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頂洞

山頂洞

北京市周口店龍骨山的山頂洞發現的山頂洞人是晚期智人的主要代表,山頂洞人文化遺址是1930年發現的,1933年和1934年進行了發掘,已挖完。山頂洞的洞口高4米,下寬約5米;上室東西長12米,南北寬8米,上室西部有一陡坎,向西傾斜,表面有厚層的石鐘乳,下室在此斜坡的底部。下窨在下室深處。

簡介

山頂洞山頂洞
山頂洞分為洞口、上室、下室和下窨4部分。洞口向北,高約4米,下寬約5米。上室在洞穴的東半部,南北寬約8米,東西長約14米。在地面的中間發現一堆灰燼,底部的石鐘乳層面和洞壁的一部分被燒炙,說明上室是山頂洞人居住的地方。在上室文化層中發現有嬰兒頭骨碎片、骨針、裝飾品和少量石器。下室在洞穴的西半部稍低處,深約8米。發現有3具完整的人頭骨和一些軀幹骨,人骨周圍散布有赤鐵礦的粉末及一些隨葬品,說明下室是葬地。下窨在下室深處,是一條南北長3米、東西寬約1米的裂隙。發現了許多完整的動物骨架,推測它們是在人類入居以前,偶然墜入這個天然“陷阱”之中的。

在山頂洞堆積中發現的脊椎動物化石共54種,其中哺乳動物有48種,大多數屬華東、內蒙古和東北地區的現生種,絕滅動物只有洞熊、最後斑鬣狗和鴕鳥3種,僅占動物總數的12.1%。由此表明山頂洞是晚更新世末的洞穴遺址

山頂洞人

山頂洞人圖畫山頂洞人圖畫
山頂洞人遺址發現於1930年,位置正好在北京人遺址的頂部,該遺址於1933-1934年由著名考古學家斐文中先生主持進行發掘。山頂洞遺址分為洞口、上室、下室和下窨四部分。洞口面北,高約4米,洞口下部寬大約5米。進得洞去,會發現洞的東部有一個南北寬約8米,東西長約14米的地方,稱為上室。上室的地面上有一堆灰燼,底部的石鐘乳層面和洞壁的一部分有被燒過的痕跡,很顯然,這裡是山頂洞人居住的地方。

考古學家們在上室的地面土層中發現了嬰兒的頭骨碎片、骨針、裝飾品和少量的石器。洞的西部比較低,稱為下室,人們在這裡發現了三具完整的人頭骨和一些軀幹骨,人骨的周圍有一些赤鐵礦的粉末以及一些隨葬品,這裡是墓地。在下室的深處,有一條南北長3米、東西寬大約只有1米的裂隙,這就是下窨,這裡有許多完整的動物骨架。山頂洞的人類化古代代表8個人,從頭骨縫的癒合程度和牙齒的生長情況來看,這8個人中有5個成年人,其中有男有女以及老人,1個十幾歲的少年,1個5歲的兒童和1個嬰兒。山頂洞人的體質已經有很大進步,頭骨的最寬處在頂結節附近,牙齒較小,齒冠較高,下頜前內曲極為明顯,下頦突出,腦量已經達到1300-1500毫升。山頂洞人的體胳特徵和現代人極為相似,男子身高1.74米左右,女子身高1.59米左右。根據種種特徵,古人類學家們推測,山頂洞人應該屬於原始蒙古人種,但個體之間又存在一些差別,可能是當時蒙古人種正在形成之中。

人們在山頂洞遺址發現的石器工具不多,而且也不具代表性。骨角器比較多,有些是工具,骨針是發現的最有代表性的器具,針身保存完好,只有針孔處殘缺,骨針刮磨得很光滑,針孔是用小而細銳的尖狀物挖成的,這是中國最早發現的舊石器時代的縫紉工具。人們還發現了許多原始裝飾品,如穿孔的獸牙、海蚶殼、小石珠、小石鯇魚眼上骨和刻溝的骨管等。山頂洞人還知道用赤鐵礦的粉末染色,使裝飾品更加鮮艷美觀。鑽孔、磨製和染色技術都是前一時期沒有的,這些新技術的運用說明人類生產能力的提高,也是生活內容更加豐富。有人認為,山頂洞人將死者埋葬在洞內,以及在屍體周圍灑上赤鐵礦粉末,意味著山頂洞人可能已經有了原始的宗教信仰。此外,遺址中還出土了大量動物骨化石。

文化遺物 山頂洞人的石器數量很少,總共25件,都不具代表性。砍斫器只有3件,用砂岩礫石打制而成。刮削器都是用燧石或脈石英石片製成的,其中一件凹刃刮削器製作較精緻。兩極石片(或稱兩端刃器)多為脈石英,兩端有石屑剝落的痕跡。這種石片在北京人遺址中發現很多,山頂洞人沿用了同樣的方法製作工具。骨角器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骨針,針身保存完好,僅針孔殘缺,殘長82毫米,針身微彎,刮磨得很光滑,針孔是用小而細銳的尖狀器挖成的,它是中國最早發現的舊石器時代的縫紉工具。還有1件赤鹿角,枝叉被截去,表面經過刮磨,尖頭殘缺。有人推測可能是做矛頭使用的。

走進世界著名岩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