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庸關隧道

居庸關隧道

居庸關隧道是京包鐵路上的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居庸關的一條鐵路隧道。居庸關隧道也指北京八達嶺高速公路上的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居庸關的一條公路隧道。

鐵路

簡介

居庸關隧道居庸關隧道
居庸關隧道是京張鐵路上的一條鐵路隧道,全長365米。居庸關隧道是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張鐵路4座隧道之一。1908年4月14日鑿通。京張鐵路連線北京豐臺,經居庸關、沙城宣化河北張家口,於1909年建成,是中國首條不使用外國資金及人員,由中國人自行完成,投入營運的鐵路。詹天佑是修建京張鐵路的總工程師
這條百年隧道和京張鐵路時期修建的其它建築,已成為北京歷史的一份珍貴工業遺產和歷史見證。

歷史

居庸關隧道是穿越長城要塞之一的居庸關的隧道。當年,京張鐵路“中隔高山峻岭,石工最多,又有7000餘尺橋樑,路險工艱為他處所末有,”特別是“居庸關、八達嶺,層巒疊嶂,石峭彎多,遍考各省已修之路,以此為最難,即泰西諸書,亦視此等工程至為艱巨”,“由南口至八達嶺,高低相距一百八十丈,每四十尺即須墊高一尺。”當時,該隧道施工非常艱難,據《京張鐵路工程紀略》記載:“此洞中間最難,緣是處適當關城之下,土石鬆脆,每值天雨,泥水交下,雖有炸藥,亦無所施。乃以大木方節節支持,且用小鋼軌穿錯其間,漸次進攻,始克成事。”。居庸關山勢高,岩層厚,居庸關隧道採用中間鑿進法,南北兩頭同時向隧道中間點鑿進。因為居庸關隧道的山勢高,岩層厚,所以不能像八達嶺隧道那樣採用中部鑿井法(中部開鑿豎井分別向相反方向開鑿)以增加工作面。隧道兩邊的洞口均用手工打制的花崗岩壘砌而成,設計考究,石活做工工整。居庸關隧道的缺點是限界太小。
居庸關隧道在1937年還經歷了抗日戰爭的戰火。7月7日盧溝橋事變一個月後,8月8日,南口戰役爆發。日軍直逼南口,其戰略意圖就是要打通京張鐵路,進兵晉、綏。我13軍89師布防在南口至居庸關約7公里的防線上,該師長王仲廉把師指揮部從懷來搬到了居庸關隧道中的列車上。當時,國聞周報記者在《血戰居庸關》一文中記述:“從南口到居庸關有15里路,89師一共4個團兵力,戰至20日,已不足一團”。該師堅守居庸關和兩側的高地至26日撤離戰場。
居庸關隧道是用了從兩端同時進行開鑿法,是由兩隊同時從居庸關的兩隊進行開鑿,這種方法省事省力。

高速公路

八達嶺高速公路居庸關隧道是位於北京市八達嶺高速公路55公里處的八達嶺隧道群中的一條公路隧道,八達嶺隧道群主要由潭峪溝、八達嶺、居庸關等隧道組成。於1998年建成通車。居庸關隧道屬於八達嶺高速公路工程的二期工程,全長800米,單向三車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