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 原 故 里

位於秭歸縣城歸州鎮東1.5公里之向家坪。
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歸州刺史王茂元首建屈原祠於州城東五里之屈沱,並作《楚三閭大夫屈先生祠堂銘並序》。宋元豐三年屈沱建清烈公祠。
祠為硬山頂,四合院式,由山門、配房、大殿、後殿組成,建築面積350平方米。元泰定初年(公元1324年)知州王禿哥不花,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知州施兒哈嗎,明萬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知州王沛膏,嘉慶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知州李圻相繼維修。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1963年和1965年兩次維修。後因葛洲壩水利工程興建,庫區水位升高,1976年7月遷建於縣城東郊今址,占地20.7畝。
新祠山門保持清烈公祠原貌,擴大規模,有高17米的牌樓,配房向左右各擴展7米。牌樓蓋琉璃瓦,一級屋角為鏊魚,二級為卷龍,三級為草龍。正中脊飾為寶瓶。牌樓正面,中為天明堂。左右為二龍盤柱,中嵌郭沫若題"屈原祠"三字。額枋為襄陽王樹人題"孤忠流芳",門匾為張秀題"光爭日月"。整體建築氣勢磅礴,聳立桔樹叢中。一級屋脊下飾飛鳳,天明堂下為松鶴延年,兩旁為麒麟吐玉書,牆面花邊為卷草漢紋、回紋等。整個彩繪以紅、黃、綠、藍四色調配,相映生輝。東西配房為硬山頂,滾龍脊,飾龍鳳圖案。室內可供遊人題詩作畫,品苟小憩。
屈原祠內有屈原銅像、屈原石雕像、碑廊、屈大夫墓,還有屈原紀念館,上下展廳設有"秭歸出土文物展覽"和"屈原生平事跡展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