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代縣博物館

山西代縣博物館

山西代縣博物館位於山西省代縣城內,創建於唐代,1367年(元至正二十七年)重修。1983年至1986國家又撥款進行維修。廟南向,分前、中、後三院。後院為崇聖祠。中院正北為主要建築大成殿,單檐歇山頂,面寬七間,進深五間,殿及各坊以綠色琉璃瓦覆頂。是一座金碧輝煌、宏麗巍峨的古典建築。前院正北為戟門,戟門兩側有東西二便門以通中院。泮池位於戟門前,池前有唐槐兩株。唐槐前是六柱五樓欞星門。門前有“萬仞”坊,兩側有“仰聖”、“育賢”二坊,東西對峙,中鑿“星聚池”,廣約數畝。文廟內東有忠義祠、文昌閣;西有明倫堂、節孝祠。忠義祠左右,清代設有學正、訓導二署,形成一組龐大的儒學建築群,宏敞偉峻。而且珍藏了 2000多件珍貴文物,從不同側面反映了古代州光輝燦爛的文明歷史。代縣文廟是代縣已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築群,是華北已存最大的州文廟。

基本信息

發展歷史

山西代縣博物館山西代縣博物館
博物館於1984年成立。隸屬縣文化局。化館下設文物組,配工作人員2人履行縣內文物的保護、管理、徵集等工作職能。該縣文物工作開展得較早,建國初期就進行過大規模的文物普查工作,共查出各類遺址137處,1958年縣人民政府首次公布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處。當時,縣文化館在公布的文物保護單位配備了義務保護負,並派人下鄉徵集文物、積極維修了邊靖樓、阿育王塔等古建築。以後,縣文化館辟出三間展室,將所徵集的文物陳列出來,不定期的開放供人參觀,這便是代縣博物館的雛形。

建築布局

1984年,博物館成立之後,利用縣文廟作館址。文廟是明代建築,占地面積14400平方米,建築面積1900平方米。經過修繕,將大成殿兩則的廂房和中院的鄉賢、名宦二祠,改造成面積532平方米的展廳。
廟南向,分前、中、後三院。後院為崇聖祠。中院正北為主要建築大成殿,單檐歇山頂,面寬七間,進深五間,殿及各坊以綠色琉璃瓦覆頂。是一座金碧輝煌、宏麗巍峨的古典建築。前院正北為戟門,戟門兩側有東西二便門以通中院。泮池位於戟門前,池前有唐槐兩株。唐槐前是六柱五樓欞星門。門前有“萬仞”坊,兩側有“仰聖”、“育賢”二坊,東西對峙,中鑿“星聚池”,廣約數畝。文廟內東有忠義祠、文昌閣;西有明倫堂、節孝祠。忠義祠左右,清代設有學正、訓導二署,形成一組龐大的儒學建築群,宏敞偉峻。

館藏文物

陳列分歷史文物和革命文物兩部分。另外還有名勝古蹟和民間藝術陳列。歷史文物陳列展出該縣出土的新石器時代至清代的文物1300餘件,反映了古雁門文化的風貌。革命文物展陳列展示辛亥革命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期間該縣革命鬥爭史。
館藏文物6000多件,有化石、石器、青銅器、陶瓷器、貨幣、金銀玉器、書畫、石刻及古籍書等種類。

出版作品

曾出版《代縣重點文物介紹》、《代縣文物簡介》等。

開放時間

山西代縣博物館全年開放。

館址位置

山西代縣博物館坐落於該縣城內西南街。郵編:03420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