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交通學院管理系

1、在專業學科建設方面,突出強調“軟專業,硬建設”。 1、工商管理方向:市場行銷、人力資源管理、旅遊管理等本科專業。 3、管理科學方向:管理科學、工程管理等本科專業。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1、建系發展:管理系建於1984年。在26年的辦學過程中,管理系不斷發展與分化,先後從管理系獨立分化出了交通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經濟系、人文科學系等兄弟院系,不僅為管理系積澱了文、經、理、工、管等多學科相互滋潤的豐厚文化底蘊,也為管理系的發展奠定了兼容並蓄多學科交叉的堅實的基礎。
2、專業設定:先後開設過秘書、行政管理、人事管理、後勤管理、旅遊管理、市場行銷等專業,為交通行業和社會培養畢業生8000餘人。現設有市場行銷、公共事業管理、會展經濟與管理、行政管理4個本科專業和旅遊管理1個專科專業,在校學生1006人,其中本科生827人。
3、教師人數:現有專任教師5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 12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4人,博士在讀5人,碩士31人。獲得省部級優秀教師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人。另外聘請國內外兼職教授4人。近幾年先後有11位教師出國考察、進修學習和參加國際學術會議。
4、機構設定:設有系辦公室和學生工作辦公室;5個教研室:市場行銷管理教研室、旅遊會展管理教研室、公共事業管理教研室、行政管理教研室、人力資源管理教研室。
6、實驗實習:建有管理系綜合實驗中心,設有5個實訓室,總資產167萬。另外有藍海集團、華獅集團、迪沙集團、園博園4個掛牌就業實習基地,山東省交通廳辦公室等19個簽訂協定實習基地,1個新加坡海外實習基地。
7、科研成果:自2002年至今先後承擔完成各類科研項目102項,其中教育部、交通部、山東省社科規劃等省部級課題12項,山東省教育廳、交通廳、文化廳等廳級課題42項,校級科研項目近50多項。各類教育研究項目52項,其中教育廳課題8項。發表論文252多篇,其中核心期刊122篇,CSSCI及EI檢索論文13篇。主編參編專著教材45部(其中國家級十五規劃教材1部)。僅2010年統計發表論文46篇,其中核心期刊20篇、EI檢索5篇、ISTP檢索8篇,出版專著4部。獲得省部級項目6項。
8、各種獲獎:先後獲得山東省軟科學成果一、二、等獎3項、山東省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2項、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1項、山東省文化藝術科研成果獎6項、學校教育研究優秀成果等獎12項。
9、團隊建設:現有1個校級科研創新團隊(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研究)和1個校級教學創新團隊(人力資源管理)。
10、品牌建設:現有1個省級特色專業(市場行銷)和1個省級精品課程(人力資源管理)。
11、學生成績:全國首屆秘書職業技能競賽總決賽個人三等獎3項,單項獎1項,我校榮獲最佳組織獎、優秀團隊獎;在“挑戰杯”山東省大學生創業計畫競賽中,獲得省級一等獎2次、省級二等獎5次、省級三等獎7次;在“挑戰杯”山東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省級三等獎1次、校級一等獎2次、校級二等獎1次。在山東省首屆大學生專利設計大賽中獲得銅獎 1次。在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中,全國一等獎(c類)7次、全國二等獎(c類)4次、全國三等獎(c類)6次、全國優秀獎(c類)28次;全國一等獎(d類)2次、全國二等獎(d類)5次、全國三等獎(d類)1次。就業率98%,四級英語考試通過率達到70%。

辦學理念

1、系....訓:剛健篤實,通權達變。
2、基本戰略:人才強系,突破發展。
3、基本思路:以穩定為基礎,以創新為動力,以發展為目標,以特色為追求。
4、基本系風:團結和諧,高效務實。
5、基本要求:明理明德,修身修性,求真求知,篤志篤行。

辦學特色

1、在專業學科建設方面,突出強調“軟專業,硬建設”。
2、在人才培養方案方面:突出“寬口徑、厚基礎、強素質、重能力”的基本要求。
3、在課程體系構建方面,圍繞培養學生“4+X”核心能力設定模組化課程體系。
4、在教學方法改革方面,推行“教學三化、作業三化”課程教學改革。
5、在學生能力套用方面,強調“一專多能,一書多證”。
6、在學生管理模式方面,提出“關注四特學生、實施五全育人”教育管理模式。

師資力量

特聘教授
李志明 新加坡凱日國際公司總裁
劉大可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會展系主任
曹洪軍 山東財政學院工商管理學院院長
許 強 威海迪沙藥業集團副總裁
教授
趙中利 李文義 宋旭紅 馬曉燕 劉繼泉 王新生
副教授
劉永東 劉春丹 紀曉岩 楊迅滋 張艷霞 李秀菊 張存明 趙軍 來逢波 趙秀芳 徐國偉 王長峰
講師
劉進 趙昕 陳曉紅 楊京波 衣莉芹 聶雲霞 馬彩鳳 李曉麗 蘇楊珍 閆棟 徐滴石 張雪軍 趙品華 王虹雲

專業介紹

人力資源管理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掌握管理學與經濟學領域的基礎理論以及人力資源管理專業領域系統的科學理論與專業知識的,具有較強的人際溝通、組織協調及領導的基本能力的,人力資源管理領域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
管理學、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管理、管理科學、勞動經濟學、公共關係、人員測評理論與方法、薪酬管理、招聘與甄選、人員培訓與開發、交通管理概論、福利與社會保障
基本技能
學生通過學習和實踐,能夠系統掌握管理學與經濟學領域的基礎理論以及人力資源管理專業領域系統的科學理論與專業知識,具備較強的計算機套用及辦公自動化能力,較高的英語和漢語表達水平,具有較強的人際溝通、組織協調及領導的基本能力,具有較強的獨立工作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學習可獲得大學英語四、六級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助理人力資源管理師資格證書和汽車駕駛執照等。 學生通過學習和實踐,能夠系統掌握管理學與經濟學領域的基礎理論以及人力資源管理專業領域系統的科學理論與專業知識,具備較強的計算機套用及辦公自動化能力,較高的英語和漢語表達水平,具有較強的人際溝通、組織協調及領導的基本能力,具有較強的獨立工作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學習可獲得大學英語四、六級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助理人力資源管理師資格證書和汽車駕駛執照等。
就業去向
學生畢業後主要到政府機關、各行業管理部門、企事業單位等各種組織從事人力資源管理領域的規劃、開發、甄選、考核、培訓、工作分析、薪酬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從事行政管理、運作管理、信息管理等企業管理方面的工作;還可以在教育科研部門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市場行銷專業

學歷(學位)學制:4年制本科,學士學位
專業方向:本專業分為汽車行銷、會展行銷兩個專業方向
培養目標:本專業主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紮實、全面的市場行銷理論知識體系,具備較強的行銷操作和行銷管理素質,初步掌握汽車行銷、會展行銷等專業方向的知識與技能,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發展的、懂經濟、通管理、知法律的高層次、高素質行銷管理人才。
主要課程:經濟學、管理學、戰略管理、會計學、市場行銷、消費心理學、市場調查與預測、廣告學、推銷學、銷售管理、行銷策劃、網路行銷、國際行銷、汽車行銷、會展行銷等。
基本技能:學生能夠系統學習經濟學和管理學的基本理論,全面掌握市場行銷專業知識,通過實習與訓練獲得企業管理和市場行銷的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計算機和外語套用能力、市場調查與預測能力、行銷策劃和銷售管理能力、市場開拓與產品推銷能力、公關及廣告策劃能力、一定的行銷專業研究能力和專業創新能力。通過學習可獲得大學英語四、六級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助理行銷師證書、公關員資格證書、助理人力資源管理師證書秘書資格證書、導遊資格證書等。
就業情況:本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在各類工商企業(特別是汽車與會展行業)從事有關企業形象宣傳及行銷管理工作。從事市場戰略研究、市場行銷管理與策劃、市場調研與預測、行銷業務操作、產品運營、廣告設計、企業形象建設與公共關係、銷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或考取管理類、社科類等專業的研究生。市場行銷專業是全國人才需求量最大的專業之一,常年占據人才需求量榜首。我院市場行銷專業適應迅猛發展的汽車事業,特別開設了在汽車行銷方向,就業形勢良好。目前本專業招生規模達120人,正式就業率達90%以上。
師資隊伍:經過多年的學科專業建設,該專業已形成了學歷層次高、實踐經驗豐富、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該專業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知名專家;有省教育廳認定的中青年學術骨幹。截止2009年年底,專業在冊專任教師人數15人。從學歷結構看,專任教師具有博士學位5人,具有碩士學位8人。從職稱結構看,目前有教授6人,副教授4人。
辦學特色:該專業適應我國蓬勃發展的汽車企業需要,依託學校的優勢資源,開設了在汽車行銷方向。在專業方向上,我們開設了《汽車概論》、《汽車市場行銷》、《汽車服務工程》、《汽車文化》,《汽車保險與理賠》等課程。
該專業於2010年被評為山東省特色專業,擁有省部級重點試驗室和汽車博物館;擁有眾多汽車企業實訓基地和校友專家資源;利用汽車博物館、汽車實驗室、汽車駕駛培訓中心設定了汽車構造實習、汽車文化實習、汽車駕駛實習等實踐環節。有大批汽車專業校友活躍在我國汽車行業的各個工作崗位上。

行政管理專業

(本科/學制四年)
本專業分設辦公室管理和交通行政管理兩個專業方向。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熟悉我國政府機構管理以及各類公共管理機構管理實踐,具備管理學、經濟學、法學等方面的基礎知識,掌握紮實的行政管理理論、技術和方法,具有較強的策劃、組織、協調和執行能力,能從事行政管理工作的複合型高級人才。
主要課程:管理學、行政學、行政法學、公共政策學、公共經濟學、危機管理、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管理、公文寫作、秘書理論與實務、文檔管理、電子政務基礎與套用、計算機套用與辦公自動化、公務員制度、交通管理概論等。
基本技能:學生通過學習和實踐,能夠系統掌握開展行政管理工作必備的管理學、行政學、經濟學和法學等基本理論和知識,得到公文寫作、會議組織與管理、文檔管理以及辦公自動化等基本技能訓練,具備行政管理的計畫、組織、協調和執行能力,具有較強的計算機套用和辦公自動化能力,較高的語言文字表達水平,初步的科研能力和較強的創新能力。通過學習可獲得大學英語四、六級證書和計算機等級證書,考取行政助理資格證書、高級秘書資格證書和汽車駕駛執照等。
就業去向:學生畢業後可去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公共機構或交通行業從事行政管理、檔案管理、辦公室綜合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從事相關的科研和教學工作。

公共事業管理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和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掌握紮實的現代公共管理理論、技術和方法,具有較強的組織、協調和實際操作能力,能從事辦公室綜合管理、公共人力資源管理或交通公共安全管理的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學生畢業後可在交通運輸或其它行業的公共事業部門、政府部門和企業單位從事辦公室綜合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或公共安全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研究單位和高等學校從事相關的科研和教學方面的工作。
課程設定
本專業課程設定採取“大平台、小模組”的方式。大平台以管理學、經濟學、調查與統計和人力資源管理等課程為主體,重點培養學生的基礎管理能力;以公共事業管理學、秘書理論與實務、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和現代辦公技術等課程為主體的專業課模組,重點培養學生的專業基礎能力;公共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方向和交通公共安全管理方向專業方向模組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畢業後所面臨的具體崗位的實際操作套用能力。另外在上述平台和模組中,本專業還設定有調查與統計課程設計、秘書理論與實務課程設計和現代辦公技術實習等大量的實踐教學環節,配合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基本技能
學生通過學習和實踐能夠系統掌握公共事業管理的基本理論,具有較紮實的專業知識,具備較強的計算機套用及辦公自動化能力,較高的英語和漢語表達水平,規劃、協調、組織和管理能力,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較強的創新能力。學生修完相應的專業課程環節,將具有較強的計算機套用能力和其他現代化辦公設備操作能力,具有較強的辦公室綜合協調和管理能力。修完方向課模組,學生將具有較強的人力資源規劃、招聘、人員測評和薪酬福利管理等人力資源管理能力,具有通過人力資源管理師考試的應試能力;或具有較強的交通危機管理和公共安全管理能力,具有初步的交通公共安全預案編制能力,具有通過公共安全管理師考試的應試能力。通過學習還可獲得大學英語四、六級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汽車駕駛執照等。
辦學特色:
(1)雄厚的師資力量。公共管理教研室現有包括趙中利教授和馬曉燕教授在內的教師9名,授課教師分別來自心理學、管理學、社會學和人力資源管理等相關學科,其中博士2名,碩士6名,並承擔著省社科規劃項目在內的多項科研課題。
(2)學生“4+X”核心能力培養教育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雙語教學、案例教學等教學手段,全面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通過實踐環節,讓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把書本理論運用於實踐當中,完成理論到實踐的轉化,從而培養出既具有“能想、能說、能寫、能跑”等基本素能,同時又具有專業方向知識的高素質、全面發展的套用型管理人才。
(3)“教學三化,作業三化”改革: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師提出了大力推行教學改革“三化”要求,即“教學案例化、教學雙語化、教學多媒體化”;對學生提出了大作業“三化”要求,即“作業專題論文化、方案設計圖表化、操作訓練實務化”。規定專業課每學期布置1-2篇“三化”大作業,內容包括專題綜述、方案設計、創業設計、實務操作、模擬訓練等。在畢業設計環節還要求學生將設計方案製作成融聲、像、圖、文、動畫效果於一體的多媒體演示文稿。通過這些改革措施,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具備了較紮實的專業基本功。
(4)重視就業指導與就業實習。學院高度重視學生的就業工作,通過多個環節強化就業指導;支持學生在業餘時間走向社會參與實踐;為學生就業實習提供全方位的指導與服務。
就業去向
本專業學生注重對學生的考研和就業輔導,考研通過率在全校名列前茅,學生就業率在全省同類專業中處於前列。學生畢業後除了可以繼續攻讀管理和經濟類的研究生外,還可以到政府部門、交通系統、文教體育等公共事業部門從事行政管理、政策法規、人力資源管理、公共安全管理及辦公室管理等工作。

發展規劃

“十一五”學科建設與發展計畫
一、管理系“十一五”學科發展規劃目標
(一)學科建設發展遵循的原則
1、管理學科建設與發展必須貫徹學校關於學科建設實施計畫的指導意見。
2、管理學科建設與發展必須遵循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需要的原則。
2、管理學科建設與發展必須體現“目標明確,特色鮮明,重點突出,跨越發展”的原則。
(二)學科建設與發展的目標框架
1、工商管理方向:市場行銷、人力資源管理、旅遊管理等本科專業。
2、公共管理方向:公共事業管理等本科專業。
3、管理科學方向:管理科學、工程管理等本科專業。
二、學科建設的保障體系與分步實施方案
(一)人才支撐條件
1、加快學科帶頭人的選拔、引進、培養工作:
(1)系鼓勵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報考碩士、博士,更新知識結構,提高學術水平;
(2)為教師提供寬鬆的教學和科研環境,積極鼓勵教師開展對外學術交流和科研活動,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學術組織,努力提高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計畫用5年的時間培養2-3名在省內有一定影響的本學科領域的專家學者;
(3)積極引進高層次高學歷人才(以博士引進為主),加強有影響的國內外學科帶頭人的引進聘用力度;每年爭取引進1-2名博士;
2、組建各專業各課程的穩定、合理、有發展潛力的學科梯隊;在十一五期間基本形成以5-8名博士、5-8名教授為學術骨幹的師資隊伍結構。爭取培養1-2名省級優秀教師,培養1名省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二)科研環境支撐
1、科研機構的支撐:系將在“十一五”期間籌建成立管理諮詢研究所(中)心,旅遊科學研究所科研機構等;
2、國內外課題支撐:加大國家和省級管理學科和軟科學課題申報力度,力爭“十一五”期間申報國家級科研項目實現零的突破,省級科研項目2-3項;同時積極開展與省內外合作,爭取橫向科研項目,在“十一五”期間科研經費要爭取突破50萬元大關;
3、科研獎勵:“十一五”期間對系的科研體制進行改革創新,制定新的科研政策,如科研獎勵政策,鼓勵教師多出版學術專著,發表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形成學位申報和專業設定的科研支撐。
(三)聯合辦學和合作交流支撐
1、加強與國內外聯合辦學:積極爭取與新加坡凱日國際有限公司及美國萊剋星頓、加拿大凱伯瑞學院建立辦學合作協定與意向,爭取能夠有更多的老師和學生跨出國門進行國際交流和學習;
2、學術交流與合作:在系已與中國心理衛生協會交通分會理事、山東省市場行銷學會理事、山東省行為科學學會常務理事、山東省旅遊協會會員單位的基礎上,積極開展與中國管理科學學會、中國企業管理協會、中國市場行銷學會、中國旅遊協會、中國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學會、中國交通企業協會等學術團體的聯繫與交流。
(四)對外培訓服務支撐
1、加強與其他院校、行業學會及培訓機構的聯繫,積極開展對社會的培訓服務工作。
2、積極開發對外培訓和服務項目,逐步形成管理系對外培訓和服務的特色。首先在交通系統開展項目培訓工作,爭取每年舉辦2-3次培訓班。
3、每個專業教研室至少要打造1個對社會產生影響的培訓品牌,不斷擴大管理系的社會影響和知名度。
(五)實驗室環境支撐:
1、積極籌建管理學科實驗室:論證籌建旅遊管理專業實驗室、行銷管理專業模擬專業實驗室、人力資源管理模擬實驗室、擴建現代辦公技術實驗室(增加設備數量)。通過實驗室建設推動學科建設和科研工作。
2、加強管理軟體開發、購買和套用。
3、在“十一五”期間爭取籌集申請實驗室建設經費30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