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醫學院中藥博物館

北京中醫學院中藥博物館

該館成立於50年代末,當時稱中藥標本室,隸屬於北京中醫學院中藥系,規模很小,僅1個陳列室,面積不足100平方米,所陳列的中藥材種類也僅1000餘種,主要為本院教學服務。

基本信息

北京中醫學院中藥博物館北京中醫學院中藥博物館
北京中醫學院中醫藥博物館是一座收藏豐富,內容系統的專業博物館。

“醫史部”收藏曆代醫藥文物近千件、善本醫籍200餘種。其展示大廳以中華文化為大背景,以中醫藥學發展為主線,通過各個時期的歷史文物,再現了包括少數民族在內的祖國醫學的主要成就;

中藥部”以中藥綜合展廳、藥用植物臘葉標本室、中藥材標本室等五部分組成,共收集各類中藥標本8000餘種,近4萬份。中藥綜合展廳內容充實,品種齊全,對常用藥材從來源到飲片都作了科學而詳盡的介紹。

歷史

該館成立於50年代末,當時稱中藥標本室,隸屬於北京中醫學院中藥系,規模很小,僅1個陳列室,面積不足100平方米,所陳列的中藥材種類也僅1000餘種,主要為本院教學服務。

1988年在香港愛國人士邵逸夫先生資助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投資下,建設逸夫科學館,1990年建成並投人使用。占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包括停車場及館前小花園),建築面積3160平方米,為5層現代化建築。

展廳設計

北京中醫學院中藥博物館展廳設計
該館為逸夫科學館的主要部分,約占1500平方米。分為中藥綜合展廳、藥用植物標本室、中藥材標本室、中藥飲片與成藥室、貴重中藥標本室、藥用動物展覽櫥窗等6廳室。

各廳室設備先進,布局合理,各展品陳列體現了科學性、實用性、藝術性的緊密結合。
中藥綜合展廳陳列常用中藥600餘種,按照中藥的功用排列,分為解表藥、清熱藥、瀉下藥、祛風濕藥、滲濕利尿藥、芳香化濕藥、溫里藥、理氣藥、消食藥、驅蟲、止血藥、活化瘀藥、安神藥、平肝息風藥、開竅藥、化痰止咳平喘藥、補養藥、收澀藥、涌吐藥、外用藥等20大類,每種中藥相應有原植物或原動物的彩色照片、藥材、中藥飲片3部分,每大類和每一種中藥都配有中英兩套說明文字。這個綜合展廳還陳列了幾大珍貴藥用動物鹿、磨等以及多種珍貴的動物類與植物類藥材。本展廳的展覽內容與排列方式,既能充分滿足中醫學專業學生學習中藥的需要,又能滿足中藥學各專業學生學習中藥的需要,更能適應國內外學者、專家的參觀與學習,適用面廣,利用率高,是學生學習與實習、學者專家參觀與學術交流的重要場所。

北京中醫學院中藥博物館古代醫療方法
藥用植物標本室計畫收藏陳列我國具有醫療價值的各類藥用植物蠟葉標本約計7000餘種,30000餘份,現已收藏3000餘種,12000餘份,按照恩格勒植物分類系統排列,是藥用植物學、藥材學、中藥鑑定學、中草藥化學等學科的學習與研究的好課堂。
中藥材標本室已收藏陳列2500餘種中藥材,計畫收藏我國具有醫療價值的中藥材標本7000餘種,除正品外,還收藏各類中藥材的混亂品種與偽品。按照中藥材的來源與藥用部位排列,分為根與根莖類藥材、莖術類藥材、皮類藥材、葉類藥材、花類藥材、種子果實類藥材、全草類藥材、藻、菌、地衣類藥材、樹脂類藥材、動物類藥材、礦物類藥材以及其他類藥材等12大類。在這個展室既能看到各種優質的道地藥材,也能看到藥材的多種偽品與混亂品種,為學習藥材與辨別藥材真偽優劣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各類實物標本。
北京中醫學院中藥博物館古代醫學著作
中藥飲片與成藥室,分為兩大部分:一是各類中藥飲片,收藏陳列2000餘種,按照中藥的功用排列(與中藥綜合展廳排列類同);二是各類中成藥,已收藏陳列近1000種,計畫收藏全國各地區生產的常用中成藥2000餘種,按照地區或生產廠家排列。這個陳列室為中醫、中藥各專業學生、教師及從事中藥調劑、銷售的有關人員學習研究與識別各種中藥飲片及各種中成藥提供了理想場所。
貴重中藥標本室包括貴重中藥與毒劇中藥兩部分,各收藏陳列100餘種;此外還收藏少數中藥藥效成分的化學標準品。在這個陳列室可以看到中藥中的珍品,是識別貴重中藥與毒劇中藥的好地方。
藥用動物展覽櫥窗陳列展覽了我國生產的各類藥用動物剝製與浸制標本200餘種,按照動物分類系統排列。這個展覽櫥窗是藥用動物王國的縮影。

鎮館之寶

神藥靈芝

北京中醫學院中藥博物館靈芝
踏入博物館的三層中藥綜合展廳,首先看見的不是根鬚髮達的人參,也不是奇形怪狀的何首烏,而是製作精緻、栩栩如生的動物標本,仿佛這不是中醫藥博物館,而是自然博物館。博物館盧老師告訴記者:“中藥的藥材來源分為:動物、植物和礦物三大類。這些標本,只是直觀地說明動物作為中藥藥材來源的重要性。”

環視整個展廳,記者發現玻璃容器中的植物標本依然“秀色可餐”,紅花綠葉,在冬季的北京給展廳添了許多春意。“這是我們用特殊溶劑浸制的植物標本,這些標本通常可以保色達到20至30年之久。”盧老師告訴記者。

在展廳入門處的展櫃裡,一塊圓滑光潤,蛋青色附有絲絲雜紋的石頭格外引人注意。“這是馬寶,就是馬胃腸道中的結石。動物結石,在中藥中具有解毒、開竅、鎮驚、化痰的功效。我們館藏的這塊馬寶,可謂非常珍貴,它直徑達到11厘米,重達1150克,非常難得啊!”盧老師指著那塊看似玉石的“馬寶”說道。原來動物結石也可以入藥,其實,大名鼎鼎的“同仁堂安宮牛黃丸”中的牛黃就是牛的膽結石,而通常人們說的“狗寶”則為狗的胃內結石。這些動物結石藥材一般都價格不菲。

麝香傳奇

北京中醫學院中藥博物館麝香
麝香其實是鹿科雄性動物囊袋中的乾燥分泌物來到一展櫃前,發現聞名已久的麝香的實物,看上去卻仿佛街邊售賣的柿子餅,並不起眼。“這就是麝香,它是鹿科動物成熟雄性香囊中的乾燥分泌物,是非常珍貴的中藥材,具有開竅、辟穢、通絡、散瘀的作用。”據盧老師講述,麝香的來歷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對唐姓父子,居住在深山裡,以打獵為生。一天,父子倆在深山老林射獵,兒子為追捕一隻野雉,不慎掉下山澗。唐老漢飛奔至山澗,見兒子倒在地上不能動彈。山澗微風陣陣,飄來縷縷奇香,沁人心脾。老漢欲背起兒子,卻見兒子正貪婪地吸著這奇特的香氣,傷痛好像正被逐漸趨散。唐老漢順著香氣尋覓,見不遠處有一塊不毛之地,香氣正是從這裡發出來的。老人扒開泥土發現一個雞蛋大小,長著細毛的香囊。唐老漢小心翼翼地將其取出,裝入兒子的衣袋帶回家中。不久兒子的傷不治而愈。後來,每遇到窮人跌打損傷,唐老漢就用麝香為其治療。其實老漢得到的香囊,是一種叫麝的動物,雄性腹部裝著分泌物的囊袋。以後,人們便把這種香袋叫做“麝香”。

建築特色

北京中醫學院中藥博物館古代朝廷太醫
西方世界在多年的猜疑和否定之後,
終於摘掉了木眼鏡,跨越了心理的障礙,認可了中國的中醫中藥。來北京的外國人中,不少人都慕名來到這裡。

北京中醫學院中醫藥博物館1500平方米的中藥標本展廳里匯聚著中藥的精華,從藥用植物的標本到中藥飲片,從藥材實物到丸散成藥,讓參觀者目不暇接。漫步在中國醫藥史的展廳里,你會感悟到它的恢弘和深邃。也許漢代畫像石上扁鵲行醫圖帶有傳說的色彩,而歷代名醫塑像則切切實實象徵了中醫藥的傳承和發展。至於那些沙盤模型、仿宋針灸銅人、中醫白銅外科用具、少數民族醫藥器具。還有明朝出版的醫藥書籍,就實實在在證明了中醫中藥對這個民族的生息和崛起具有怎樣重大的意義。

北京中醫學院中藥博物館外部建築
站在寬敞的博物館大廳,你會不知不覺融入那幅巨大的《燕山秋色圖》國畫中,去諦聽夏商周神草療醫時是如何診脈,去拜訪在碩果纍纍的杏林中小憩的董奉,去感受華佗張仲景孫思邈李時珍的執著和艱辛,去把握《本草綱目》科學定義以外的厚重思想。當你走出館藏珍品的海洋時,你也許已經知道,這裡已經藉助網路技術構建了一個全新的中醫藥博物館,無論你在世界的任何地方,移動滑鼠和敲擊鍵盤就會得到博物館收藏、展示和教育功能的數據,從而讓更多的人在觀賞和研究我國古代中醫藥文化遺存的同時而獲得助益。博物館人已將中醫藥科學融會在二十一世紀那種全新的陽光里,讓燦爛走遍世界。

服務宗旨

是:為教學與科學研究服務,為弘揚中醫藥成就,把中醫藥學推向世界出力。本館也是國內外專家、學者參觀學習的主要場所。僅1991年共接待學生學習與國內外賓客共10000餘人,其中學生的學習與實習近2000人次,接待外賓總計60餘國家和地區,1900餘人次。
並設有中藥資源研究室,其中有供學生與教師實驗研究用的實驗室、研究室、標本鑑定室、標本製作室等,擔負中藥資源學、藥用動物學的教學與科學研究,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及館的建設管理。此外,該館還設有供學生學習看標本及參觀者休息的兩個長廊,可同時容納60餘人的學習與休息。

參觀指南

北京中醫學院中藥博物館地理位置
地址:北京北三環東路11號(和平街北口)

乘車路線:乘13、62、119、300、302、367、407、117、406、419、606、718、725、713、801、825、835、847、967、特8、運通104路公共汽車和平街北口下車。

開館時間:每周二、周五上午8:30—11:30下午1:30—4:30

(節假日閉館)

票價:10元;學生票5元。

周邊景觀:現代文學館、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

諮詢電話:64286845(醫史部);64286835(中藥部)。

相關資料

http://www.cvh.org.cn/herbarium/details.asp?RecordNo=13&mode=1

http://book.danawa.com.cn/book/681219.html

相關詞條

魯迅博物館中國錢幣博物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校史館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中國地質大學博物館中國現代文學館中國畫研究院展覽館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航空學會北京航空館北京大學地質陳列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