心和支持中藥材產業化發展, 金融部門在貸款 上要向當歸產業適度傾斜, 保險部門要加強當歸種 植保險服務。第四, 要鼓勵和支持鄉村和農民創辦各 種專業協會、產銷合作社等自我服務組織, 引導其向 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專業化中介組織方向發展。 314 積極開拓和培育市場 首先要建設好岷縣當歸城, 使之成為在全國范 圍內有影響、有檔次、上規模、經營規範、服務輻射能 力強、年成交額上億元的岷州中藥材產地交易中心。

榮譽認證

1964年,周恩來總理在全國農展會甘肅館內為“岷歸”題詞:“發揚祖國醫藥遺產,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並把岷縣譽為“藥材之鄉”;1979年,岷縣藥材公司被國務院授予嘉獎令。1989年“岷歸”獲世界博覽會金獎;2001年岷縣被授予“中國當歸之鄉”稱號。岷縣“順和”、“天容”、“岷州”、“岷當”相繼獲得甘肅省著名商標稱號。“岷歸”先後獲得國家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局原產地標記認證書、綠色食品認證、“岷縣當歸”證明商標。當歸種植基地通過了國家GAP認證,成為甘肅省首個通過GAP認證的中藥材品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