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

材料科學與工程(英文名: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縮寫MSE)。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制定和頒布的《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中,材料科學與工程屬於工學學科門類之中的其中一個一級學科,下設3個二級學科,分別是: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是研究材料成分、結構、加工工藝與其性能和套用的學科。在現代科學技術中,材料科學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三大支柱之一。主要專業方向有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耐磨材料、表面強化、材料加工工程等等。國內本學科較強的高校有清華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天津大學、燕山大學、東華大學等

基本信息

專業解析

材料科學研究者材料科學研究者
材料無處不在
大千世界中的材料無所不包、無處不在。吃、穿、住、行,每個人每天會碰到諸如金屬、 橡膠、磁性、光電等眾多材料,小到一根針、一張紙、一個塑膠袋、一件衣服,大到交通工具、醫療器械、工程建築、信息通訊、航天航空,處處都有材料科學的身影。
材料科學與工程是一個涉及材料學、工程學和化學等方面的較寬口徑專業。該專業以材料學、化學、物理學為基礎,主要研究的是材料成分、結構、加工工藝與其性能和套用。事實上,人類文明發展史,就是一部如何更好地利用材料和創造材料的歷史,材料的不斷創新和發展,也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
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材料科學與工程屬於工學裡材料類之中的一個一級學科,下設的二級學科包括材料學、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加工工程等幾個主要的專業方向。材料類還包含很多專業,主要有:金屬材料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複合材料與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等。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在大學一、二年級一般會安排基礎科目的學習,如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普通物理、計算機基礎、C語言、英語等。高年級以後會開設專業課程,如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概論、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力學、材料工程基礎、材料專業基礎實驗、工程材料力學性能、現代材料研究技術,等等。(專業課程因各校側重不同會有一定差異)

專業特色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以材料學、化學、物理學為基礎,系統學習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基礎理論和實驗技能,並將其套用於材料的合成、製備、結構、性能、套用等方面研究的學科。

培養目標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培養具備包括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等材料領域的科學與工程方面較寬的基礎知識,能在各種材料的製備、加工成型、材料結構與性能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與教學、技術開發、工藝和設備設計、技術改造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高層次、高素質全面發展的科學研究與工程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材料科學與工程的基礎理論,學習與掌握材料的製備、組成、組織結構與性能之間關係的基本規律。受到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複合材料以及各種先進材料的製備、性能分析與檢測技能的基本訓練。掌握材料設計和製備工藝設計、提高材料的性能和產品的質量、開發分析與檢測技能的基本訓練。掌握材料設計和製備工藝設計、提高材料的性能和產品的質量、開發研究新材料和新工藝方面的基本能力。

知識領域

1.掌握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防腐專業以及其它高新技術材料科學的基礎理論和材料合成與製備、材料複合、材料設計等專業基礎知識;
2.掌握材料性能檢測和產品質量控制的基本知識,具有研究和開發新材料、新工藝的初步能力;
3.掌握材料加工的基本知識,具有正確選擇設備進行材料研究、材料設計、材料研製的初步能力;
4.具有該專業必需的機械設計、電工與電子技術、計算機套用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5.熟悉技術經濟管理知識;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7.熟練掌握材料測試的儀器使用。

主幹學科

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物理學

主幹課程

物理化學、材料物理化學、量子與統計力學固體物理、材料學導論、材料科學基礎、材料物理、材料化學、材料力學、現代材料測試方法、材料工藝與設備、鋼的熱處理等。

實踐環節

包括專業實驗、金工實習、電工電子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論文)。

專業實驗

材料結構顯微分析、近代儀器分析方法、材料的物理性能與力學性能測試、材料製備與成型加工工藝實驗等

相近專業

材料化學、冶金工程、金屬材料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複合材料與工程、焊接技術與工程、寶石及材料工藝學、粉體工程、再生資源科學與技術、稀土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發展前景

隨著人類進入新世紀和科學的發展,無論是工業領域、建築領域、醫用領域還是航空領域,材料學都面臨著技術突破和重大產業發展機遇。同時以高分子材料、納米材料、光電子材料、生物醫用材料及新能源材料等為代表的新材料技術創新也顯得異常活躍。很多日用化工類、機械加工類、石油化工、鋼鐵製造類企業都需要材料及相關工程方面的人才。
學生畢業後可以到材料及高分子複合材料成型加工、高分子合成、化學纖維、新型建築裝飾材料、現代噴塗與包裝材料、陶瓷、水泥、家用電器、電子電氣、汽車廠、鋼鐵企業、石油化工、製造企業、航天航空等企業從事設計、新產品開發、生產管理、市場經營及貿易部門工作,也可以到高等學校、科研單位從事科學研究與教學工作,還可以到政府部門從事行政管理、質量監督等工作。
本科生除了就業以外,另一個主要去向就是讀研或深造。可以說讀研率高是材料類專業的一大特點。學生在本科階段學習的知識也是全面的、基礎性的,以便為將來的學習打好基礎。如果想要在某一領域有深入的研究和發展,還需要進一步學習深造。從很多企業招聘的學歷要求和給予的待遇就能看得出,高學歷畢業生在就業環境和工資待遇等方面明顯優於本科畢業生。因此,畢業生考研和繼續深造的比例很大。
目前,該專業因畢業難以找到對口工作,工資低等原因,已成為紅牌專業。

重點學科

類別 學科代碼及名稱 學校名稱
一級學科 0805材料科學與工程 清華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天津大學
東北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浙江大學
山東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中南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四川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二級學科 080501材料物理與化學 河北工業大學
南京大學
南昌大學
080502材料學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化工大學
燕山大學
同濟大學
東華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
重慶大學
080503材料加工工程 太原理工大學
吉林大學
鄭州大學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名單
類別 學科代碼及名稱 學校名稱
二級學科 080501材料物理與化學 復旦大學
080502材料學 北京理工大學
吉林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武漢科技大學
080503材料加工工程 南昌大學

學科排名

教育部學位中心2012年全國學科排名於2013年1月29日公布。本一級學科中,全國具有“博士一級”授權的高校共77所,本次有61所參評;還有部分具有“博士二級”授權和碩士授權的高校參加了評估;參評高校總計98所。 註:以下相同得分按學校代碼順序排列。

排名學科名稱及代碼得分
1 10003 清華大學 94
2 10008 北京科技大學 92
3 10213 哈爾濱工業大學 87
10699 西北工業大學
5 10248 上海交通大學 85
10497 武漢理工大學
10561 華南理工大學
8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84
10335 浙江大學
10533 中南大學
11 10422 山東大學 83
12 10487 華中科技大學 82
10610 四川大學
14 10056 天津大學 81 
10698 西安交通大學
16 10010 北京化工大學 80
10145 東北大學
18 10255 東華大學 78
19 10005 北京工業大學 77
10007 北京理工大學
10183 吉林大學
10251 華東理工大學
23 10141 大連理工大學 75
10216 燕山大學
10246 復旦大學
10247 同濟大學
10288 南京理工大學
10291 南京工業大學
10358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0459 鄭州大學
10611 重慶大學
90002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33 10112 太原理工大學 72
10280 上海大學
10285 蘇州大學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10359 合肥工業大學
10488 武漢科技大學
10731 蘭州理工大學
90034 裝甲兵工程學院
41 10217 哈爾濱工程大學 70
10299 江蘇大學
10530 湘潭大學
10532 湖南大學
10613 西南交通大學
10674 昆明理工大學
10700 西安理工大學
11414 中國石油大學
49 10060 天津理工大學 69
10109 太原科技大學
10110 中北大學
10142 瀋陽工業大學
10150 大連交通大學
10214 哈爾濱理工大學
10289 江蘇科技大學
10357 安徽大學
10385 華僑大學
10386 福州大學
10427 濟南大學
10491 中國地質大學
10512 湖北大學
10708 陝西科技大學
10730 蘭州大學
11065 青島大學
65 10186 長春理工大學 67
10290 中國礦業大學
10408 景德鎮陶瓷學院
68 10004 北京交通大學 65
10143 瀋陽航空航天大學
10144 瀋陽理工大學
10149 瀋陽化工大學
10153 瀋陽建築大學
10222 佳木斯大學
10292 常州大學
10337 浙江工業大學
10338 浙江理工大學
10356 中國計量學院
10490 武漢工程大學
10500 湖北工業大學
10596 桂林理工大學
10618 重慶交通大學
11535 湖南工業大學
11660 重慶理工大學
84 10079 華北電力大學 64
10127 內蒙古科技大學
10146 遼寧科技大學
10147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10148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
10152 大連工業大學
10154 遼寧工業大學
10294 河海大學
10589 海南大學
10635 西南大學
10636 四川師範大學
10856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11035 瀋陽大學
11407 北方民族大學
98 10743 青海大學 62
教育部學位中心2009全國學科排名,材料科學與工程部分:
110003 清華大學98
210008 北京科技大學92
10533 中南大學
410213 哈爾濱工業大學91
10248 上海交通大學
610699 西北工業大學90
710335 浙江大學85
810145 東北大學83
9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82
10561 華南理工大學
1110698 西安交通大學79
1210610 四川大學78
1310358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77
10487 華中科技大學
1510056 天津大學76
1610141 大連理工大學74
10183 吉林大學
10288 南京理工大學
1910005 北京工業大學73
10010 北京化工大學
10247 同濟大學
2210007 北京理工大學72
10216 燕山大學
10255 東華大學
10486 武漢大學
2610246 復旦大學71
10251 華東理工大學
10459 鄭州大學
10611 重慶大學
90002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3110058 天津工業大學69
10532 湖南大學
10613 西南交通大學
3410280 上海大學68
10286 東南大學
10700 西安理工大學
3710285 蘇州大學67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10291 南京工業大學
10359 合肥工業大學
4110112 太原理工大學66
10142 瀋陽工業大學
10426 青島科技大學
10488 武漢科技大學
10491 中國地質大學
4610004 北京交通大學65
10027 北京師範大學
10214 哈爾濱理工大學
10338 浙江理工大學
10593 廣西大學
10615 西南石油大學
5210110 中北大學64
10118 山西師範大學
10217 哈爾濱工程大學
10299 江蘇大學
10356 中國計量學院
10673 雲南大學
10708 陝西科技大學
5910015 北京印刷學院63
10079 華北電力大學
10150 大連交通大學
10475 河南大學
10619 西南科技大學
10702 西安工業大學
11066 煙臺大學
6610127 內蒙古科技大學62
10636 四川師範大學
10657 貴州大學
10743 青海大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