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自然保護區

山河自然保護區

山河自然保護區,也叫山河林蛙自然保護區位於黑龍江省阿城市東部地區,以保護兩棲動物林蛙(蛤什蟆)為主要對象的自然保護區。保護區面積871公頃,包括山河林場經營區的胡蘆頭溝、四道河子、小郝溝、三道河子四處蛤蟆塘以及附近的沼澤種林地。自然保護區是一個典型的盆地,泉水資源豐富,兩條泉水匯成的小河,常年不枯竭。四處蛤蟆塘水面廣闊,岸邊沼澤地生長著繁茂的大、小葉樟。保護區的次生林以楊、樺樹為主,其次為水曲柳、胡桃楸和椴樹等。豐盛的水草是林蛙產卵、孵化的極好條件,林草又是林蛙變態、棲息的隱蔽場所,小河兩岸的河床、塔頭則是林蛙越冬場地。1984年,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山河自然保護區。

景區簡介

山河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林蛙生活環境
山河自然保護區1984年經過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保護區位於黑龍江省阿城市境內。生物地理分區屬2.8.3和I(1)2。面積871公頃。其地理位置在東經127°37’-127°45’,北緯45°15’-45°20’之間。保護區屑低山丘陵。區內地勢東部較高、西部平緩,泉水豐富,有兩條由泉水匯成的小河,形成廣闊的水面。春季嚴寒乾燥,夏季多朋濕潤,氣候年均溫3—4℃,1月均溫一19.5℃,7月均溫22.6℃。無霜期145天,年降水量500—600毫米。
林蛙為山河自然保護區內主要保護動物。小調、坡於岸邊沼澤地生長著豐盛的大葉橙、小葉格、是林蛙產卵、孵化的適宜環境。茂密的林草是林蛙變態、棲息的隱蔽場所。問床兩岸塔頭及河內是林蛙越冬之地。動物區系分區屬IB。林蛀屬省重點保護動物。由小郝河、胡蘆頭溝、三道河子、四道河子4處蛤蟆塘以及附近的沼澤地和林地等組成,總面積1.31萬畝,地勢東部較高,西部逐漸緩,屬於東北低山丘陵區。
山河自然保護區森林植被為天然次生林,主要組成村種為楊、檻、水曲柳、核桃揪、橡樹等。植物區系分區屬IE10。屑國家保護植物的有核桃揪、水曲柳等。

生態環境

山河自然保護區山河自然保護區林蛙養殖
山河自然保護區是林蛙的天然分布區,而且森林資源豐富,林內沒有污染,因此山河自然保護區是哈士蟆中最優質的品種,尤其是蛙油,更是純天然的名貴藥材。東北森林資源豐富,適宜林蛙養殖的林分50%以上,在林蛙資源日益銳減。
林蛙產品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大力開發林區林蛙資源,培養、扶持林蛙養殖業,對於繁榮林區經濟,培養新的經濟成長點,拓寬人員分流渠道,解決下崗職工再就業等有著重大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應抓住機遇,充分發揮林區林蛙資源的優勢,使林區林蛙養殖業逐步繁榮起來,向規模化、集團化、深加工、高附加值經濟邁進,也是林區發展立體經濟的一項重要補充之一。
山河自然保護區林蛙養殖業的發展,必將取得重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也會獲得重大的生態效益,保護林蛙資源,維護生態平衡,真正使林蛙常在,永續利用,使林蛙資源達到良性循環。

林蛙保護

山河自然保護區山河自然保護區林蛙保護
山河自然保護區全人工養殖林蛙,就是模擬野生自然環境條件,人工繁殖充足的飼料(黃粉蟲),以黃粉蟲為主體飼料餵中國林蛙。四周圍欄防鼠、等天敵的危害和逃逸。人為創造很好的越冬條件。防止病害的發生。完成蝌蚪的人工孵化。雌性誘變技術。根據生態學原理,利用時空差和生物間同生互利的原則,創造生態型集約化的人工養殖環境條件,解決林蛙的飼料、餵養、逃逸、天敵、病害、越冬、快速育蛙等綜合性技術措施。

山河自然保護區全人工養殖林蛙的好處很多,因為是集約化高密度的人工精養,對養蛙場的面積要求不大,容易選則。實踐證明,一個1200平方米的圈,捕當二年生商品蛙6千隻,效益可觀。由於面積小,管理十分方便,可以適量的投餵黃粉蟲,保證林蛙的捕食,加快林蛙的生長速度,(人工餵養的小蛙當年各別的有卵有油),二年可以出售商品蛙。二年生蛙油的產量遠高於半人工養殖二年蛙油的產量。據鑑定,蛙油的質量也好。

由於模擬野生自然條件圈養,其環境條件優越,植被好,有噴水保濕條件,適宜林蛙生長,保證林蛙不受損失。(由於今春天氣乾旱,正是小蛙上岸時候,野生半人工養殖的小蛙大批死亡,有的死亡可達70%以上)。林蛙的病害很

山河自然保護區山河自然保護區

多,人工圈養有利病害防治,防止林蛙病害的發生,提高林蛙回捕率。(野生放養的沒有辦法防病)。

山河自然保護區林蛙的天敵多,人工圍欄兩層,加設電貓防止鼠害、蛇害及人為的損害。給林蛙創造萬無一失的生活環境,使林蛙有很高的回歸率。這也是半人工養殖林蛙不可擬比的。
保護養林蛙必須具備的條件:
1.有充足的飼料黃粉蟲(黃粉蟲比較好繁殖)因圈養林蛙,必須保證每隻蛙每天吃到3-5條蟲。
2.蛙場址選擇很重要,要選植被好,有水源,有越冬條件,土壤濕潤的地點。
3.四周圍欄建好,因林蛙的逃逸功能強,不能讓林蛙外逃.(內圍攔塑膠反沿比較適用)同時注意防止鼠、蛇等天敵危害,一但蛙場進入鼠蛇後果不甚構想。
4.由於人工高密度養蛙,加之環境條件不適,林蛙有病害發生,要提早預防,如果有病才去治療,那就晚了。
5.林蛙要兩年後才是商品,所以林蛙的越冬尤為重要,也是全人工養林蛙成敗的關鍵。要很好的想辦法,順其自然的生活環境。確保全人工養蛙的成功。

經濟價值

山河自然保護區水中的林蛙
山河自然保護區人工圈養林蛙的經濟效益可觀:一個家庭農戶,在頭年秋收結束農閒時候,準備黃粉蟲25公斤,制200個養蟲盤,在8-10平方米的室內就可以繁殖。根據不同季節,養蟲成本高低也不同。除麥子麩外要準備白菜、蘿蔔、土豆等蔬菜餵蟲。在第二年春天準備蛙卵200團,建一個1000平方米的蛙圈,用塑膠布、大塊磚等圍欄。保證林蛙不逃,天敵不危害,植被條件好就可以了。經過認真細心的管理,秋後可收小蛙8-10萬隻,如果出售,平均每隻0.5元,計4萬元,越冬第二年出售商品蛙可獲利120萬元。
根據以上一個小型蛙場計算,蛙卵600元,黃粉蟲種蟲500元,木盤600元,麥麩約1500元,建場用1500元,工時雜費按1600元計算,總計約投6300元。當年小蛙可賣4萬元。可以獲得33700元的收入。如果精心認真管理,以上指標是可以達到的,第二年加大投入40000元,可出售商品蛙30000-40000隻,可獲利90000-120000元。
山河自然保護區2007年的商品活蛙每公斤110元,2008年達每公斤240元。可見林蛙的自然資源日趨枯竭,由於狂捕濫殺,也導致中國林蛙數量急劇下降,因而林蛙及其產品在國內外市場暢銷,價格昂貴,呈供不應求局面。在保護資源的同時,發展林蛙的人工養殖勢在必行。同時中國林蛙的南移養殖也正在被人們觀注。

景區建設

山河自然保護區保護區林蛙保護
山河林蛙自然保護區的次生林以楊樹和樺樹為主,水曲柳、胡桃楸和椴樹較少。林草是林蛙變態、棲息的隱蔽場地。保護區內有兩條泉水匯集的小河,常年不竭,兩岸的河床、塔頭及泡內是林蛙越冬之地。保護區內林蛙的主要天敵是野雞、蛇、黃鼬等。
保護區根據黑龍江省林業廳林發(野)(1984)96號檔案建立的。
1.定界與區劃保護區範圍包括胡蘆頭溝、四道河於、小郝溝、三道溝於、四處蛤坡塘子以及附近沼澤和林地。
2.機構與編制保護區管理機構建立了山河自然保護區管理站。
3.經營活動安排專人在繁殖期撈蛙卯,集中繁殖管理。
保護區建立後,組建了林蛙保護小組,制定了管理措施和有關保護規定。向民眾進行了廣泛的宣傳教育。每年秋季都檢查有關保護林蛙公告的貫徹執行情況,保護林蛙的生長境地,使其長久繁衍生息。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