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山鎮

岡山鎮

岡山鎮位於台灣高雄縣西部,北臨路竹鄉、阿蓮鄉,東鄰燕巢鄉、田寮鄉,西鄰永安鄉、彌陀鄉,南接橋頭鄉、梓官鄉。以羊肉、蜂蜜與豆瓣醬著名,亦為台南市及高雄市間第一大鎮。岡山境內除大、小岡山兩座隆起珊瑚礁的殘丘外,全境均為平原地形,阿公店溪自東邊丘陵發源,蜿蜒貫穿鎮境。氣候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約23 ~25℃,年雨量約1500公厘左右。

基本信息

簡介

岡山鎮位於台灣高雄縣西方,北臨路竹鄉阿蓮鄉,東鄰燕巢鄉田寮鄉,西鄰永安鄉彌陀鄉,南接橋頭鄉梓官鄉,是台灣重要的空軍基地。

該鎮境內除大、小岡山兩座隆起珊瑚礁的殘丘外,全境均為平原地形,阿公店溪自東邊丘陵發源,蜿蜒貫穿鎮境。氣候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約23 ~25℃,年雨量約1500公厘左右。

歷史發展

沿革

岡山鎮岡山鎮

岡山鎮由於早年人煙稀少且茅草竿(蓁仔)叢生,因此有『竿蓁林』之稱,到了明朝天啟年間,傳說有一位老翁名為蔡文舉,在河岸邊搭建小屋並擺攤賣茶水和生活用品,讓經過此地的商旅有個歇息住宿之地,漸漸地此定形成了聚落、稱為『阿公店』或『翁店』;另有一說為阿公店原本是馬卡道系平埔族阿加社的聚落所在,漢人來到此地開墾後將阿加轉為阿公、再加店成為阿公店。

清朝時期發展逐漸蓬勃,阿公店成為鄰近鄉鎮的水陸運中心也是商旅的中繼站,1895年甲午戰爭台灣割讓給日本,開啟了台灣的日據時代,1920年台灣總督府實施地方自治、調整全台行政區域,以大岡山和小岡山為地標將阿公店改名為岡山、設定岡山莊並隸屬於高雄州岡山郡管轄,往後發展迅速且蓬勃改為岡山街;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台灣光復改設為高雄縣鳳山鎮並下轄36個村里至今。

聚落髮展

石螺潭福興里與石潭裡

位於岡山鎮西南方的石潭裡和福興里,在清朝至日據時期稱為“石螺潭”,在岡山鎮的發展史中,她是和阿公店街同時開發的聚落。1718年(清康熙59年),由李丕煜主修、陳文達編纂刊行的《鳳山縣誌》中首度見到石螺潭地名的出現,卷之二規制志:“石螺潭在仁壽里。注雨水以灌田。產魚亦多。”

可以推論,最遲在1710年左右漢人即已到此地開墾。岡山地區自古即有平埔族人的開發居住,漢人的開墾始於鄭氏王朝設立的前峰及後協兩個屯田區,可能是到後協開墾的民眾,看到石螺潭平埔族的漁獲不少,逐漸搬到此地進行養殖業。
在1727年左右畫好的《雍正台灣輿圖》,在岡山鎮範圍出現的地名,只有“竿蓁林”、“阿公店”、“仔社”、“濁水溪莊”、“石螺潭”等五個,可見當時石螺潭是岡山排名五名內的重要聚落。
在1741年(清乾隆六年),由劉良璧纂輯的《重修福建台灣府志》的水利部份,記錄了石螺潭在台灣府的仁壽里。另外在“卷八戶役水餉(附)”,記錄了在雍正年間對石螺潭所徵稅的事實:“港潭六所……共征銀218兩零三分零四毫。石螺潭一口,年徵稅銀12兩。”
文獻指出,石螺潭是當時台南高雄地區的六個能被徵稅收的,有漁獲的魚潭之一,地位應該不低,經濟活動相當活躍。
在1894年,由盧德嘉纂輯完成的《鳳山縣採訪冊》中,石螺潭是當時鳳山縣的一個莊頭。當時石螺潭的魚塭不少,可灌溉的田有二十甲。“石螺潭,在仁壽里,縣西北三十六里,周五里許,源受雨水,溉田二十甲,冬則涸。” 書中並記錄石螺潭當時已經設有供人讀漢文書的“社學”一處,清朝時期的社學多是由注重教育的地方人士出資設立,作為莊頭的教育中心。若看該段文句的記錄,就可知當時的石螺潭已經是個注重教育的聚落,整個現在岡山鎮範圍,只有岡山街,後協,五甲尾,以及石螺潭設有社學。“仁壽里社學二十九處:阿公店街五處、後協莊三處、梓官莊四處、彌陀港莊二處、頂漯底一處、蚝仔寮二處、大舍甲莊一處、赤嵌莊二處、石螺潭一處、同安厝莊一處、仕隆莊四處、九甲園一處、五里林莊一處、橋仔頭一處。”

阿公店

阿公店為岡山在1912年以前的地名。清朝時期,岡山成為鄰近鄉鎮的水陸運中心:水運可由阿公店溪的出口(彌陀舊港口)把貨物運送到街頭橋附近交易;陸運方面因岡山位於台南府城到鳳山縣城(今左營)的南北向官道大路必經之地,也是沿海彌陀、永安等村落和近山阿蓮、田寮等農村行旅步程的中途休息站,旅客往來不絕、移民定居者增加。
阿公店地名的由來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由簡炯仁提出。他認為,根據伊能嘉矩的考據,“阿公店”原為馬卡道系平埔族“阿加社”的故地,是故“阿公店”地名的由來,應是漢人至此開墾後,將“阿加”轉音為“阿公”再加“店”字而成。依簡炯仁教授的考據,台灣的傳統地名多具有兩個不同的念法,一為意譯原住民地名,一為音譯原住民地名。由於當時鳳山縣境形容“很多船仔花”的“番語”為Agongtoan或Agongtoen,加上此地於康熙58年(1917)已形成有許多“店”鋪的市集,是故漢人將此原住民地名音譯為“阿公店”;又竿蓁的土名為“船仔花”,是故將番語“很多船仔花”的地名義譯為“竿蓁林”。

另一種說法認為,據說早在明朝天啟年間有一名由福建莆田來台的蔡文舉老翁,在阿公店溪畔築茅屋,設攤賣雜物點心並提供茶水供應路人,方便往來台南、高雄左營間的旅者寄宿,而有“阿公店”或“翁店” 的稱呼。

阿公店大虐殺事件

1898年11月25日至12月27日,日本台灣“總督”在當時動亂嚴重的北起嘉義,南至屏東北部的地區進行兩次“南部一帶之討伐”。在這些軍警聯合的行動中,以在阿公店區域的行動最為殘暴,為了確實掃蕩威嚇抗日份子,日軍在可疑莊頭以激烈的“清莊”方式,將莊頭的年青男子全部殺光,造成數千人死亡與數千戶房屋毀壞。殘暴手段引起在台灣傳教的多國傳教師聯合向香港《每日新聞》(Daily News)投書抗議此一非人道的行動,成為國際注目的事件,史稱“阿公店大虐殺事件”。
日本軍警在清除南台灣匪徒的過程,由於阿公店為台南至鳳山間最重要的莊頭,附近又有眾多山丘可供躲避,所以成為眾多抗日分子攻打的目標,日本軍警就在這附近村莊強力掃蕩。目前留下的記錄,共有高雄縣燕巢鄉滾水,橋頭鄉筆秀、中崎、六班長,和台南縣龍崎鄉下寮仔等。清莊記錄的共同點,都是日軍到莊頭要求交出抗日首領,莊頭民眾因故無法完成命令,日軍就集合全村十六歲以上男性,集體以刺殺或火燒的方式屠殺。

地理位置

岡山鎮

岡山鎮位於高雄縣西部,東經120.18度、北緯22.46度,南臨橋頭鄉和梓官鄉、西與永安鄉和彌陀鄉接壤、北與路竹鄉和阿蓮鄉毗鄰、東邊則與田寮鄉燕巢鄉為界,總面積約為47.9421平方公里,是台南縣市與高雄縣市間的第一大市鎮;岡山鎮境內最明顯的為大、小岡山兩座隆起珊瑚礁的殘丘,其於地形皆為平原,境內有阿公店溪從丘陵地由小崗山南麓繞行岡山平原南側、西側,最後注入台灣海峽,形成有山有水的地理環境。

交通

台灣鐵路管理局縱貫線
岡山車站
高雄捷運紅線
南岡山車站(興建中)
高雄捷運延伸線(“經建會”通過財務資金尚未核定)
岡山車站(尚未興建)
岡山農工車站(暫定)(尚未興建)
岡山工業區車站(暫定)(尚未興建)
“國道”一號(中山高)
岡山交流道(349)
岡山收費站
台1線 岡山路:岡山鎮金融、商業中心
台1線 中山南路、中山北路:岡山火車站所在地,岡山鎮外環道路。
台19甲線 仁壽路、成功路:仁壽路為岡山鎮市中心可通往梓官鄉,成功路往北可接嘉興里以及阿蓮鄉,是通往大崗山的主要道路。

民俗文化

羊肉文化節

岡山鎮羊肉文化節岡山鎮羊肉文化節

一年一度舉行的岡山鎮羊肉文化節,約在每年10月和11月舉行,結合岡山鎮在地的籮筐會舉辦,活動內容大致上有籮筐羊肉套餐、祈福天燈活動、羊肉料理名店票選、籮筐羊肉套餐創意料理比賽、知名團體表演、古文物民俗展、蔬菜展銷會(芭樂、蜂蜜、虱目魚)等等,讓來到岡山鎮參家羊肉文化節的民眾能滿載而歸,更能深入認識岡山,感受最在地的岡山鄉土活動。

旅遊

岡山鎮除了有內容豐富的羊肉文化節以外,民眾可規畫前往其他岡山著名的旅遊景點像是大世界國際村高雄縣皮影戲館、中山公園、壽天宮、小崗山遊憩區、二二八紀念公園、岡山老街和空軍空史館等等。

岡山壽天宮
岡山中山公園
岡山鎮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
空軍軍史館
高雄縣皮影戲館
岡山老街

教育

·軍事院校
空軍官校
空軍航空技術學校
·高中職
國立岡山高級中學
國立岡山農工職業學校
·國民中學
高雄縣立岡山國民中學
高雄縣立前峰國民中學
高雄縣立嘉興國民中學 ·國民國小
岡山鎮岡山國民國小
岡山鎮前峰國民國小
岡山鎮兆湘國民國小
岡山鎮後紅國民國小
岡山鎮嘉興國民國小
岡山鎮竹圍國民國小
岡山鎮和平國民國小
岡山鎮壽天國民國小

特產

豆瓣醬
羊肉料理
蜂蜜
稻米
螺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