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痕:南通民間文藝家剪影

履痕:南通民間文藝家剪影

《履痕:南通民間文藝家剪影》是 2011年6月1日智慧財產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自強。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履痕:南通民間文藝家剪影

南通市有崇川、港閘、開發、通州四區,下轄海門、啟東、如皋三市和如東、海安兩縣,人口760萬。這裡濱江臨海,一馬平川,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港汊交錯,旱澇保收,素有“魚米之鄉”“世外桃源”之稱。明洪武年間,劉伯溫曾為通州題有“崇川福地”四字。千百年來,各地民眾陸續遷徙於此,形成了五方雜居的社會。他們帶來的吳越文化、荊楚文化、江淮文化、齊魯文化、中原文化和本土文化交匯相融,產生了既有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共性,又有江海地域文化個性本土文化,孕育了璀璨的南通民間文學藝術。

南通民間文學藝術是東方藝術的一枝奇葩。蒐集、挖掘、搶救、傳承、研究南通民間文學藝術,是一件上對得起祖宗,下對得起子孫的要事、大事、功德事。

作者簡介

張自強,中共黨員。1930年11月出生於南通市三里墩農家。曾在華中軍區、蘇北軍區政治部、宣傳部、文訓隊、文工團、教導團工作學習。先後在文化館(站)、圖書館、博物館、影劇院負責行政和業務工作。後到農工局、農幹校工作。1980年,任職於南通市文聯。現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的“中國民間文藝家”評審會委員、金滄江研究所所長、南京大學中韓文化交流中心研究員、南京博物院民族民俗研究員、江蘇省民間文藝家協會顧問、南通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終身名譽主席。

圖書目錄

一路艱辛一路歌

——南通民間文藝60年概述

我與民間文藝的因緣

王振興和他的“正興染坊”

馬道來的民歌藝術情結

從田頭到案頭再到心頭

——賈佩峰的民文思考

二傳手

——羅企曾二三事

半路出“家”不離道

——劉昌年與民間文學

執著自信繡人生

——記刺繡藝人周珏紅

愛戲學戲唱戲

——徐鐵民、陸崇華夫婦小記

花子街的“叫花子”

——嚴金鳳的民文之路

葫蘆藝術享譽世界

——陳寶龍側寫

瓷慰平生

——訪健雄工藝陶瓷廠廠長顧平生

教過《民間文學概論》的老兵

——訪南通大學文學院顧啟教授

刀奪天工刻新篇

——朱今更的裸眼微刻與布刻

不斷跋涉,眷戀鄉土

——記張力生的民間文學情結

民間文藝事業的志願者

——趙雲舞的民間文藝工作之路

東方神韻

——記古琴、琵琶藝術家王永昌

他在民間文學的園地中深耕深翻

——記陳有清的編著生涯

濡潤·結緣

——余繼堂與佛教文化的故事

為農民寫戲寫農民的戲

——徐健與民間戲劇

問渠哪得清如許

——民間情懷的山水畫家朱淦

從實踐中感悟

——和老杜閒談

一個始終篤行不倦的人

——焦寶林和他的扎染藝術

田野里綻放的七彩音符

——一條龍多面手藝術家崔立民

他在沙地耕耘

——錢瑞斌其人其事

他在海邊紮根

——陸志秋與漁民俗文化

代代接力高高放飛

——記板鷂風箏畫傳人高煥文、高則先父子

胡逗州上弄歌人

——沈志沖的民文情結

勤學樂事不知疲

——陳佐的小故事

魂牽夢繞偶戲藝術

——記老藝人劉熠

性至靈悟至徹愛至極

——記民間藝術家、南通民間藝術館館長張延生

巧奪天工

……

後記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