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皋

展皋

展皋,魯國泰山郡(今山東省泰安市東南)人,兗州世族,成剛小說《再扶漢室》中的重要人物。

小說《再扶漢室》人物

展皋,字公鳴,魯國泰山郡(今山東省泰安市東南)人,兗州世族,成剛小說《再扶漢室》重要核心人物之一。人物出場篇章為小說第21、25、27、28、29、36、37、42回。為曹州刺史任地麾下大將。

人物介紹

展皋,字公鳴,泰山郡人,從小說第21回的與張明叔大將朱如爭奪齊王偏妃——檀照人開始,大治七年春,張明叔平定齊國簡至光集團,張明叔部將朱如輕薄齊王妃檀氏,被展皋制止。得罪了刺史任地。吳橋征糧,展皋勸諫刺史任地勿要參與繳糧反被責打軍棍,即“脊杖二十,留後籌糧”。激起了展皋、雲卷等人奪取曹州,發檄漢東,進而奇襲兗州,平定泗上州郡,收降上黨士吉光,約為兄弟。利用士吉光平定徐沛諸州郡(今江蘇省北部),由於猜忌士吉光,最終爆發了“建瓴樓事變”。展皋擊敗了士吉光,迫使士吉光投奔烏鵲澤。展皋自稱熹王,與大烈王朝對抗,暫時形成了熹、烈、磐三足鼎立局面。展皋邀請烈王參加“飛黃台會盟”,展皋縱火焚燒飛黃台,烈王僥倖逃脫。大烈王朝後派出士吉光東征兗州。展皋節節敗退,最後竟然效法吳起謀刺士吉光,由於展皋部將鄭春和的臨陣倒戈,致使謀刺流產。後展皋被害於金階寺事件。

展皋在小說《再扶漢室》當中是個很複雜的人物形象,他沒有明顯的正面和反面的定義。在勸諫曹州刺史任地的言語之中,透露著他對當時時局敏感的洞察力,在一步步征服整個兗州過程中,通過利用降將鄭春和、士吉光,顯示了展皋知人善任的一面。但是在飛黃台事件之中卻是典型的鼠目寸光,使兩支原本緊密配合的起義軍分道揚鑣。展皋在鴻溝古道之役一番解讀《孫子兵法》的言論還是很能看出他的用兵原則。展皋認為,兵法要義,危中藏機,與軍飽食乘敵未炊,以飽擊飢以奮掃頹,繳其糧草車馬為我所用,則必大獲全勝,吉光身處困中,激勵士氣用兵不拘常法深可畏也。公雖知兵法斷敵糧道之義,卻不知九變之術。這段解釋鴻溝之戰的總結就闡明了《孫子兵法》“兵無常形,水無常勢”的基本戰略戰術。展皋,原曹州刺史任地部將,後來因為與張明叔愛將朱如爭奪齊王偏妃檀照人,而得罪刺史任地,在好友張尋祖的支持下,發動“展皋取魯”;

相關人物關係

張尋祖,熹王展皋部下最重要謀士、大將,幫助熹王奪取曹州、兗州,取得了鞏固魯國的戰役勝利;
任地,原曹州刺史,蒙山秘徑被擊敗;
荀天,兗州刺史,小說重要諸侯,他控制的兗州,就是魯國的政治中心;
鄭春和,濟州刺史,嶧山之戰被生擒,投降了展皋,幫助展皋殺死基太倫;
基太倫,磐朝太僕、駐兵巨野,發動了聯合濟州刺史鄭春和針對展皋的戰役。

相關原文

任地回曹州,忙聚諸將曰:“蝗災大起,人馬乏糧,太傅令曹州輸糧給之。大將展皋可當此任。鄧表,鄧圭輔之,爾等切勿小視。”展皋出班,諫曰:“新帝得位非正,廢后立娼,視國本如無物。階陛奸佞執笏,廟堂狼豺簪纓。鍾喑釜嘩,鳳游雀集。智慧型之士皆懷去心。烈公不過一亭長,起於陳蔡,興於鄭衛。明公當屯義師於淮泗,聚海陸之士,掃除污淖。不可一丸支傾覆也。”言未落,地拍案曰:“大膽展賊,向日收了降婦,惡了太傅愛將,今又賺我,不殺汝何以服眾?”叱武士推出斬之。大將張尋祖諫曰:“大軍未動先斬大將,于軍不利。展郎,齊魯人望,姑觀後效。”鄧表亦曰:“展皋語失,望乞恕之。”任地叱健卒將展皋脊杖二十,留後籌糧,付語:“須小心籌糧,稍有差池,二罪並罰。”
次日,地留二鄧以監展皋,自引軍入齊。皋因杖創仰臥不得,只得俯席觀蟻。門人報張尋祖來訪。皋強起,謝曰:“被刑之軀,不便遠迎。”尋祖折腰曰:“明公受辱,某之過也。”皋嘆曰:“吾以大義相說,憾之不從,某非惜身,但恐魯國早晚屬他人矣。”尋祖曰:“會亂之際,不唯以德。將軍魯之聞人,何不效齊王故事,決取曹州以為基本,阻岱當河,劃裂東南。”(小說《再扶漢室》第21回 展皋取魯)

(蒙山秘徑之戰)兗州刺史荀天勒兵回救。又有任地出蒙山秘徑來取曹州。皋聞之,留張尋祖守寨,自引八千軍伏於蒙陰。地果中計,地大罵曰:“展賊,汝施詭謀竊據曹州,今又賺我入汝網中,恨初不殺汝也。”皋以槍指曰:“吾為名將世族,汝不敬畏,反欲圖害,吾必殺汝。”地使弟任天出戰,不三合,被皋一槍刺於馬下。
(攻取兗州)任地大懼,撥馬而走。皋趕上一槍,正中地心。地落馬而死。皋斷地首,懸於馬項,引得勝之軍復攻兗州。時荀天已回兗州固守。皋連日攻城不下,大怒,依尋祖之計,決泗水灌城。荀天憑城死守,無奈城垣浸坍。荀天乘舟摸出。正遇尋祖。荀天不習舟戰,使平出戰,尋祖槍起處,挑平於舷下。荀天大怒曰:“看我大戰!”尋祖拔劍斬天於舟上。展皋遂得兗州,聲威大振。彭城徐靄、海州李爽遣使納降,皋大喜。重賞二人,仍使各就其職。皋深恨任地,滅其三族。
(鞏固兗州戰役)熹王聞報,留朱缺輔世子布守魯。親統大軍於嶧山下寨,虛其中軍,伏兵八面。諸將皆不曉其意。熹王笑曰:“磐軍乘我遠來疲敝,夜間必來偷襲。吾虛中軍,伏兵圍之。再令張尋祖劫其大營,斷其歸路。彼進退不得,皆填泗水。倫欲用淮陰侯舊法,卻不知吾為何樣人。庸才尚敢上陣用兵,枉送五萬冤魂耳。”諸將猶未深信。......
春和遠望魯軍營地,月燈交輝,旗偃人臥,喜曰:“展賊果不防備!”麾軍沖入魯營,直取中軍帥帳,見熹王端坐不動。一槍刺倒,原是草人。情知中計,急呼退兵。熹王、袁衍之殺出,春和欲走,忽坐下馬被絆倒,春和落馬,拔劍步戰,力盡被擒。熹王深愛其才,親解其縛,扶之上座,折腰遇之。春和深感其誠,遂降。
(以上節選自小說《再扶漢室》第二十五章魯國大戰[1])

作者簡介

《再扶漢室》作者 成剛《再扶漢室》作者 成剛
成剛,字毅之,江蘇高淳人,男,1979年7月6日生於常州。參與法援處理西安翟家堡事件和灤鎮苗圃案,曾在西安永寧門講授《煮酒論英雄·龍篇》,博得好評,重要作品《再扶漢室》,嘗自比民國滬軍都督陳其美、蜀中夏之時第二。著有小說《再扶漢室》、序文、自述《再扶漢室·序文·王文昭篇》、《李封杜清影列傳》、《庖論》、《唐宋論》、《首陽義士論》、《結纓論》、《致東郭雩書》、《會稽論》、《周漢以來之一系論》、《概念戰》、《壁論》、《張達李利列傳》、《白楊寨的雪》、《明治高杉晉作演義》、《燃燒的黃岩島》、《再扶漢室·塞上行篇》、《自我點擊率事件》、《仿滕王閣序》等。1994年11月高淳縣二中,成剛在政治答卷中赫然提出英雄的“三國演義式”定義: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在校內被批。1997年的連雲港財經學校(學籍號97142)後轉入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專業(學籍號9922311)分別是財政和市場行銷專業,畢業論文為經濟類和歷史類的結合《東周列國制度改革對我國經濟改革的啟示》(2002/5/18)。1999年創作《再扶漢室》,在書中首次提出一些新式概念,在某些方面可以和日本著名導演黑澤明《亂》相媲美。成剛嘗自比民國滬軍都督陳其美,不料果然不久在關中迭出事端。2010年底,成剛因在西安翟家堡題詩五龍:“坐上皆談客,一杯多少淚。幾何阿堵物,可枕長夜人。”而與鹹陽呂小俠邂逅,旋即產生嫌隙,成剛猝然造成“翟家堡事件”。2012年3月,成剛、張忠玉在關中南門作主題為“春秋無義戰,漢末論三分”文藝沙龍,中外為之動容。成剛剖析《煮酒論英雄·龍篇》,博得好評。其間自2012年2月~5月,參與西安市長安區灤鎮白楊寨苗圃案的法援,為苗圃案的妥善解決奔走捭闔.成剛在關中翟家堡期間寫下了許多詩句,譬如:絮雪飛花下燕山,茹夢無涯君王憐。清照掩卷千古篇,金石皆棄渡河間。巾幗已有多豪傑,秋瑾龍泉不羨仙。馬嵬坡畔帝王泣,青冢山下今人嘆。秦樓楚館柳永詞,引得十萬胡馬來。十里荷花三秋桂,江南再無黃金台。鼓角直堪震八荒,煙花總能醉九垓。樓船隻識兵戈利,不曉破敵在心懷。灞橋折柳終須勇,壯士登軾千古雄。燕市豪傑圖中匕,三尺鋒下秦庭窮。美人玉臂綠雲浮,昭陽舞袖清淚濕。朱唇不再當年潤,蔥指已無帝寵日。最令人不能忘懷的就是:坐上皆談客,一杯多少淚。幾何阿堵物,可枕長夜人。
正值五一臨近,《再扶漢室》作者成剛受藍田人雷玉婷之邀,參加雷玉婷家宴,宴後受邀寫了一篇模仿唐初四傑之一王勃名篇《滕王閣序》的應制之作,以記敘當天宴會之事,全文模仿《滕王閣序》的四六句式駢體文樣式寫作,故取名為《仿滕王閣序》。
南鴻北歸,攜來佳侶。閩越才俊,予之乘龍。宴賓朋於桑梓地,賀佳節於孟夏時。瓊漿西鳳,皆斟滿夜光之樽。玉液太白,盡薈萃海川之堂。寒暄之間,親情常駐。啟畫窗遠眺灞原,閉朱門近觀鬧市。東向昆仲之祝辭,情誼切切;西首摯友之來蒞,鄉音渺渺。韓愈貶謫,魔詰結廬;陰嶺之麓,終南之下。舉杯豪情,唯有關中之雄;珠光之所,試看藍川之玉。快婿之邀,會聚一堂;春華之韶,予甚欣然。
五一將臨,河清海晏,家庭和美芳鄰贊,膝下賢孝心膺安。顧數年來之情,慨一生中之道。慕《水滸》之忠義,藐《三國》之譎詐。秉自然理,行孔孟道;天地悠悠,萬古不廢。跋涉千里,憶南粵之艱難;奔波生計,思北歸之情景。遇莫逆,歷風雨。萬難皆在足下,千險已化為夷。撥雲見日,忠善者必有祉;人生虔誠,雖百折而不回。席上眾賓,皆予摯愛。希冀天賜福於彼,已成予書此之心。樽中酒滿,盈故友之誠祝;唇啟語句,含鄉黨之感言。席間神飛,思起往昔。秦嶺夢虎而驚愕,楊絮曼舞而流連。灞河潺潺,淘盡人寰紛繁。藍塬巍巍,俯瞰世間炎涼。壁上書,海納川。雖筆力之遒勁,乏歷經之滄桑。灞河一脈,羨春秋之英傑,藍關之道,惜唐宋之忠諫。觀星光之燦爛,悅珍饈之豐盛。慰垂髫之無邪兮,感疇昔之際遇也。遙望南海,摯友尚有數人,孟春之駐,歷歷在目感懷。值此欣悅之際,猶憶之甚者也。
試閱,華燈滿堂,琉璃之光,美酒星羅,佳釀棋布。呼乘龍持杯盞,滿席嘖嘖,贊佳婿以諸方,神采奕奕。侍者啟盞之際,香冽甚濃。盡抒心臆,西鳳名釀把盞;皆於友共,秦川名品列前。唏噓當年坎坷,鄙夷舊時炎涼。蘇秦在趙,尚未發跡,張儀至楚,亦為幕僚。古聖先賢,堪為予之楷模,效法力行,終為一生之銘。
婷,不為鬚眉,歷經風霜。心懷親情,無鑑湖之龍泉;義氣常在,有秋瑾之豪情。吞吐雲煙有年,心緒不寧為家,寄情於今日宴,可釋懷於萬一。飲盡一杯,則覺情暢,與友共樂,與親齊歡。勿忘昔日,南粵風霜仍在;欣看今朝,親情之語有慰。
莫停,杯杯皆歡,洗盡塵埃,句句祝詞,滌釋糾結。席散而歸,予心猶有未盡;援筆而下,抒凡數年間事。就燈下作,以此為文,以志今日,聊充紀念。謹以拙作、羅列劣辭奉上。高淳成剛於四月三十日晚作於藍川之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