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限性脫髮

局限性脫髮(alopeccia areata)是突然發生於身體任何長毛部位的局限性脫髮(毛)斑,局部皮膚正常。狹義的斑禿僅指頭髮的局限性脫失。廣義的斑禿則指發生在任何長毛部位的局限性脫毛。本病中醫稱“鬼舐頭”“油風”。如《諸病源候論》鬼舐頭候記載:“人有風邪,在於頭,有偏虛處,則發禿落,肌肉枯死,……或如錢大或如指大。發不生亦不癢,故謂之鬼舐頭”。《外科大成》記載:“油風則毛髮成片脫落,皮膚光禿,癢如蟲行者是也由風熱乘虛攻注血不能養榮所致”。

流行病學

斑禿約占皮膚科門診初診病人總數的2%,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但以5~40歲之間為多。兩性均可受累。目前無其他相關內容描述。

病因

局限性脫髮局限性脫髮

至今仍不十分清楚。但近年來更傾向於斑禿是以自身免疫性疾病。體液免疫方面的改變包括非器官特異性自身抗體和器官特異性自身抗體。已報告的有抗平滑肌抗體、抗核抗體(主要為斑點型)、抗線粒體抗體、抗基底膜抗體及類風濕因子。已報告的器官特異性自身抗體有抗甲狀腺抗體、抗胃壁細胞抗體抗腎上腺抗體等。自身抗體的陽性率與患者的性別、年齡和病情嚴重程度有關。細胞免疫的改變為斑禿皮損的血管及毛球周圍有大量淋巴細胞浸潤研究還發現斑禿區的毛囊有強的HLAⅠ、Ⅱ類免疫反應性,並且參與造血細胞遷移的黏附分子表達異常。這些改變可能對某些刺激因素如外傷神經炎症或感染導致細胞因子釋放引起的。細胞因子可以參與多種免疫反應過程的發生,從而導致針對毛囊獨特抗原免疫反應的發生。近年來,斑禿中多種與免疫調節有關的細胞因子的研究令人矚目。雖然上述機制比較流行,但確切的病因學還不清楚,並且沒有證實確切的自身抗原和致病基因。脫髮的遺傳類型還不清楚,有不同外現率和表現度的多基因遺傳模式似乎比較合理,但仍受到外加的激素和免疫的影響。

發病機制

要了解脫髮的發生機制必須對能引起脫髮的因素進行整理、分類。首先判定是瀰漫性脫髮還是局灶性脫髮這對確定脫髮的類型有利。下述的病理生理分類有助於進一步確定脫髮的原因:①毛髮生長障礙;②毛髮內在性斷裂;③毛髮扭曲;④毛髮周期異常;⑤毛囊的破壞。斷定是否有破壞性脫髮有利於進一步鑑別診斷(臨床上可通過觀察毛囊口的存在與否來判定是否有毛囊破壞性脫髮)。

研究發現無毛基因(hairless gene)可能與脫髮有關,其編碼一種單鋅指結構的轉錄因子。人、小鼠和大鼠的無毛基因序列都已清楚產物為189個胺基酸組成的蛋白質在大腦和皮膚均有無毛基因表達但在大腦中的意義尚不清楚。研究發現該基因定位於人8號染色體上,即8p21處而鼠的位於14號染色體上。無毛基因的突變可導致嚴重的脫毛髮。報導一先天性普禿家族的突變為A→G的突變,結果使1022位的蘇氨酸殘基由丙氨酸殘基代替。外源性的病毒基因插入導致的無毛基因突變也可導致嚴重的毛髮脫落。

臨床表現

局限性脫髮局限性脫髮

斑禿多系突然發生,表現為頭皮出現圓形或橢圓形的脫髮斑。由於無自覺症狀故常在無意中和被他人發現,也有在梳頭時注意到大量頭髮脫落,才發現片狀脫髮區。本病可分3個期,即進行期,靜止期及恢復期在進行期,出現新的脫髮斑原脫髮斑擴大,但脫髮斑的數目大小不一,多為甲蓋至錢幣大小,毗鄰的脫髮斑可以迅速融合脫落的發乾近端萎縮,無光澤,末端粗黑。脫髮斑周緣的頭髮鬆動,易於拔下,髮根成感嘆號形(!),即拔髮試驗陽性這是疾病處於進行期的一個特徵。脫髮區的頭皮正常,無炎性發紅、無鱗屑、無瘢痕。靜止期脫髮區邊緣的頭髮不再鬆動,無新的脫髮斑出現。大多患者在3~4個月的靜止期過後,進入恢復期。恢復期有新毛髮長出,最初為細軟色淺的絨毛類似毳毛,時久漸變粗變黑然後恢復正常。

斑禿的發病率男女大致相等,但在兒童和青年人中比較常見。斑禿亦可見於眉毛、睫毛腋毛、陰毛及鬍鬚等且有可能是惟一的受累部位。多數斑禿患者僅有1片或數片脫髮區病程數月但也有少數患者可反覆發生或邊長邊脫落。重者脫髮持續進行,脫髮區彼此融合,漸成為大片狀的脫髮,病程可持續數年若頭髮全部脫落,稱全禿(alopecia totalis)若頭髮、眉毛睫毛鬍鬚腋毛、陰毛及毳毛等所有毛髮均脫落稱普禿(alopecia universatis)沿頭皮周緣呈潛行性的帶狀脫髮稱為匍行性脫髮(ophiasis)。
日本的Iktda經過長期調查研究,按發病年齡、臨床表現及預後的不同,將斑禿分為4型有利於指導治療和判斷預後。Ⅰ型:遺傳過敏型占10%一般兒童期發病病程超過10年,單個斑禿常持續超過1年伴遺傳過敏性疾病,75%發生全禿。Ⅱ型:自身免疫型,占5%。常於40歲以後發病病程遷延,僅10%發生全禿。常伴發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惡性貧血白癜風、Hashimoto甲狀腺炎等。Ⅲ型:高血壓前期型,占4%。主要見於年輕人,其雙親或雙親之一為高血壓患者,進展迅速,39%發生全禿Ⅳ型:尋常型,占83%。不屬於Ⅰ~Ⅲ型者,多見於20~40歲的成年人,總病程少於3年,單個斑禿可在6個月以內長出頭髮,6%會發生全禿。

併發症:
本病可伴發下列疾病:
1.甲病變如點狀小凹、縱嵴和不規則增厚及明顯的甲營養不良全禿和普禿的甲變化尤為顯著。
2.遺傳過敏性疾病。
3.自身免疫性疾病。
4.眼病如下垂性瞳孔縮小、眼球內陷、血管性和色素性畸形、晶體混濁和白內障。
5.Down綜合徵發生斑禿者為6%。

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皮損特點,組織病理特徵即可診斷。
中醫認為發為血之餘,發為腎所主,頭髮稀疏或乾枯不榮多為精血不足之證。本病多因肝腎虛虧,陰血不足腠理不固,風邪則乘虛而入,風盛血燥,發失所養。此外,情志不遂,氣血失和也與本病的發生有關係。肝腎陰虛,心腎不交是其常見類型。

鑑別診斷:
1.假性斑禿 症狀類似斑禿,但患部皮膚萎縮,毛髮不能再生,表面有島嶼狀正常毛髮束,損害邊緣有細狹的紅暈帶毛髮無鬆動現象,多見於30~50歲的婦女。
2.頭癬 頭白癬為灰白色鱗屑性斑片頭髮距頭皮2~4mm折斷,外圍白色菌鞘,真菌檢查陽性,多見於兒童。黑點癬,頭皮損害類似頭白癬,但損害小而數目多,常伴不同程度的炎症反應。病發往往露出頭皮即行折斷,非脫髮真菌檢查陽性。黃癬禿呈萎縮性瘢痕,其上稀疏散在殘存毛髮,有時尚見有黃癬的典型症狀
3.拔毛癖 患者有精神異常常不自覺地頻頻拔除毛髮,根據病史和臨床表現可以鑑別。
4.麻風脫髮 脫髮由髮際開始,逐漸向上蔓延,嚴重時僅沿血管徑路有片狀或線狀的毛髮殘留。他處頭髮均完全脫落,除脫髮外兼有麻風其他損害及感覺異常。
5.禿髮性毛囊炎 先發生毛囊化膿性炎症愈後呈萎縮型瘢痕,易反覆再發。
6.梅毒性脫髮 有梅毒病史或不潔性交史。脫髮呈蟲蝕狀,不規則分布,脫髮區脫髮也不完全。多見於枕顳側,梅毒血清學檢查陽性。

檢查

局限性脫髮局限性脫髮

組織病理:一般不必要做活檢,除非脫髮瀰漫考慮生長期和休止期脫髮。典型的改變是:毛球周圍、血管周圍和外毛根鞘的單一核細胞浸潤主要為T細胞和巨噬細胞。還可見毛囊萎縮、色素異常及毛基質變性。

磁性頭皮梳對於局限性脫髮的治療

按照中醫理論,頭髮與肝腎有密切關係,腎藏精肝主血,其華在發,肝腎虛則精血不足,毛囊得不到充足的營養,一種情況是合成黑色素能力減弱,出現白髮,那么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毛囊萎縮或者壞死,造成脫髮。反之,肝腎強健,上榮於頭,則毛髮濃密烏黑。
現代醫學認為,正常情況下,人體頭髮毛乳頭內有豐富的血管,為毛乳頭、毛球部提供充足的營養,從而頭髮生長激素順利合成。對於局限性脫髮而言,各種自身,外界的原因造成,供應毛髮營養的血管發生痙攣,使毛乳頭、毛球部的營養運轉功能發生障礙,同時毛囊能量代謝和蛋白質代謝發生障礙。當營養合成在毛乳頭、毛球部的形成發生障礙,或雖然形成但因某種因素,具有細胞能量作用的ATP物質的製造會因此而受阻。當作為熱量源的ATP無法產生出來,因此無法進行毛髮的蛋白合成,毛母細胞失去活力,毛髮髓質、皮質部分的營養減少,開始角質化,毛囊開始萎縮或者壞死,頭髮大量進入休止期,頭髮就會大量脫落。 
現代醫學目前開始逐步使用新型磁療來根據病因治療局限性脫髮,通過磁療作用來達到治療的目的。磁療(magnetotherapy),以磁場作用於人體治療疾病的方法。磁場影響人體電流分布、電荷微粒的運動、肌膜系統的通透性和生物高分子的磁矩取向等,使組織細胞的生理、生化過程改變,產生鎮痛、消腫、促進血液及淋巴循環等作用。由於人體頭部有許多重要穴位,“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升於頭”,早上《素問·脈要精微論篇》中就指出“頭為精明之府”。頭為諸陽之會,手足六陽經皆上行於頭,六陰經中手少陰與足厥陰經直接循行於頭面部,所有陰經的別經和陽經相合後上達於頭面。古人云:“形統於首”,即頭腦是全身四肢百骸的統領,與人體內臟器官的功能有著密切聯繫。目前在治療脫髮的過程中,最常用的就是磁性頭皮梳。
磁性頭皮梳,把中醫傳統的臟腑經絡理論和大腦皮層在頭部相應投射區的學說相結合,將高科技釹鐵硼永磁體鑲於頭皮梳子內,把磁療真正運用於局限性脫髮的治療,把磁場的生物效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鎮靜、止癢)與推拿中梳搔法以及普通梳子的日常保健作用結合於一體,經常地按摩頭皮,梳理頭髮,可以疏通頭部經穴,刺激頭皮髮根,故中國古代常有“發宜常梳”之說。用這樣的磁療梳梳理頭髮,經過百會、太陽、玉枕、風池等重要穴位,可以疏通血脈,使氣血流暢,從而改善頭部毛囊下末梢的血液循環,調節大腦功能,增強腦細胞的營養,促進ATP快速合成利用,這種多重刺激按摩可加速毛囊局部的血液循環,使毛乳頭得到充足的血液供應,從而使毛髮髓質、皮質部分的營養顯著增加。這樣,毛球部的細胞營養得到改善,細胞活性增強,分裂加快,將有利於毛髮順利生長和使頭髮變黑,有效改善局限性脫髮,去除頭皮瘙癢,如能長期堅持,還可以延緩衰老。

植髮手術治療脫髮

“植髮手術”是套用顯微外科手術技術取出這一部分健康的毛囊組織,經仔細加工培養後按照自然的頭髮生長方向藝術化地移植於患者禿頂、脫髮的部位。毛囊存活後便會生長出健康的新發,而且所長出的新發保持原有頭髮的一切生物學特性,不會再次脫落或壞死。長出的新發可以正常地吹髮、燙髮及染髮,完全恢復了患者脫髮前的面貌。
無血痂植髮技術,即無血痂微米級創面移植技術。在FUE/FUT植髮技術基礎之上,創造的微米技術核心突破,技術從“點”到“面”,無“微”不至地體現著微米技術的存在。無血痂植髮技術在傳統無痕植髮技術上突破做到了植髮手術微創傷,出血少,恢復快,植髮後不出現血痂,免去了清理血痂的環節,讓植髮手術成功率首次達到100%。且由於使用了“微米級毛孔再造技術”,使手術出血極少、密度極高、術後自然、無痕。從而在植髮手術體系中淘汰了目前國內出血多、孔徑大、密度稀的各式“打孔”技術。不僅如此,微米技術的誕生在術中更深入地保障了頭皮皮層與毛囊的活性契合,在保證健康毛囊鮮活移植的同時,完保移植後的毛囊生命活力,迅速減短因毛囊移植刺激而造成的毛囊生物休止期,使毛髮得以在移植後迅速生長,直達自然高密的理想狀態。

治療:

1.一般療法
(1)追尋病因給以相應治療,解除精神負擔。可戴假髮以減輕精神壓力。
(2)對存在明顯精神因素者,給予鎮靜劑如地西泮(安定)、溴劑等。
(3)給予維生素B1、B6、谷維素或胱氨酸(50mg/次,2~3次/d)。
2.西醫治療
(1)內用治療:
①糖皮質類固醇激素:口服或肌注常有效,但長期治療的副作用較大,且停藥後會復發,故不應作為常規治療,僅用於全禿、普禿和禿髮進展迅速者,用後近期效果明顯。如潑尼松20~40mg/d,分次口服1~2個月後根據病情減量。小劑量(10mg/d)維持6個月或聯用其他藥物(如米諾地爾)地塞米松、甲潑尼龍或得保松等可根據情況選用。
②環孢素(cyclosporin):每天6mg/kg口服,2~4周見效,停藥後可復發。注意其高血壓及腎毒性副作用。
③胸腺素:治療斑禿的機制可能是刺激抑制性細胞毒T細胞和糾正斑禿的異常T細胞介導的免疫。50mg/次肌注,隔天1次持續1個月。
④其他:如異丙肌苷、氨苯碸、米諾地爾(長壓定)和甲狀腺素等可酌用。
(2)外用治療:多為刺激劑引起局部適度的接觸性炎症,使局部充血,促使毛髮再生。
①糖皮質類固醇製劑如0.05%倍他米松霜或0.1%曲安奈德(去炎松)霜,聯用5%米諾地爾(敏樂啶)效果更好。也可小劑量皮損內注射,如曲安奈德(去炎松)混懸液(2.5~10mg/ml)每次注射0.1ml,每周1次,10次為1療程
②蒽林軟膏、0.5%~1%的蒽林霜外用,開始每天30min,以後逐漸延長作用時間,3個月內有毛髮再生。5%的葸林霜(夜間)和5%米諾地爾(敏樂啶) (白天)交替使用對大多頑固性病例有協同作用。
③0.002%鹽酸氮芥液、5%米諾地爾(敏樂啶)液、角鯊烯酸二丁基酯、二苯環丙烯酮均可酌情選用。
④維生素E每次5~75mg、阿托品每次0.1mg山莨菪鹼(654-2)等均可局部皮內注射每周1~2次,8~10次為一療程。
(3)物理療法:
①冷凍:採用低溫液氮冷凍法,1周1次,一般1~2次即可見效。
②雷射:氦氖雷射照射,每片損害每次10min,每天1次,6次後停照1次。
③光化學療法(PUVA):可能通過抑制Langerhans細胞對毛囊的局部免疫攻擊而發揮作用。1%的8-甲氧沙林軟膏或溶液外用,或口服8-MOP(0.6mg/kg)1~2h後UVA照射,2~3次/周逐漸增加光照量對普禿療效差
④血卟啉(Hp)和UVA:0.5%Hp外用,2h後局部照射UVA,每次劑量為4J/cm2,3次/周,總劑量為96~120J/cm2。
⑤其他療法:如紫外線照射、共鳴火花按摩、蠟療等,均可選用。
3.中醫治療
(1)全身用藥:宜滋補肝腎養血祛風。方用:熟地10g,枸杞子15g,菟絲子15g,桑葚15g,旱蓮草10g,首烏藤15g當歸10g,生黃芪30g,白芍15g,明天麻6g,羌活6g,川芎30g,亦可服用神應養真丹、七寶美髯丹、健身寧和養血生髮膠囊等。
(2)外用治療:辣椒酊、生薑酊、芥子酊、斑蝥酊等外用。

4、植髮手術治療

“植髮手術”是套用顯微外科手術技術取出這一部分健康的毛囊組織,經仔細加工培養後按照自然的頭髮生長方向藝術化地移植於患者禿頂、脫髮的部位。毛囊存活後便會生長出健康的新發,而且所長出的新發保持原有頭髮的一切生物學特性,不會再次脫落或壞死。長出的新發可以正常地吹髮、燙髮及染髮,完全恢復了患者脫髮前的面貌。
無血痂植髮技術,即無血痂微米級創面移植技術。在FUE/FUT植髮技術基礎之上,創造的微米技術核心突破,技術從“點”到“面”,無“微”不至地體現著微米技術的存在。無血痂植髮技術在傳統無痕植髮技術上突破做到了植髮手術微創傷,出血少,恢復快,植髮後不出現血痂,免去了清理血痂的環節,讓植髮手術成功率首次達到100%。且由於使用了“微米級毛孔再造技術”,使手術出血極少、密度極高、術後自然、無痕。從而在植髮手術體系中淘汰了目前國內出血多、孔徑大、密度稀的各式“打孔”技術。不僅如此,微米技術的誕生在術中更深入地保障了頭皮皮層與毛囊的活性契合,在保證健康毛囊鮮活移植的同時,完保移植後的毛囊生命活力,迅速減短因毛囊移植刺激而造成的毛囊生物休止期,使毛髮得以在移植後迅速生長,直達自然高密的理想狀態。

預後

病變範圍小於25%的患者有很高的自愈率。病變範圍越廣,預後越差。影響預後的因素有:伴發異位性皮炎、早期發病、脫髮廣泛、匐行性脫髮、病程達5年和甲營養不良。

預防

1.保持心情舒暢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或去除可能的誘因。

2.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