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緣蝽

山竹緣蝽

山竹緣蝽(NotobitusmontanusHsiao)屬半翅目緣蝽科,我國分布於浙江、四川、雲南等地,主要為害剛竹、白夾竹、壽竹、水竹等竹類,偶見取食玉米、小麥。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山竹緣蝽幼蟲山竹緣蝽幼蟲

種名: 山竹緣蝽
種拉丁名: Notobitus montanus Hsiao
國內分布: 四川、浙江

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20.5—22.5mm,寬5.5—6mm,黑褐色,被黃褐色細毛。觸角第一節短於或等於頭寬,第四節基半部紅褐或黃褐,端半色稍深。前胸背板中、後部色稍談。後足腿節粗大,其頂端約2/5處具1個大刺,大利前後各有數個小刺。腹部背面基半部紅色,向端部漸呈黑色。側接緣淡黃褐色,兩端黑色。雄蟲生殖節後線中央突起狹窄,兩側突起寬闊,頂端圓形,距中央突起較近,由腹面觀成窄“山”字形。卵淺褐色,具黃銅光澤。橢圓形,長約1.8mm,寬約1.2mm。若蟲初孵若蟲觸角與足細長,胸部小,腹部大。各齡若蟲腹背中央第三、四節和第四、五節之間,各有1個橢圓形突起。

生物學特性

山竹緣蝽成蟲山竹緣蝽成蟲

在四川省梁平縣1年完成1代,以成蟲越冬。次年4月下旬,越冬成蟲從石縫中爬出,飛到田邊地旁殘林的早發竹筍上集中危害,交尾以晴天10-16時最盛。雌雄成蟲都可多次交尾。成蟲交尾後飛往竹林,產卵於竹葉背面。極少產在竹稈或雜草上。卵粒與卵料呈“人”字形嵌合,組成“廣字形卵塊。;每塊卵一般為20—30粒,也有少數卵散產。每個雌蟲可產卵20—70粒。成蟲補充營養和交尾產卵約經12天。雌蟲產卵後2-3天爬入枯枝落葉鬆土中死去,也有少數還能取食危害達半月之久。成蟲壽命為330—350天。卵期15—20天,孵化率高。若蟲於5月中旬出現。剛孵出的若蟲粉紅色,2-3小時後變成灰黑色,集中在卵殼周圍,3-5天后分散取食。經30一50天,若蟲發育為成蟲。個別發育早的成蟲,經過一段時間取食,還可交尾產卵。卵可孵出若蟲,但因缺乏營養及天敵捕食,一般不能發育為成蟲。若蟲和成蟲吸取竹類幼嫩部分的汁液,常使竹筍、嫩竹生長衰弱,嚴重危害時,竹筍死亡,嫩竹立枯。成蟲白天活動,晴天飛翔能力強;夜晚、清晨、雨天活動能力弱,遇到外界刺激只能爬行,不能起飛。7月份,竹筍長成竹子,成蟲陸續飛往乾燥岩石上和山洞附近群集。晴天在岩石上爬行,遇到刺激,一哄起飛;傍晚,在集中地幾米至幾十米高的空中逆風飛翔,極為活躍。該蝽蟲期的捕食性天敵有紅緣猛獵蝽。

防治方法

山竹緣蝽山竹緣蝽

利用雲南崗緣始成蟲在松梢頂芽處群集越冬的習性,冬季組織人工捕殺。 2.竹林中紅緣猛措始發生期儘量不使用農藥,以保護這種天敵昆蟲。 3.用90%敵百蟲晶體、25%亞胺硫磷乳油、40%氧化樂果乳油、50%馬拉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噴霧,毒殺若蟲和成蟲。用西維因粉劑巴丹粉劑(1—2kg/畝)、避蚜霧粉劑(0.5-1.0kg/畝)防治雲南崗緣蝽,效果好。

分布與危害

山竹緣蝽(Notobitus montanus Hsiao),竹筍和嫩竹害蟲,屬緣蝽科。分布於四川、浙江。危害毛竹、壽竹、白夾竹、剛竹、水竹、花竹等。若蟲和成蟲吸取竹子幼嫩部分的汁液,使竹筍、嫩竹生長減弱,嚴重時使竹筍死亡,嫩竹枯立。

半翅目(一)

半翅目(Hemiptera),也叫異翅目。此類昆蟲俗稱蝽或椿象,由於很多種能分泌揮發性臭液,因而又叫放屁蟲、臭蟲、臭板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