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下村

岩下村,地處中國安徽省黃山市黟縣,人口100餘人(2007年),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8.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44.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基本信息

1、安徽省黃山市黟縣漁亭鎮岩下村

岩下村因為地處安徽省黟縣漁亭岩山北麓而得名,截至2007年8月,全村近30戶,100餘人。岩山的主峰海拔431米,因為石峰突兀,峻峭碧立,覆蓋于山頂,故稱復山和復岩山。同時因為山頭的形狀酷似一匹四腳微蹲,昂首挺胸的駱駝,所以俗稱駱駝峰。清代著名學者俞正燮《黟縣山水記》載:“復山在縣東南三十六里,高二百六十仞。峰孤峻,石壁四絕。”山上有寺院和石天門、石壁岩、古石道、方塘、石窟、石穴等古蹟名勝。石天門如今仍存有遺蹟。其中的石庫門橫軸條石中央鐫刻“雲中仙瑞”四個尺方楷書,至今清晰可目;豎軸石塊也雕刻有楹聯,字跡依稀可辯。民國時期胡存慶的《黟縣山水地理》載,“山頂有池,四時不枯”。相傳明末清初鬧匪亂,山村百姓都逃到復岩山上避難。因為山岩壁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根本沒人攻得上山,強盜只得將山崖團團圍住,企圖將山上的村民渴死餓死。聰明的村民將山池中的活魚撈了丟下山去,強盜一看,知道無法達到目的,只得趕快退兵。

村容村容

山中古寺院中曾立有胡成浚等多人的詩文碑碣。明朝汪濟《復岩鐘聲》:“夜靜山無事,心空萬籟平。白雲浮寺影,斷壁下鐘聲。鳥寤松林月,風寒石調□。蕭蕭茅屋裡,今古夢難成。”清代許棻《詠復山》:“危巒突兀接蒼穹,柱杖峰頭眼界空。萬壑煙雲時上下,兩丸日月自西東。林鐘白晝敲殘雨,岩瀑終朝響朔風。一帶蓮花環足底,茫茫浩氣納胸中。”

除了數十米高的懸崖之外,“駱駝”的駝峰處,還有一塊幾米寬,數十米長,寸草不生的石壁岩,四周都是懸崖絕壁,比黃山鯽魚背還要險幾分,是開展登山和攀岩比賽的絕好場合。

復岩山因其險峻和古蹟猶存而極具旅遊開發的價值。

岩前村距漁亭鎮不出五公里,緊靠鳧峰公路,交通十分便利。而且皖贛鐵路由此經過,漁亭火車站便設立在復岩山腳下,不少農戶都購買起了汽車,運輸和旅遊都搞得紅紅火火。[1]

2、雲南省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九龍鄉岩下村

岩下村隸屬於九龍鄉老街村委會,屬於山區。位於九龍鄉北邊,距離文林村委會3.00公里,距離九龍鄉27.00公里。國土面積0.53平方公里,海拔1,890.00米,年平均氣溫16.00℃,年降水量1059.0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烤菸、小麥、水稻、大蒜等農作物。有耕地112.00畝,其中人均耕地0.73畝;有天然林地683.00畝。全村轄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36戶,有鄉村人口154人,其中農業人口154人,勞動力77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40人。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8.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44.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自然資源

岩下村有耕地總面積112.00畝(其中:水田46.00畝,旱地66.00畝),人均耕地0.73畝,主要種植玉米、烤菸、小麥、水稻、大蒜等農作物;擁有林地683.00畝,其中天然林683.00畝,主要樹種有杜鵑、雲南松、華山松、旱冬瓜等,有石灰岩等資源。

基礎設施

岩下村到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村內無路燈。全村還沒有通自來水,占農戶總數的100%;有36戶通電,有24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4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67%和6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4戶(分別占總數的39%和39%)。該村到鄉政府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土路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7.0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7.00公里。全村共擁有摩托1輛。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4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戶;建有小水窖10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46.00畝,其中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6.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0畝。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3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岩下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8.2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3.60萬元(含經濟作物收入14.20萬元),占總收入的49%;畜牧業收入21.60萬元,占總收入的4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24頭,肉牛20頭,羊36頭,雞516隻);林業收入2.20萬元,占總收入的5%;第二、三產業收入0.80萬元,占總收入的1%。200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744.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7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5人,在省內務工15人。

人口衛生

截至2008年底,岩下村有農戶36戶,鄉村人口154人,其中男性77人,女性77人。其中農業人口154人,勞動力77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到2008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54人,參合率100%,全村有5人享受農村低保。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委會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00公里,距離鄉衛生院27.00公里。

文化教育

岩下村小學生就讀於老街國小,中學生就讀於九龍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3.00公里,距離中學27.00公里。目前該村村民受教育程度為:國中20人,國小94人,未上學40人,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5人,其中小學生15人,中學生10人。[2]

其它相關信息

1、村務公開
岩下村到2009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12.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17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有固定資產1.70萬元,農村財務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張榜方式對村務、政務進行公開。[3]

2、發展重點岩下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交通不便,村內基礎設施建設差,村民科技文化意識不強,產業結構單一,增產增收較為困難。

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在村兩委的正確帶領下,以鄉農業科技部門為技術依託,積極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產業,並使之做大做強,形成規模,以增加村民經濟收入[4]。

3、福建省福安市社口鎮岩下村

地理位置:岩下村位於社口鎮中部,長溪東岸,直距鎮區0.8公進而,土地面積1.76平方公里,耕地416畝。村落居民:共有3個村民小組,151戶,607人。企業:現有石材廠2家,鎮屬岩下電站設駐本村,裝機800KW,91年10月動工,93年9月竣工。特產:茶葉820畝,林木1230畝。

4、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西屏鎮岩下村

該村處南岩山和尚之下得名。位於縣城西屏鎮駐地南1.6千米,人口也不多,截至2008年11月,只有218人。由下岩下、上岩下和中央村三個自然村組成。

5、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南日鎮岩下村

本村300年前由埭頭後亭姓沈最早遷來,後來莆田黃石塘橋頭姓張也遷來居住,建村於合掌山石地脈延伸本村中部,地勢偏高,有一岩石,名虎頭岩,村位於其下,故名岩下村,宋、元屬感德鄉南匿里,明、清屬地區南匿里,民初歸省府直轄,23年屬初清縣九區,24-25年屬南日特種區,29年屬南日鎮,32年屬南日鎮岩下保,49年屬13區岩下保,50年屬13區岩下鄉,52年屬莆田縣24區岩下鄉,55年屬南日區岩下鄉,57年屬南日高級社,58年屬南日公社岩下大隊,84年改為南日岩下村委會。本村屬岩下境,下厝陳境、山井境、大厝娘下境都是龍興社;火燒哆境凌興社,大厝娘境青龍社。

本村委會位於南日鎮駐地西南側2公里,在雲萬、石盤村委會之間,村委會駐岩下自然村。轄岸下、大厝陳、大厝娘、大厝娘下,火燒哆,山井6個自然村,設15個村民小組。有914戶、4392人,漢族,以姓張、陳最多,還有沈、劉、葉、謝等姓。聚落形狀為橢圓形。有農地1265畝,主種甘薯、大小麥,兼種大豆、花生,土特產有魚、蝦、海帶。林業面積500畝,主種木麻黃、相思樹兼種黑松。有國小、醫療所,有電燈照明,島上公路公路通過本村,通客車。

6、福建省寧德市福安市灣塢鄉岩下村

岩下村位於福安白馬河畔山上,海拔380米,距灣塢鄉13公里,全村77戶、398人均為畲族人口,轄上盾、岩下、仁蘭、沙坑頭等四個畲族自然村。全村有耕地140畝,農地213畝,山地928畝,有林面積達90%,其中果樹39.8畝。村民靠耕作和養家禽畜收入,2006年全村人均收入2000元。

岩下村的溫飽問題基本解決,村民用上了電,還開通了電話。大部分家庭經濟入不敷出,寅吃卯糧。村財零收入,全村找不出一座象樣的房子,村里沒有醫療站,民眾看病要步行到離本村3公里的鄰村;村里初級國小已破舊不堪,村民整體文化素質低下,全村找不到一個高中畢業生,找不到一架彩色電視機,用的全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好心人贈送的14寸黑白電視機,村民用的是時好時壞的衛星接收器收看電視;村里生活飲用水靠的是毛竹片引水,雖然高速公路穿鄉而過,但岩下村的機耕路僅開通一半,無水泥硬化,村民生產生活還是靠肩挑手提,外村姑娘不願嫁到岩下村來,全村40歲以上的單身漢高達23人,有些老人一輩沒去福安,也不知福安在何方。

7.浙江省東陽市畫水鎮岩下村

岩下村位於新婦岩下,前有安山,背靠獅山,曹山,村前東陽南江流過。約有300戶,1000多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