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電力高等專科學院

山東電力高等專科學院

山東電力高等專科學校為國家全日制普通高校,隸屬國家電網公司。學校現有濟南校區、泰山校區,學校本部坐落於濟南市二環南路,校園庭院式布局,歐式建築風格,為典型的“生態化、園林化、數位化”校園,是山東省文明單位和園林式校園。學校泰山校區占地737畝,建築面積22.4萬平方米。設有山東電力焊工考核中心、山東省火力發供電國家職業技能鑑定站、山東省電力行業職業技能鑑定所。建有變電運行、變電檢修、繼電保護、調度通訊、電力行銷、線路運行與檢修等覆蓋電網主營業務的設施先進、門類齊全的實訓室(場)38個。2011年7月國家電網公司應急培訓基地在泰山校區掛牌成立。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1958年6月,山東省電業局決定在青島建立“青島動力專科學校”;

1960年8月,“青島動力專科學校”由青島遷往濟南,校名改為“山東動力專科學校”;

1963年8月,山東電業管理局貫徹山東省人委關於高等學校和中等專業學校調整方案,將“山東動力專科學校”改為“山東電業管理局濟南電力學校”;

1964年5月,根據水利電力部決定,將“山東電業管理局濟南電力學校”改為技工學校,校名為“水利電力部濟南水利電力技工學校”;

1970年8月,根據上級通知,“濟南電力技工學校”遷泰安,與“泰安電力技工學校”合併,建立“山東省電力技術學校”(後改稱山東省電力學校),由山東省電力工業局領導;

1994年5月,山東省電力學校升格為山東電力高等專科學校;

1997年7月,山東電力高等專科學校遷入濟南新校。中專部繼續保留在泰安,以山東省電力學校獨立設定;

2011年12月,山東省電力學校整體劃轉,成為山東電專泰山校區。

校舍面積

學校占地1800餘畝,現有校舍建築面積28萬平方米,其中教學行政用房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

儀器設備

學校現有固定資產總值4.6億元,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4億元。建有校外實習基地22個,校內教學實習基地19個,實驗室65個。山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山東電力仿真中心是國內高校唯一擁有 600MW、300MW、135MW等火電機組仿真機及500KV /220KV變電站仿真系統的大型現代化電力仿真實習基地。

師資隊伍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330人,其中副高及以上職稱215人,高職比為69.1%;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146人,占45.9%;在讀博士研究生17人,在讀碩士研究生40人。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5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聘請院士顧問2人。

圖書資料

學校擁有現代化、數位化、開放式圖書館,建築面積8648平方米,建有100M館域網路、山東電力數字圖書館、中國學術期刊全文資料庫鏡像站點以及技術標準全文檢索系統等。目前,館藏圖書 53萬冊,是中國知識基礎設施( CNKI )工程資料庫一級中心。擁有《山東電力技術》、《山東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兩個具有國內統一刊號和國際標準刊號的公開出版刊物。

學科專業設定

學校設有電力工程系動力工程系控制工程系化學與環境工程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材料科學與工程系、計量工程系、工商管理系和基礎部等8系1部。開設24個專業,涉及工、管、文等學科門類。學校現有工科和管理學科兩個主幹學科,其中,工科包括發電廠及電力系統、電廠熱能動力裝置、電廠化學等17個專業;管理學科包括電力工程管理、工商管理、市場行銷等5個專業。

教學工作

山東電力高等專科學院山東電力高等專科學院

學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始終把教學質量當作治校的根本來抓,以電廠熱能動力裝置、發電廠及電力系統2個國家教改試點專業為龍頭,依託學研產緊密結合辦學環境,遵循"傳授知識,訓練能力,培養素質"的工程套用型人才培養規律,積極推進專業教學改革,制定了人才培養方案,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的套用型人才。學校培養出的畢業生,由於工程實踐素質高,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強,以及踏實肯乾的作風、勇於吃苦的品格,深受用人單位好評。近年來,學校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均達到了 97% 以上。2003 年,在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檢查評估中,名列前茅,省評估組的專家給予高度評價。在歷屆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和山東省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我校學生均取得了優異成績,數學建模競賽獲全國二等獎2項、省級二等獎2項;電子設計競賽獲全國二等獎1項、省級一等獎5項、二等獎7項。

科研工作

截至2005年,共獲得國家級科技進步獎18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29項,山東電力科技進步獎375項,授權專利40項。"帶鰭片的熱交換管道檢測機器人"和"變電站設備巡檢智慧型移動機器人"兩個項目2002年被列入國家863計畫,於2005年2月25日順利通過了國家科技部驗收。

自主研發的系列複合絕緣SF6電流互感器、系列高效節能水泵、帶電作業機器人、LN2000分散控制系統、瞬時液相擴散焊機、電廠監控信息系統等一系列核心技術、核心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項目填補了國內空白。在鏇轉機械振動研究、節能技術研究、智慧型技術開發套用、遠程診斷技術開發套用、發電機端部振動研究、電力套用軟體等領域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1999年以來,發表論文1582篇,出版教材(著作)55部、校內教材30餘本,完成教改教研項目46項。自行開發研製了500kV/220kV變電站仿真機、135MW循環流化床鍋爐機組仿真機等20餘項實驗、實習裝置或系統。

高新技術產業

山東電力高等專科學院山東電力高等專科學院

學校充分發揮人才、技術優勢,承擔全省電力行業安全生產和技術監督服務職能,與全省45個發、供電單位簽有技術監督服務和人才培養契約,為現場解決了大量疑難問題,成為各發、供電單位離不開的技術參謀和後盾,2005年新簽契約額4.2億元。此外,學校還擁有火電和輸變電工程兩個甲級調試資質,調試資質和業績具國內領先水平。截至2005年底,已調試大小機組130台,其中,600MW機組9台、300MW機組46台。

魯能科技集團作為校辦產業,擁有魯能控制、魯能智慧型技術、魯能節能、魯能軟體、山東彼岸電器等高新技術企業11家。2005年,實現總收入3.43億元。

合作與交流

近年來,學校與華北電力大學、上海電力學院、山東科技大學等聯合開辦了成人本科教育。與美國德克薩斯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及清華大學、山東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四川大學等國內外知名大學開展了合作辦學。截至目前,已舉辦研究生課程進修班24期,培訓學員984人;舉辦各類培訓班300餘期,培養學員15000餘人次。

發展規劃

充分發揮電力行業依託和自身優勢,儘快提升辦學層次,擴大辦學規模,實施兩步走發展戰略。爭取到2007年,升格為普通本科院校---山東電力學院,實施本科教育。目前,學校升本已通過省政府專家組考評,升本報告已由省政府上報教育部;到2010年,力爭將學校建設成為一所以工為主,理、工、商、文相結合,突出電力行業特色和產學研一體化特色,具有萬人以上規模的多科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辦學特色

山東電力高等專科學院山東電力高等專科學院

學校與國網技術學院、國家電網公司團校實行一體化辦學。國網技術學院現設有成都、長春、西安、蘇州四家區域分院。與江蘇、浙江、北京、天津、新疆等國家電網公司所屬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電力公司開展緊密的校企合作,與國網電科院、許繼集團等多家科研院所、製造企業、生產企業簽訂協定,開展戰略合作。形成以國網技術學院為主體,國家電網企業與學校共同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職教集團。學校與學院系部合一,學歷教育與培訓工作深度融合,實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分工明確、協調發展”,走上了集約化人才培養的道路。學校遵循“自強、自立、求真、求新”的校訓和“以學生為本,以專家立校,面向市場需求,突出行業特色,產學研結合,推進國際合作”的辦學理念,確立了“職前職後一體化”的辦學模式,創新實施了“工學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繼續深入推行“教學做一體化”情境教學模式,努力為山東區域經濟和電力行業培養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形成了鮮明的職業教育辦學特色。

多年來,學校堅持人才培養和人力資源開發並舉,在辦好普通學歷教育的同時,大力加強職工培訓。學校開發了以新員工、團青幹部、企業培訓師、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班組長、應急人員以及專業領軍人才等為培訓對象的特色培訓項目,培訓業務基本涵蓋了公司的主營業務。目前,學校已成為山東區域電力的人才培養中心、國家電網技術技能人才培訓開發中心、新技術新技能推廣示範中心,國家電網培訓創新研發基地、團青幹部培養基地、企業文化傳播基地,成為公司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國際合作交流平台。學校先後榮獲省級文明單位、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狀、山東省優秀校園文明單位、全國一流電力單位等榮譽稱號。

資源整合形成辦學新格局

根據國網公司決策部署,國網技術學院2008年12月依託山東電專組建國網技術學院,2011年12月,山東省電力學校與國網技術學院實施了合併一體化運作,形成了校院合一、學歷教育與職工培訓共同發展的格局,進一步整合最佳化了培訓教育資源。新的辦學格局,能夠真正實現學歷教育專業與產業、職業崗位對接,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完全符合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需要。學校每年從國網公司各地聘請100多名兼職教師來校擔任培訓教學任務,他們帶來生產現場最新的技術、技能,實現了專業教學過程與現場生產過程“無縫”對接。

一流辦學條件支撐特色教育

學校現有幹部職工591人,國網公司級專家13人,山東省教學名師2人。學歷教育與職工培訓共同發展,有利於培養造就一支較高理論水平和豐富實踐經驗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一流的培訓教學設施,是提高學校辦學水平、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物質基礎。學校本部建有實訓220kV智慧型變電站、直流特高壓變電仿真、變電檢修等77個實訓室(場),泰山校區設有山東電力焊工考核中心、山東省火力發供電國家職業技能鑑定站、山東省電力行業職業技能鑑定所,建有變電運行、變電檢修、繼電保護、調度通訊、電力行銷、線路運行與檢修等覆蓋電網主營業務的設施先進、門類齊全的實訓室(場)38個。2011年7月國家電網公司應急培訓基地在泰山校區掛牌成立。

學校建有現代化、智慧型化化、開放式圖書館,可同時滿足1000人的閱覽需求。圖書館現有紙質藏書59.8萬冊,電子圖書11.71萬冊,是中國知識基礎設施(CNKI)工程資料庫一級中心,是山東省高校圖書館自動化建設評估通過的“先進圖書館”。擁有省級刊物《國網技術學院學報》,有國內統一刊號和國際標準刊號。建成了主幹萬兆、百兆到桌面的高速、智慧型光纖校園網路,並以100M頻寬接入Internet及Cernet教育科研網。

學校設有電氣工程系、動力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工商管理系、計量工程系、基礎部等8個系部。涉及工、管、文、商等學科門類,全日制在校生1410人,專科函授生270人。

嚴謹治學的師資隊伍提升辦學活力

教師是人才培養的主體,對於一所行業高校來說,為企業培養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合格人才的關鍵,在於擁有一支治學嚴謹、基礎紮實、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基於這樣一種認識,學校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學校堅持"培養骨幹,最佳化結構,雙師兼備,專兼結合"的原則,把教學系(部)與專業培訓部整合在一起,實現了系部合一、優勢互補。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互相交融,共同承擔教育培訓任務,分享理論知識,交流實踐經驗,切磋操作技能,探索教學規律,有效地改變了原有師資隊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真正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形成了一支既有較高理論水平,又有豐富的現場實踐經驗的過硬的教師隊伍。這樣的師資隊伍,既滿足學校培養“技術套用性強”的高工專特色人才的需要,也促進了學校整體培訓教學質量的提高。

同時,學校還堅持培養與引進相結合,加快技術技能人才、管理人才、經營人才三支隊伍建設,建立健全了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激勵機制。一是進一步完善了專家人才選拔辦法,建立健全學校專家人才選拔培養體系,拓展完善了人才成長通道。二是制訂了專業技術技能崗位聘任辦法,堅持能力業績導向,堅持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充分調動技術技能人員積極性,鼓勵業務崗位成材。三是完善了績效考核管理辦法,有效地提高了隊伍的績效水平和素質能力。

深化教學改革保證人才培養質量

經過近年來的探索實踐,學校初步建成了既符合高等教育體制改革要求,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中國特色的高職教育模式。

學校遵循職業教育規律,借鑑德國“雙元制”、加拿大CBE等國際先進職教模式,依託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相輔相成、互為支撐、相互促進的教育培訓辦學環境,遵循“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發展道路”的辦學方針,按照“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形成了特色鮮明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基於工作過程和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做到學習領域與工作領域一致,學習內容與工作內容一致,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一致,將知識學習、技能訓練、工作經歷、素質培養融為一體。一是大力加強專業教學改革,組織專業教師、行業企業專家,以現場工作過程為主線整合知識和技能,開發了所有專業的課程,形成了符合能力發展和職業成長規律的階梯式課程體系。二是進行基於“行動導向”的課程教學設計,實施“做教學一體化”情境教學,引導師生以團隊的形式,共同完成某一職業任務或項目,實施“做教學一體”、以“做”為主的情境教學,從而掌握知識與技能,實現了教學活動組織由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向“以學生學員為主體”的深刻轉變。三是實施“雙證融通”專業教育,大力開展職業技能鑑定,提高畢業生技能水平。

學校目前已建成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省部級精品課程15門、校級精品課程20門,省級特色專業3個,公開出版著作(教材)82部,獲省部級優秀教材8門,獲省部級及以上教學成果22項。2009年,順利通過國家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水平評估,成為省內同類院校中唯一22個評估大項全部達標的學校,受到專家組高度評價。2009年——2014年,學校連續六年榮獲“中國企業教育先進單位百強”稱號。

學校非常重視校園文化建設,重視學生個人特長、社團建設和專業技能活動的開展。積極組織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藍橋杯”全國軟體大賽、“高教社”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等社會舉辦的各項競賽,均取得優異成績,名列同類高校前茅。

學校培養出的畢業生工程實踐素質高,獨立解決工作實際問題的能力強,在現場一線具有“下得去、留得住、上手快,幹得好”的特點,深受用人單位好評。近幾年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均在95%以上。

開放式辦學拓展發展空間

學校適應教育改革新形勢,積極實施教育的國際化、特色化發展戰略,圍繞特色教育構築核心競爭優勢,實施開放式辦學,形成了以研究生課程學習班為代表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培訓模式。與華北電力大學、東北電力大學、上海電力學院等高校聯合舉辦成人本科教育多年。

學校始終堅持走“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辦學道路,不斷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近幾年,先後與德國布蘭登堡工業大學、西門子公司、法國阿爾斯通大學、阿海琺輸配電公司、美國道波公司、清華大學山東大學、國網國際公司、中國電科院、國網電科院、江西公司、山西公司、重慶公司、江蘇公司、許繼集團等國內外十幾所著名大學、科研院所、企業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在人才培養、師資交流、資源開發、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逐步走出一條國際化、開放式的發展道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