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院

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院

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是一所省屬全日制普通高等專科學校。其前身為始建於1958年的原山東省中醫藥學校,2004年經教育部批准改建為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學校坐落於膠東半島煙臺,有兩個校區,分別在著名旅遊風景區煙臺養馬島和素有“梨鄉”美譽的萊陽,學校共占地736畝,校舍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固定資產4.8億元,師資力量雄厚,教師隊伍優良。是中華培養從事於醫藥衛生有志青年骨幹的搖籃。學校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建設的高等專科學校,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職業技能鑑定中心、鄉村醫生學歷教育基地,為全國中醫藥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副理事長單位。

基本信息

學校理念

學校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及黨的教育方針,立足於基層衛生事業,堅持以素質教育為基礎,以能力培養為本位,以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重點的辦學思路,以普通專科教育為主體,培養高等技術套用型中醫藥人才。大力實施質量立校、人才興校、特色強校戰略,以專業特色和教學質量為保障,抓好人才隊伍建設、管理體制改革和完善辦學條件三項工程建設,強化教學,鞏固特色,提高質量,規範管理,全面提升辦學實力,實現了學校健康、快速、可持續發展,學校逐步成為一所在省內外享有較高知名度的高等中醫藥院校。

所獲榮譽

先後榮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教育先進集體、省級衛生先進單位、山東省醫學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山東省中醫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辦學規模

學校設有中醫系、中藥系、護理系、公共基礎部、西醫教學部、針推康復研究所、中藥研究所等教學、科研機構。開設中醫學、針灸推拿、護理學、中藥學、中藥製藥技術、藥學、醫藥行銷、康復治療技術、醫療美容技術和家政服務(康復保健方向)等10個專業,其中中醫學、針灸推拿學、中藥學等3個專業為學校的特色專業。現有在校生12600名,生源來自全國12個省區。建校五十年來,學校為社會培養了3萬多名中醫藥專業人才,遍布全國全省各級醫療衛生單位和醫藥企業,為中醫藥事業的發展,為人民民眾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貢獻。
學校畢業生一直以良好的敬業精神、較高的綜合素質、紮實的基礎理論、過硬的專業技能,深受社會用人單位好評。近幾年畢業生就業率達90%以上。同時,各專業畢業生還可按照省教育廳的有關政策升入本科院校繼續學習兩年,成績合格取得普通大學本科學歷文憑和學士學位。2007年學校專升本工作成績斐然,受到社會各界高度讚譽。
學校建有護理技能中心、臨床技能中心、針推康復實驗中心、機能學實驗教學中心、公共基礎實驗教學中心、形態學實驗教學中心、中藥學實驗教學中心等各類專業實驗實訓室45個,配備了液相色譜分析儀、薄層掃瞄器、顯微圖像分析儀、藥理生理工作站、護士智慧型化培訓中心等先進的教學、科研設施,總值達5000萬元。學校擁有附屬醫院2所、附屬實驗藥廠1個,其他教學醫院、醫藥企業等教學實習基地120處。圖書館藏書40萬餘冊,其中珍藏《四庫全書》一套和一批中醫古籍善本,實行微機管理,開架借閱,同時建有電子閱覽室和數字圖書館。中藥標本陳列館館藏中藥材標本、海洋浸液標本2700餘種,臘葉標本1萬餘份,是全國中醫藥院校中規模較大的中藥標本陳列館之一。教育技術中心擁有先進的閉路雙控電化教學系統、校園電視台、衛星地面接收站、非線性編輯系統等,具有攝、錄、編、播相配套的功能。教學和管理用微機800餘台。建有校園網,並實現寬頻連線。全面而充足的教學資源,很好的滿足了學生的學習、成長、成才的需要。

機構分布

黨政行政機構

辦公室(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
組織人事處
財務審計處教務與科研處
學生工作處
招生就業處
總務處

黨群團機構

紀監審辦公室
工會
團委

教學機構

中醫系
中藥系
護理系
西醫教學部
公共基礎部

教學輔助機構

教育技術中心
圖書館

附屬機構

附屬醫院

院系設定

中醫系

中醫系是學校最大的教學、醫療與科研單位,擔負著中醫學、針灸推拿、中醫骨傷、康復治療技術等專業高等醫學人才的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任務,承擔北京中醫藥大學、山東中醫藥大學相關專業專科、本科課程的函授教學任務,承擔山東省勞動廳推拿按摩師(初級、中級)培訓、鑑定任務。建校48年來,中醫系學術文化沉澱深厚,人才輩出,在教學、科研等方面處於國內同類院校前位。
師資力量: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中醫系已形成了一支以專家、教授為核心、中青年骨幹教師為主體、業務水平過硬、職稱比例適當、年齡梯隊合理的高素質師資隊伍。中醫系現有學校編制在崗教師56人,專職教師32人,在校生3000人。其中,副教授以上職稱30人,占教師總數的53%,講師(及中級)職稱17人,占30%;有博士研究生5人,碩士研究生21人,高學歷人員占專職教師的81%。學科建設:中醫系注重學科和專業建設,以學科建設為重點,以教學科研為基礎,學術、科研水平在國內同類院校中保持領先地位。其中,中醫學專業、針灸推拿專業是學校的特色專業。中醫系現下設6個教研室,7個實驗室,1個研究所,1個省級職業技能培訓、鑑定基地。
《中醫基礎護理學》、《經絡腧穴學》、《醫學心理學》等16部國家規劃教材的主編,副主編任務,參加編寫國家規劃教材38部,近幾年發表學術論文260餘篇。在研和已完成省級以上科研課題8項。
人才培養:學校自1958年建校以來,已為社會培養醫學類各專業人才13000餘名,近5年,畢業生就業率達90%以上,就業範圍主要分布在山東省,部分學員在省外、國外就業。我校往屆畢業生因其基礎理論紮實、實踐技能過硬、心理品德優良,深受各級醫療、預防、保健、康復等單位(機構)的歡迎,為中醫事業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學校現有直屬附屬醫院1所,有縣級以上教學實習醫院68所,後期臨床教學條件充分。中醫系正堅持"平和交流,共建和諧氛圍;科學思考,尋求最佳途徑;規範做事,致力同步雙贏"的工作理念,實施"跳躍式、追趕型"的工作策略,求實創新,科學發展,強化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圍繞學生的人性需求,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多元化發展,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為祖國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中藥系

中藥係為學校教學與科研的重點系部,擔負著中藥、藥學、醫藥行銷、中藥製藥技術等專業的教學、科研和實驗室建設任務,承擔著山東中醫藥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專業的函授教學任務。多年來中藥系以素質教育為基礎,以能力培養為本位,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專業建設為龍頭,以多出人才、多出成果為目標,為我省乃至全國的醫藥專業人才培養和中藥現代化事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一、師資隊伍建設
多年來,中藥系採用培養與引進相結合的方法,努力加強學科帶頭人、後備學科帶頭人、青年骨幹教師和“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充分發揮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發揮中年教師承上啟下的作用,落實和完善青年教師培養計畫,實施名人戰略,中藥系業已形成了以國家衛生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武繼彪校長等知名學者、教授為中藥系部分職工核心,中青年骨幹教師為主體,業務水平過硬、職稱比例適當、年齡梯隊合理的高素質師資隊伍。
中藥系現有教師55人,其中博士2人,碩士(含在讀)10人;碩士生導師2人,教授3人,副教授19人,高級實驗師3人,副主任中藥師2人,“雙師型”教師18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職稱的教師數占在編教師總數的42%。
二、專業建設
1.教研室與課程體系設定:中藥系下設化學、中藥鑑定、中藥炮製、中藥製劑4個綜合性教研室,課程體系涵蓋了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儀器分析、分析化學、物理化學、中藥化學、中藥製劑分析、藥用植物學、中藥栽培學、中藥儲存與養護、中藥鑑定學、中藥炮製學、中藥藥劑學、藥品經營與管理學、藥事管理與法規、現代企業管理學、財務管理學、藥物製劑工程及車間工藝設計、醫藥廣告實物、商務禮儀、醫藥文獻檢索等。
2.專業設定:中藥系現設有中藥學、醫藥行銷、藥學、中藥製藥技術4個專業。
三、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中藥系現有設備先進、門類齊全的實驗室12個、精密儀器室1個、專業技能實訓基地5個,配備了高效液相色譜儀、雙波長薄層掃瞄器、顯微圖像顯示儀、紫外分光光度計等一大批先進的實驗設備,教學儀器設備總值2000餘萬元。學校每年投入300餘萬元專款用於購置教學科研設備,極大的改善了中藥系教學科研條件,同時我們積極強化實驗資源共享,最佳化實驗資源配置,全面提升了實驗室的建設水平。
中藥標本館現有乾藥材標本1700餘種、植物浸液標本1000餘份、海洋藥物標本400餘份,動、植物蠟葉標本近6000份,方劑標本130餘首,是全國中醫藥院校館藏標本最多的標本館之一;藥用植物園種植有藥用植物400餘種,較好地滿足了教學和科研的需要,擴大了對外交流。
中藥系現有藥用植物野外教學見習基地2處,中藥製劑GMP實訓基地1處,條件優良的教學實習基地60餘所,為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原則,加強與醫院、藥品經營企業、藥品生產企業及中藥材種植(養殖)業的聯繫;積極開展校企聯合辦學,體現用人單位在高等專科教育中的作用,讓企業專才走上講台,走出了一條產、學、研一體化的辦學之路。
四、科研與論著
中藥系共完成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課題14項,校級科研課題7項,正在進行的科研課題13項。在已完成的課題中,3項獲全國教育科學一等獎、1項獲國家教育部優秀成果獎、2項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5項獲山東省衛生科技進步獎、1項獲山東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武繼彪校長取得廳級以上獲獎成果12項,取得鑑定成果21項,主持和參與廳級以上計畫課題30餘項,研發新藥8項,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2006年分別獲得衛生部和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
中藥系教師編寫國家規劃教材和論著共83部,其中主編國家規劃教材28部,副主編24部,參編24部,出版著作7部;發表論文238餘篇。其中,《中藥製劑分析技術》等教材被教育部確定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五、人才培養
多年來,中藥系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不斷深化教學改革,通過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技能比武等多種形式和途徑,強化學生基本技能訓練,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有效培養。在2006年由山東省衛生廳、省醫務工會組織的“全省衛生系統中醫藥傳統技能大賽”中,我校代表隊榮獲“全省衛生系統中醫藥傳統技能大賽”團體三等獎,總成績名列9個省直單位代表隊第1名,27個地市級以上代表隊第5名,梁偉玲等同志獲“山東省衛生系統職工技術能手”稱號。在中藥專業27名決賽選手中,我校畢業生占81.5%,在總成績前六名選手中,我校畢業生占五名。
中藥系配合學校團委積極組織大學生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參觀藥材種植(養殖)基地、製藥企業、醫療單位等活動,使同學們完善了自我,鍛鍊了能力,受到了教育,增長了才幹,引發了大學生們對於中國當代社會發展的一些深層次思索,有了更強的社會責任感和緊迫感。帶教老師獲團省委“2006年度全省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指導者,張偉、劉朋潔等同學獲團省委“2006年度全省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學生,中藥服務隊獲團省委“2006年度全省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服務隊榮譽稱號。
自建校以來,中藥系共培養中藥類專業人才12000餘名,其中定點為北京市、廣東省培養中藥專業人才100餘名,其他省市的畢業生近1000名。中藥系現有在校生1521餘名,畢業生人數為415人。
中藥系畢業生理論知識牢固、實踐能力強,深受各級醫療機構及醫藥企業的歡迎,畢業生就業率達98%以上,就業範圍遍及全國各地。許多往屆畢業生已成為全省乃至全國聞名的優秀企業家。
新的時期,新的機遇,新的挑戰,中藥系全體師生員工將以嚴謹的工作作風,飽滿的工作熱情,抓住機遇,踏實工作,全面落實各項工作計畫,創造更加優良的教學、科研環境,為培養適應中醫藥現代化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套用型人才,振興高等中藥教育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護理系

護理專業成立於1987年,經歷了近20年的建設和發展,於2005年1月建立護理系,擔負著護理學、中醫學、針灸推拿、康復等專業的教學任務,同時承擔著山東省勞動保障廳養老護理員(初、中級)的技能培訓與鑑定任務。
師資隊伍:護理系擁有一支理論和實踐能力較高的以中青年為主體朝氣蓬勃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業務水平過硬、職稱比例適當。承擔護理專業教學任務的學校編制在崗教師36名,專業教師占11名,其中,副教授職稱以上17人,講師13人,碩士及在讀研究生11人。學科建設:護理系下設基礎護理學教研室、臨床綜合(內外婦兒)護理學教研室,擁有一定規模的實驗實訓場所和先進的實驗設備。承擔護理學基礎、護理技術、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急救護理學、康復護理學、常見疾病康復學、臨床營養學、社區護理學、老年護理學等10多門課程教學任務。近幾年參加編寫了13部著作和規劃教材,其中主編1部,副主編4部,發表論文50餘篇。主持山東省中醫管理局科研課題1項正在進行,參加校級精品課程建設3門。
人才培養:護理專業分為大專(五年制)、高專(三年制)、高職(三年制)三個不同的辦學層次,年招生近500名,全日制在校生已達1500餘人。擁有一批穩定的實習醫院,在北京等大城市開闢有實習基地,成為輸送畢業生就業的重要渠道。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0%以上,多數就業于山東省,部分學生就業於北京、西安、河南、江蘇、深圳等地的醫院。護理系積極倡導以育人為中心,以教學為重點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重視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加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訓練,而且注意培養學生的關愛意識,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優良的職業道德和心理品質,從而使我系各屆畢業生得到了用人單位的高度評價。先後為社會培養了3000多名護理畢業生,他們大多數已成為醫療衛生戰線的骨幹力量,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讚譽。
護理系將進一步加大教學改革力度,努力建設和提高師資隊伍,加強實驗實訓基地建設,為培養更多的護理人才,促進護理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公共基礎部

公共基礎部,現有專兼職教師35名,承擔著學校所有專業的公共課程的教學任務。公共基礎部下設四大教研室,分管政治、體育、英語、語文、數學、物理等六個學科的教學、科研、學科建設任務。
1、政治教研室
①政治組
負責思想品德教育、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鄧小平理論、法律基礎、衛生法規、邏輯學、醫學倫理學等課程的教學任務,以及開展本學科的教研、科研、法學學科的建設。
②語文組
負責大學語文、中專語文、醫古文等課程的教學、科研和語文學科的建設。
2、體育教研室
負責全校所有班級的體育課教學任務,開展有關體育活動,如兩操、太極拳、體育比賽等,進行體育方面的教研、科研活動和體育學科的建設,組織學生參加省、國家大學生體育運動會。
3、英語教研室
負責大學英語、中專英語等課程的教學、科研和外語學科的建設。另外、負責學校學生英語等級考試的具體工作。
4、數理教研室
負責學校所有班級的高等數學、中專數學、大學物理、中專物理、統計與衛生統計學等課程教學任務,開展有關教研、科研活動,進行理學學科的建設。

西醫教學部

學校西醫教學部擔負著全校所有專業的西醫課程的教學、科研和臨床工作,同時承擔山東中醫藥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各專業的函授授課任務。伴隨學校建校40多年,西醫教學部不斷發展,已成為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教學、科研和臨床的重點部系。
師資力量:西醫教學部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業已形成了一支以專家、教授為核心、中青年骨幹教師為主體、業務水平過硬、職稱比例適當、年齡梯隊合理的高素質師資隊伍。西醫教學部現有轉兼職教師32名,其中專任教師21名。有副教授18人,高級實驗師1人,“雙師型”教師23人,博士研究生1人、碩士學位6人,在讀研究生3人。
學科建設:西醫教學部注重學科和專業,發揮優勢互補,合理調配教學資源。下設藥理學教研室、解剖生理學教研室、免疫病理學教研室、西醫臨床教研室。設有微生物免疫實驗室、解剖學實驗室、藥理學實驗室、生理學實驗室、外科學實驗室、內科診斷學實驗室等,實驗設備先進並不斷進行更新,力爭達到國家二級實驗室標準。可以為其他系部的教學與科研提供全方位的幫助。
教學、科研及人才培養:西醫教學部在學校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較大的成績。
教學工作是西醫教學部的中心工作。我們採取鼓勵考研、外出進修、觀摩教學、三級評教等多種形式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和水平,從全面改革教學法入手,加大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現代高級技術套用型專門人才。
科研工作也是我們部的工作重點之一。正在進行的山東省教育廳科研課題2項。西醫教學部教師參加編寫國家規劃教材,其中主編國家規劃教材16部,副主編19部,協編19部。發表論文200餘篇。

專業設定

中醫系專業

一、針灸推拿專業
(一)三年制普通專科
1.課程設定:
課程分必修課和選修課兩類。2.主要課程:
英語、計算機套用基礎、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人體解剖學、經絡腧穴學、中藥學、方劑學、生理學、免疫及病原生物學、病理學、藥理學、診斷學基礎、醫學心理學、針法灸法學、中醫內科學、針灸治療學、推拿手法、小兒推拿學、西醫臨床醫學。
3.招生對象:高中畢業生
4.修業年限:3年
(二)五年一貫制專科
1.主要課程:
中醫基礎理論、人體解剖學、生理學、中醫診斷學、經絡腧穴學、中藥學、免疫及病原生物學、生物化學、方劑學、針法灸法學、計算機套用基礎、病理學、診斷學基礎、藥理學、推拿手法、治療學、中醫內科學、小兒推拿學、針灸治療學、中醫婦科學、針灸醫籍選、醫學心理學、西醫臨床醫學、中醫兒科學、中醫外科學、常見疾病康復學、實驗針灸學、常用護理技術。
2.招生對象:國中畢業生
3.修業年限:5年
二、中醫學專業
(一)三年制普通專科
1.課程設定:
課程分必修課和選修課兩類。
2.主要課程:
英語、計算機套用基礎、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人體解剖學、生理學、免疫及病原生物學、病理學、藥理學、診斷學基礎、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針灸推拿學、中醫傷科學、中醫五官科學、西醫臨床醫學、醫學心理學。
3.招生對象:高中畢業生
4.修業年限:3年
5.培養目標與業務範圍:
(二)五年一貫制專科
1.主要課程:
中醫基礎理論、人體解剖學、生理學、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中醫各家學說、免疫及病原生物學、生物化學、病理學、中醫內科學、計算、套用基礎、藥理學、診斷學基礎、中醫兒科學、中醫外科學、針灸推拿學、中醫五官科學、醫學心理學、西醫臨床醫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傷科學、古典醫籍選、中醫食療學、常見疾病康復學、常用護理技術
2.招生對象:國中畢業生
3.修業年限:5年

中藥系專業

一、中藥專業
(一)三年制普通專科
1.課程設定
課程分必修課和選修課兩類。
2.主要課程
中醫學基礎、中藥學、方劑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藥用植物學、中藥栽培學、中藥化學、西藥藥理學、中藥藥理學、中藥製劑分析、中藥鑑定學、中藥炮製學、中藥藥劑學、醫藥經營與管理、藥事與經濟法規等。
3.主幹學科
中藥學、中藥化學、中醫學。
4.招生對象
應屆高中畢業生。
5.基本修業年限3年
(二)三年制對口高職大專
1.課程設定
課程分必修課和選修課兩類。
2.主要課程
中醫學概要、中藥學、方劑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藥用植物學、中藥栽培學、中藥化學、中藥藥理學、中藥製劑分析、中藥鑑定學、中藥炮製學、中藥藥劑學、醫藥經營與管理、藥事管理與法規等。
3.主幹學科
中藥學、中藥化學、中醫學。
4.招生對象
對口中專畢業生。
5.基本修業年限3年
(三)五年一貫制大專
1.課程設定
課程分必修課和選修課兩類。
2.主要課程
語文、英語、數學、物理、計算機套用基礎、中醫學基礎、中藥學、方劑學、解剖生理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藥用植物學、中藥栽培學、中藥化學、藥理學、中藥藥理學、中藥製劑分析、中藥鑑定學、中藥炮製學、中藥藥劑學、醫藥經營與管理、藥事與經濟法規等。
3.主幹學科
公共基礎、中藥學、中藥化學、中醫學。
4.招生對象
應屆國中畢業生。
5.基本修業年限5年
二、醫藥商品行銷專業
(一)三年制普通專科
1.課程設定
課程分必修課和選修課兩類。
2.主要課程
中醫學基礎、中藥方劑學、經濟法基礎、公共關係學、會計學、行銷心理學、藥理學、藥事管理與法規、中藥鑑定學、中藥炮製學、藥品市場學、醫藥廣告實物、中藥商品學、醫藥經營與管理學等。
3.主幹學科
中藥學、行銷學、工商管理學。
4.招生對象
應屆高中畢業生。
5.基本修業年限3年
(二)五年一貫制大專
1.課程設定
課程分必修課和選修課兩類。
2.主要課程
語文、數學、英語、計算機應和基礎、中醫學基礎、中藥方劑學、經濟法基礎、公共關係學、會計學、行銷心理學、藥理學、藥事管理與法規、中藥鑑定學、中藥炮製學、藥品市場學、醫藥廣告實物、中藥商品學、醫藥經營與管理學等。
3.主幹學科
公共基礎、中藥學、行銷學、工商管理學。
4.招生對象
應屆國中畢業生。
5.基本修業年限5年
6.培養目標與業務範圍:
(1)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從事醫藥商品行銷和管理工作的高級實用型專門人才。
畢業生應當具有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主義思想以及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行為規範;具有較好的科學文化素養,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熟練的職業技能;具有繼續學習的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立業、創業能力;具有健康的身體和心理素質;具有基本的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2)業務範圍:本專業畢業生分別面向醫藥商業企業、醫藥工業企業、藥材生產企業、中藥飲片生產企業和醫院藥房(店),從事中西藥品調劑、行銷和管理工作。
7.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有從事醫藥行業各類工作通用的專業基礎知識和職業技能;
(2)具有從事藥品行銷和管理所必需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取得一個或多個工種的高級工資格證書;
(3)具有獨立學習和套用本專業新知識、新技術的基本能力和相關的知識基礎;
(4)熟悉我國醫藥市場行銷的方針、政策與藥事法規,了解國際市場行銷的慣例和規則;
(5)熱愛中藥行銷事業。具有努力實踐、實事求是、科學嚴謹的學風和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三、藥學專業
三年制普通專科
1.課程設定
課程分必修課和選修課兩類。
2.主要課程
政治理論、英語、高等數學、物理、計算機套用基礎、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生物化學、人體解剖生理學、、臨床醫學概論、微生物免疫學、藥用植物學、生藥學、藥理學、藥物化學、藥劑學、藥物分臘葉標本館析、天然藥物化學等。
3.主幹學科
化學、藥學
4.招生對象
應屆高中畢業生。
5.基本修業年限3年
6.培養目標與業務範圍
(1)培養目標:遵循黨的教育方針,面向醫藥行業和農村基層,培養與我國經濟建設和中醫藥事業發展需求相適應,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適應在藥品生產、經營、使用、質檢及服務等崗位,從事藥品生產、藥品經營、處方調配、藥物製劑、質量檢驗等工作的高等技術套用型藥學專門人才。
(2)業務範圍:適應在各級醫療機構、藥品生產企業、藥品經營等企業中的調劑、生產、質檢、流通、管理等崗位上,從事藥品調劑、藥物製劑、質量控制、藥品鑑定、經營、管理等工作。
7.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藥理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實驗技術,熟悉常用藥物的理化性質、藥理作用與臨床用途、不良反應及合理用藥的基本知識與技能。
(2)掌握常見劑型的製備工藝與方法,質量要求與質量控制,以及調配藥物的基本知識與技能。
(3)掌握藥物化學和生藥學的基本知識,藥物的結構和性質與生物活性的關係,具有指導臨床合理用藥的能力。
(4)熟悉相關的醫學及藥學基礎知識,熟悉藥事管理的法規、政策與行銷的基本知識。
(5)掌握藥物的鑑別、檢查及其含量測定的原理、方法和技能。
(6)掌握常用製劑製備的操作技術,學會藥物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能獨立從事調配處方工作。
(7)具有綜合運用各種知識和技能解決藥學實際問題能力。
(8)具有一定的藥品行銷能力。熟悉藥品經營與管理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熟悉藥品銷售的基本知識;掌握處方調配、製劑配製的基本知識,向患者進行正確地用藥指導。
(9)具有計算機實際套用能力,具有藉助工具書閱讀本專業的英文書籍的能力,達到省高校外語專科考試合格水平及計算機套用能力等級考試合格水平。
(10)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
(11)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12)具有繼續學習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
四、中藥製藥技術專業
三年制普通專科
1.課程設定
課程分必修課和選修課兩類。
2.主要課程
中醫學概要、解剖生理學、中藥方劑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英語、計算機套用基礎、藥用植物學、藥用植物栽培技術、藥理學、中藥化學、中藥鑑定學、中藥炮製學、中藥藥劑學、藥物製劑工程及車間工藝設計、中藥製劑分析技術、藥事管理與法規。
3.主幹學科
化學、藥劑學。
4.招生對象
應屆高中畢業生。
5.基本修業年限3年
6.培養目標與業務範圍
(1)培養目標: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中藥生產、質檢、管理和服務一線工作的高等技術套用性中藥製藥專門人才。
(2)業務範圍:適應在各級醫療機構、藥品生產企業等企業中的調劑、生產、質檢、管理等崗位上,從事藥品調劑、藥材炮製、藥材提取、藥材粉碎、製劑生產、藥品質量控制、藥品鑑定、管理等工作。
7.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有與本專業培養目標和業務範圍相適應的文化基礎知識,掌握中醫藥基礎理論和臨床用藥的基本知識。
(2)掌握中藥化學成分的檢測、提取、分離的基本原理、工藝流程和實驗操作技能。
(3)具備對中藥真偽優劣進行鑑定的能力;掌握中藥的種植養殖、加工炮製的基本知識,具備相應的技術套用能力;
(4)具備中藥製劑生產所必須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熟練進行中藥製劑的生產,能正確使用、維護和維修中藥製劑常用設備和工具;初步具有對製劑工藝設計的能力。
(5)掌握中藥製劑檢驗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6)熟悉藥理學的基本知識、藥事管理的法規政策;熟悉中藥經營與管理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7)掌握英語和計算機的基本知識,達到專科層次的套用級別。
(8)了解中藥學科的學術發展動態與新技術的套用狀況;具備通過繼續教育、崗位培訓進行知識更新、技術創新的能力。
(9)了解現代藥學的發展動態;熟悉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科學研究的能力。

西醫教學部

(一)解剖生理學
(二)藥理學教研室
(三)西醫臨床教研室
(四)免疫及病理學教研室

發展前景

2008年是學校建校50周年,50載艱苦奮鬥,50載桃李競芳。全校師生員工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和山東省九次黨代會精神,系統總結50年辦學經驗,繼續發揚團結、嚴謹、勤奮、奉獻的優良校風,不斷開拓創新,紮實工作,為實現學校“十一五”發展規劃目標,發展中醫藥事業、提高人民民眾健康水平而努力奮鬥。

學校地址

山東省煙臺市濱海東路508號(養馬島跨海大橋南端東1000米)
可以通過以下三條路線到達該校:
A煙臺汽車站或火車站下車後乘坐61路公車至陳家灘下車,到馬路對面換乘603路公車至終點即到;
B煙臺青年路汽車站乘坐62路公車至終點站,出站後至馬路對面乘坐603路公車;
C牟平公車站或牟平長途汽車站下車,出站換乘603路公車。
自備車輛到校有兩條路線可供行駛:
A走高速公路的在牟平養馬島路口下,向北至濱海路,向東2公里即達;
B不走高速的沿煙臺市濱海路向東至養馬島跨海大橋東1000米即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